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新科学(一)

杨森


【正见网2001年01月10日】

九五年七月的一天,我收到父母从国内捎来的一本书。书名叫《转法轮》。作者是法轮修炼大法的创始人李洪志先生。我刚读了几页,就感到全身心都被一种强大的力量震撼着。那天晚上,我捧着这本书再不愿放下,一直读到第二天早上五点。

以后的几天都是如此,书不离手,真有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感觉。晚上从学校回家后,直到凌晨都在读。就连开车上学时,也把书放在方向盘上,遇到红灯时就看上几行。为什么这本书对我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因为我找到了有生以来冥冥中苦苦求索、想要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几乎什么书都看。天文、地理、科技、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古典著作。可从未见过一本书有象《转法轮》一样那样广阔,深奥的内涵。读书时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当我看完第一遍再读第二遍时,发现这是一本全新的书,就像我从未看过一样,许多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不断涌现出来,第三遍还是如此。另外,看书时我经常会感到一股热流从后背升上来,直冲头顶,在短短一个月内,多年顽疾霍然而愈,精力充沛,走路一身轻。我真切体会到,这本书非同寻常,其内容远远超出现代科学所能认识到的范围,涵盖了从物理学到生命科学,从做人的道理直至高层次中系统的修炼等等。

因为我是搞科学研究的,所以我就谈一谈通过反复阅读《转法轮》后,我在科学的角度得到的一些启示。

一 物质和感官

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从哲学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到了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实在科学界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也大致如此。那么这个定义一下,实质上就人为地把物质的概念局限住了。试问一下:意识是不是物质呢?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又能被其他生命体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不是物质呢?能被某些人的意识所反映,而又不被大多数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不是物质呢?物质本身有没有意识呢?如果人对物质的认识是局限的,那么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的科学(实证科学)也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了。可以说,人对自然,生命和物质的认识是与人的感官功能有密切联系的。人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几种感觉方式。人们通过这些感觉与外界发生着联系,交流。所以能看到、听到、摸到的,人们会自然地承认它是物质。反之,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们就本能地否定它的存在。所以东、西方都有这样一句话叫“眼见为实”。

人类的科学是完全建立在人的感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有一双眼睛,所以就发明了望远镜、电视机;人有两只耳朵,所以就发明了留声机、电话等;人生活的这个空间有远近、速度、引力等概念,所以人制造了汽车、飞机、电梯等等。

那么如果人没有某种感官功能,人就不可能发明制造出为那种感官功能服务的东西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每个人都有很严重的色盲,看什么都是黑白的,那么就不可能有彩色电视的发明。“颜色”这个概念就不会有;如果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瞎子,那连黑白电视都不会存在。这时如果有人说世界上有光,有颜色,大家都会认为这个人搞迷信,在乱说。因为大家都在其中,谁也看不见。

现在人们只愿意承认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可谁又能说人已经掌握了宇宙中所有感官功能了呢?

即使在我们这个空间中也有许多东西是人感受不到的。比如所谓光就是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可是从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到X射线、伽玛射线,人所能看到的光谱范围连亿分之一都不到。从广义来讲,人人不都是色盲吗?另外,其它空间的光是肉眼所看不见的,这样来看,说人都是盲人也不为过。如果我们过份地依赖自己的感官,就会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局限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从而把自己封闭起来。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