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漫谈(七)

过客


【正见网2024年12月20日】

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七”就借为数目词,本义则佚失了。最初的“七”字写法跟“十”几乎一样,在一横中间加一竖划,表示将某物从中切断。后来为了不混淆于十,战国时出现一种将“七”字的竖画弯曲的写法,才算跟“十”明确区分开。

“七”在数术应用中代表中止、代表山、代表艮卦,方位东北,五行属土,凡是遇到此卦,往往预示着事情会出现麻烦,不成功。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九个数字中,“七”不是一个讨喜的数字,许多人手机号或车牌号中不喜欢出现“七”,结婚办喜事也尽量避开有七的日子,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外,还因为“七”的读音,与生气的“气”相近,口彩不好。

东方神话传说讲女娲娘娘用了七天创造世界,《太平御览》中说,女娲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猪,初四创造羊,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后来都变成了人。因此,黄历正月初七这天,被看作是人的诞辰日,谓之“人七”。

而在西方,“七”也是个存在感很强的数字,《圣经》开篇提到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有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创造空气和天;第三天创造了地、海,山川平原,花、草、树木;第四天创造了满天星辰,用来划分季节和年;第五天上帝创造了鱼、鸟等各种动物;第六天,上帝看到阳光明媚,大地辽阔,世间一片姹紫嫣红,兽跳虫跃,鱼游鸟鸣,十分满意,于是说:“我要照我样式造人,让他管理地上的万物和走兽。”上帝用泥捏成一个泥人,朝泥人吹了一口仙气,于是,人诞生了。上帝看到这个世界已经完善了,就在第七天休息了。

现在不只是佛教中的经书在历代流传中因各种原因篡改,包括圣经也一样,跟最初的版本有很大偏差和改动,导致人们很难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了。

周日被当做休息的日子是从圣经中来的,但它的设立可不仅仅是为了休息,更主要是为了让人在这一天学习圣经,接近神,反思己过,提升自己,西方的教徒在这天要到教堂做礼拜,叫礼拜日。人在苦中是很难自律的,寺庙中的僧人有住持管理,修道院中的修士、修女有主教督促,专修者还好说,一般信众是松散管理,用礼拜日这种形式来给他定时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东方的佛教与七的渊源就更深了,在佛教中“七”是个吉祥的数字,代表圆满。“七”在佛教中到处都有体现,把喜、怒、哀、乐、爱、恶、欲,称为七情;把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称为七宝;把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加上释迦牟尼佛,称为七佛。更有七法、七心界、七够、七随身等等等等一般人不熟悉的说法。

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一个小王国的王子,传说他刚出生就在地上走了七步。虽然贵为皇室,但他并不快乐,有感于人生苦短,生死烦恼,于是放弃锦衣玉食,独自遁入山林,苦修六年仍无法解脱,后来在尼连禅河洗了澡,上岸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粥,在菩提树下入定七天七夜,达到觉悟,得道成佛。

从这里描述看,释迦牟尼佛是自我觉悟修成正果的。其实呢,他是带有使命下世的觉者,下世前安排了自己的一切,到了时间就打开了智慧,大彻大悟,回忆起来自己是谁了,便开始传法度人。他还是娑婆世界过去七佛中的最后一位。后来佛教造塔多为七层,七级浮屠。那么“九”呢?“九”是道家体系中的最大数。当然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也吸收了道家的一些理念,那是后事了。

无论是“七”还是“九”,它其实是银河系的象形体,就跟佛家的万字符“卍”一样。到了极高层次,佛道还是有区别的,在人世间,他们都可以把人从这里度出去,都是从宇宙中证悟自己这一家的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