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1年01月15日】
屯田是自汉武帝经营西域起就确认的国策,直到今天,屯垦戍边仍是我国西部与北部边疆省、区的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支柱之一。
汉武帝曾制定"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先是在河西走廊设四郡,开发屯田,兴修水利,以站稳脚跟,至公元前101年,屯田扩展到塔里木河中游。
古代的屯田,使生产得到发展,军资有了保障,人民负担减轻,有利于边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积极意义不可低估。
然而,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屯田中心,如新疆的轮台、米兰、库车、沙雅、新和和孔雀河等古代屯垦得土地,为什么全部变成了沙丘和盐碱滩?当年"其地肥美"的西域名城伊循(今米兰)何在?曾经"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国外"的注宾河(今孔雀河)垦区何在?号称"西域粮仓"的轮台垦区又何在?
惟见满目荒沙,一川碎石,死寂凄凉,令人心碎!
人们不禁要问:从沃野良田到不毛之地是怎么发生的?
公元前77年,汉昭帝重臣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为使,设计刺杀了趋向匈奴得楼兰王安归,并立安归之弟尉屠耆为王,改国名鄯善。尉屠耆向汉昭帝请求说:"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遣一将军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汉昭帝应允,派出驷马、吏士屯田伊循,后置都尉府。从魏晋到隋唐,伊循一直是屯田的重要垦区和军事重镇。当楼兰古城于376年废弃时,伊循屯田戍堡仍空前强盛。发达的水利体系,使伊循古灌区面积达4.5万亩,人口达1.5万人。公元5世纪末,鄯善国为丁零(高车)所破,民众尽散,城池废弃。
若干年前,意大利米兰市市长给新疆的米兰市市长写信,要和全世界所有的以米兰命名的城市建立联系,进行文化经济交流。对于这友谊的呼唤,新疆的米兰却只有可怕的沉默。尽管古代米兰(伊循城)与意大利倒是有过文化交流的历史,如磨朗大寺中带翼天使的壁画即为希腊罗马风格。据考证,画师即是一位罗马人。然而今天的米兰早已失却了昔日的繁华,只有废墟,而无市长。那古渠、古堡与寺院,都沉寂在广袤无垠的荒沙戈壁之中,再也无法与西方重续交流的历史。
塔里木河中游的轮台县曾是西汉王朝的屯田中心,现存汉代古堡及遗址多处,再库车、沙雅和新和县境,也均发现类似的屯田遗址。在英业古城东北部有宽6米、长100公里的古渠,沿渠古城废墟历历在目。自汉迄唐,这里的屯田规模宏大,然而由于塔里木盆地排水不畅,使河水里溶解的盐分不断地积累于农田,终于导致土地盐碱化,沦为极度的盐漠。
东汉年间,敦煌索励动用敦煌、酒泉,并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共4000兵士"横断注宾河"(今孔雀河),饮水灌溉两岸从胡杨林中大量开垦的农田。前3年实践积谷百万,使西域各国一一归服。然而拦河筑坝导致下游水源断绝,楼兰古城就此废弃。破坏荒漠植被导致就地起沙,孔雀河垦区并未能免除楼兰覆灭的命运,垦区农田渐渐被新月型沙丘、沙丘链河风蚀雅丹地貌并存的景观所取代。
汉唐时代在西域地屯田,在获得一时的战术上的成功之后,便无一例外地迅速化作了沙漠,成为战略上的败笔。正是不懂得生态保护,人类拓展家园的美好的初衷,招致了自毁生计的悲惨结局。
图片是中国西北地貌之一
(摘自:西部开发:勿使“后人复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