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4月16日】
杨绾,字公权,唐代华州华阴人。祖父杨温玉,在武则天朝中任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亲杨侃,在唐玄宗开元年中任醴泉县令,都以儒行著称。
杨绾天生聪慧,四岁时智力就超过众人。杨家曾经夜宴亲友宾客,每人要用平上去入四声说出座中一件东西,宾客们还没说,杨绾就应声指着铁灯树说: “灯盏柄曲。”众人都称奇。杨绾长大后,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无不浏览,尤其工于辞藻,文笔清秀。然而杨绾崇尚玄理,沉静寡欲,常常独处一室,左右经书相伴,会客的席子长期不用,上面铺满了灰尘,杨绾却恬淡自得。
杨绾韬光养晦,不欲扬名于世,每当作好文章,耻于自我表白,不是知己不可得见。然而杨绾父亲早亡,家境贫困,杨绾又养母极孝,因无力周到赡养而满面忧色。亲友于是劝杨绾求官。杨绾应举進士后调补太子正字,掌管典籍。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亲临勤政楼监考复试,当时登科者三人,杨绾是第一名,被破格提拔为右拾遗。
天宝末年,安禄山造反,唐肃宗即位于灵武。杨绾从贼军中冒死奔赴皇帝所在地,一路披荆斩棘、乞讨要饭。当时朝廷正急着求贤,杨绾的到来令众人欣喜不已,拜他为起居舍人、知制诰,后来担任司勋员外郎、职方郎中,掌管诰令的职责不变。杨绾后来升迁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按照惯例,年高的中书舍人被尊称为“阁老”,部门福利五分之四分给他。杨绾认为大家品级一样,待遇应平均,就与大家平分了,当时舆论非常称颂这件事。
杨绾又升迁为礼部侍郎,上奏指出科举制度的弊端。杨绾认为科举让人投机钻营,你争我夺,败俗伤教。所谓“矜能者曾无愧色,勇進者但欲凌人,以毁?为常谈,以向背为己任。投刺干谒,驱驰于要津;露才扬己,喧腾于当代。古之贤良方正,岂有如此者乎!”杨绾认为应试教育败坏了儒生道德学问水准。所谓“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长而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递相党与,用致虚声,《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况复征以孔门之道,责其君子之儒者哉!” 杨绾认为重视功名败坏了整个社会风气。所谓“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长老,以此垂训。欲其返淳朴,怀礼让,守忠信,识廉隅,何可得也!譬之于水,其流已浊,若不澄本,何当复清。”杨绾主张借鉴古代制度,由地方官举荐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的儒生,再由中央考试经书策论,如果被举荐者德行学问不显著,就要追究举荐官员责任,罢官贬职。杨绾希望以此能够“数年之间,人伦一变,既归实学,当识大猷。居家者必修德业,从政者皆知廉耻,浮竞自止,敦庞自劝”。
朝廷讨论杨绾意见,宰相等大臣上奏称科举旧制度已经形成,难于速改,今年科举希望照旧,明年再奉诏改革,命令礼部马上制订条例奏报皇帝。唐代宗就废除進士科一事咨询翰林学士,翰林学士说:“進士行来已久,马上废除,恐怕让人失业。”唐代宗于是诏令举荐孝廉与旧科举制度并行。举荐制度和科举制度孰优孰劣,恐怕都避免不了弊端,但杨绾的意见体现了杨绾重视道德、重视儒学,给钻营者设置门槛的态度。杨绾再升任吏部侍郎,掌管选举,考核人物以公平著称。
当时元载主持朝政,许多公卿阿附他。杨绾坚持中正,清贞自守,未尝私下拜访元载。元载因为杨绾一向德高望重,表面尊重杨绾,内心却忌恨疏远杨绾。恰逢鱼朝恩死,元载借口鱼朝恩曾经管理国子监,玷污了太学,应该选名儒来恢复国子监声誉,就奏请让杨绾担任国子监祭酒,其实是想让杨绾坐冷板凳。皇帝深深知道元载的贪污腐化越来越严重,天下的舆论也都称道杨绾,但是因为元载久居要职,不便立即罢免遣退,就升迁杨绾为太常卿,充任礼仪使,希望这样既能恢复久废的郊庙礼仪,又能观察杨绾的能力。当年三月,元载伏诛,皇帝于是拜杨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杨绾当宰相众望所归,诏书颁布后朝野相贺。杨绾屡次上表恳切辞让,皇帝意愿越来越强烈,杨绾不敢推辞。
杨绾一向以德行闻名,生性清廉,贞守节操,乘车穿衣都很俭朴,担任宰相不到几个月,人心就自然潜移默化。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弟弟,家财雄厚,在皇城南建有别墅,池馆台榭是当时第一。崔宽在杨绾拜相当天就偷偷派人把别墅拆毁。中书令郭子仪在?州行营听说杨绾拜相了,当即把宴会乐队减散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因为受皇帝宠信,出入都带随从一百多车马,也在三天内减损车骑,只留十名骑手。其余望风变奢从俭的人,不可胜数,杨绾的方正竟这么移风镇俗。唐代宗优柔寡断,导致朝纲不振,藩镇跋扈,上下胡作非为。杨绾以高尚的德行震慑了普遍的歪风邪气。
杨绾有宿疾,任宰相十日就得了中风。皇帝优容,诏令在中书省养病,在延英殿引见时,特许扶入。当时革除旧弊,杨绾是领袖,得到的皇帝恩遇无人能比。杨绾屡次上奏疏辞职,皇帝频频下诏敦促勉励,不许辞职。杨绾病危时,皇帝天天派太监到杨绾宅第慰问;宫中的尚书御医,天天守在杨绾身边;皇帝听说病情有点起色,就喜见容色。杨绾几天后病逝,太监在杨绾家,当即驰奏皇帝,唐代宗震悼良久,三天不上朝。下诏追赠杨绾为司徒,又诏令文武百官去杨绾家,派太监吴承倩组织集体吊唁,赠送绢千匹、布三百端。唐代宗非常痛惜,环顾朝廷大臣说:“天不使朕致太平,为何这么快夺走我的杨绾!等到入棺时,我与你们一起哭。”杨绾身为宰相所获得的皇帝馈赠、恩遇、哀荣之盛,近年来无人能比。
杨绾安于俭朴,自得其乐,未尝留意家产,开口不问生计,屡次担任清贵显要官职,却没有一栋房子,所得俸禄,每月随手分给亲戚故友。杨绾清识过人,比如说以前哲人微言中的大义、《五经》的深刻含义,先儒们没有悟到的,杨绾一浏览就究知了其中精深道理。杨绾没有儒生固有成见,崇尚佛教、道教,凡是他所交的朋友,都是一时名流。有人拜访他,杨绾就与客人清谈终日,未尝谈及名利。有客人想托世务人情,见杨绾言必玄远,不敢开口,抱愧而退。大历年中,杨绾德望日益崇高,天下清雅方正之士争着拜访他,甚至有不远几千里慕名而来者。杨绾的清德坐镇雅俗,当时人将他与杨震、邴吉、山涛、谢安并列齐观。
为什么当今大陆世风日下,贪腐横行,官员挥霍无度,社会乱象纷呈?上梁不正下梁歪,不解体中共邪党,中华人心无法归正,中国无法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