【正见网2010年10月15日】
一、稀米粥
藏洪,字子源,是后汉人。他在担任青州刺史时,被袁绍的军队包围,军粮已尽。起初还可以抓老鼠、煮牛皮、牛角充饥,后来,再没有什么能够糊口了。
这时,在他的厨房里,搜集到仅剩下的最后三升米,主簿官请示他,准备拿这点米,做些稠米粥,给藏洪填肚子。
藏洪叹道:“我独自吃这些管什么用?”命主簿官拿出去熬成稀米粥,与众将士同喝。
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魏文侯,名斯,是战国时人,周威烈王时与韩、赵并列为诸侯。 有一天 ,魏文侯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反穿着皮衣,背着一束草。便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穿皮衣?”背草人回答说:“这是为了爱惜皮毛,免得把毛磨掉了。”
魏文侯说:“你不明白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先被磨破损了,毛必然也就失去依附的地方)”
这一年,东阳(古地名,在今山东临朐县东一带)進献的布帛,价格高出了往年的十倍。朝中大夫为此庆贺。
魏文侯则说:“老百姓收入未增加,而官府赋税倍增,这种做法与反穿皮衣背草,有什么两样?过分的对下索取,上下都不会安宁,这是一种自蹈险辙的行为,你们用得着庆贺吗?”
三、死刑五奏,免杀无辜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观看《人体经络内脏结构图》,发现人体内脏紧靠着后背,因而悲伤的感叹道:“现在律条中有关杖击的处罚,为什么要大腿、后背同受其苦?”于是下诏宣布,杖击时,不许再击犯人的背部。
贞观年间,有人妄自乱传妖言惑众,张蕴古因大肆攻击朝政而下狱,唐太宗以其有具体情节,便命令将其斩首。不久便后悔,而又无法挽救其人。于是下令:此后每当处理死刑案,有关部门要五次奏准,方得施刑。这样对一个死刑犯,多次重新审理、申奏的办法,就避免了滥杀无辜。
正是:
太宗慈和贞观盛,
千秋万世扬美名。
人命关天非儿戏,
自古仁主必爱民。
可恨中共太残忍,
杀人如麻天良尽,
天灭恶党开新宇,
扫除阴霾满天晴!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