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新科学(二)

杨森


【正见网2001年01月11日】

二 能量与时空

本世纪初,当人们认识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所构成时,就已经着手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方式了。玻尔最先提出了轨道理论,也就是电子围绕原子核不断运转这样一种原子结构模型。可如果人们把经典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应用到这一模型时,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矛盾:按照经典理论,电子以极高的速度,极小的半径运转时,会辐射出强烈的电磁波,电子会在一瞬间丧失其能量而掉到原子核上去。可事实上原子又是一种极其稳定的结构,所以人们意识到经典理论已无法解释微观粒子了。为什么基于我们空间的传统理论不能解释微观粒子呢?因为这已经涉及到另外空间的问题了。

那么什么是另外空间呢?李洪志先生在《转法轮》中写到:“物质在微粒下有分子、原子、质子,最后往下追查下去,如果每一层你能够看到这一层的面,而不是一个点,看到分子一层的面、质子一层的面、原子核一层的面,你就看到了不同空间中存在的形式。”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极微观下的粒子,把它们用一种能量体系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更大一层粒子;用另一种能量体系把这一层粒子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更宏观的一层粒子……。我们知道分子具备很大的能量,原子能就更大。越微观的粒子能量越大。人们对原子的了解是很浅薄的,甚至对分子也没有完全认识。人就生活在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结合能这样一种能量体系中。人是站在我们这一物质空间来研究分子,原子和宇宙。所以人对原子,分子的认识是它们层次中的能量在我们这一层次中的反映,而不是真实的情况。

能量和感官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当感官世界与某种能量体系相互对应,处在同一个层次当中时,感官就具备了感触性。平等层次的感官系统与能量体系是相互沟通,相互制约的。所以人就可以感触到能量在这一层次中的体现形式。

如果感官与能量不在同一层次时,它们之间就不存在制约性了。人也就不可能体察到那一层次的真实情况了。比如分子、原子、以至更大的能量空间是人所不能看到、感受到的了。有人可能会说,人眼虽然看不到分子、原子,原子核,可科学家借助仪器确实观察到了分子、原子、原子核的运动方式呀。其实,仪器所能观测到的并不是那一能量体系的真实体现,而是那一空间的物质在我们这一时空的投射或反映。因为仪器本身也是人制造的,也就是说,是人用人所掌握的能量,用我们这一时空的物质制造出来的,仪器本身与更高能量体系是不可能完全沟通上的。

为了研究微观粒子,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的理论推导又与后来的实验精确地吻合。这不是和我们刚才的说法相矛盾了吗?这不说明人类可以通过实证科学完全了解另外空间吗?其实并不矛盾。那么,人们的理论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用数学公式把不同的物质空间沟通起来,找到不同能量之间的共同语言或比例关系。也就是在不同时空之间架的一座桥梁,可桥梁那边的真实情况是不知道的。况且,不同时空之间不能沟通的那一部份,我们是无从下手去研究的。人们立足于我们这一物质空间,用这一时空的物理量,用我们人类掌握的时间、距离、动量、能量等概念来描述另外时空,必然把所有知识都局限在一个层次上。进一步讲,实证科学的立足点就是人类生存的这一时空,那么实证科学就越来越牢固地把人封闭在这一层次上。人类通过实证科学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另外空间的。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