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6月13日】
【原文】
有祥桑与谷合生于朝,一暮大拱。太戊惧。伊陟曰:“妖不胜德。君之政,其有阙欤?”太戊于是修先王之政,明养老之礼,早朝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祥桑枯死。三年远方重译,而至者七十六国。商道复兴。
??出自《史记•殷本纪》
【译述】
在殷商时代,太戊当政时,宫中忽然出现合生的有凶相的桑、谷,并且在一夜之间,就长到了两手合抱那么粗。太戊见到后,感觉很惊异,心中十分恐慌,便请来伊陟,询问这件事情。伊陟是一位博学多识的贤臣,他向太戊劝谏说:“桑、谷本来都是生长在野外的,但是现在却如此反常,竟然生长到朝廷之中,而且一夜之间,长到大树一般粗,实在是一种妖异的现象。但妖不胜德,邪不压正。朝中生了这种妖物,也许是君王在朝政上,有什么过失了吧?您就用修德的方式,来把这样的妖邪消灭吧。”
太戊听了伊陟的话后,就谦逊的检讨自己的过失,发扬商汤的传统,勤修先王的仁政,彰明养老之礼法。他在朝政事物上极其勤勉,清晨上朝,日落才退朝,并且关注百姓的疾苦,吊民丧亡。由于太戊勤政尚德,妖物不能作祟。仅仅三天的时间,那妖邪的合生桑谷便自己枯死了。三年之后,其德政广播各国,人们都仰慕太戊的德政,于是有七十六个要经过几重翻译、才能互相沟通的远方国家,前来朝见。此前衰落的商王朝,至此又开始复兴起来。
商朝的第九代君王太戊,是继其兄雍己而立位。雍已在位时,商道
渐衰,“诸侯或不至”。太戊即位后,极力扭转衰落的局面,任用贤人伊陟与巫成,为辅助重臣,使商朝有所复兴。死后被追谥为中宗。
据古书上记载: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君王。太戊在位的时候,勤于政事,修养品德,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商朝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还善于任用贤人,让伊陟、巫成掌握国政,使得国政大好,当时的各个小国,都纷纷前来归顺。当时远方的外国人,因为崇羡商中宗的德行,经过很多重的翻译,专门来朝见他的,达到七十六个国家。商朝出现了中兴,所以后代尊称他为“中宗”。
此篇主要讲述了太戊,实行仁政从而让带有凶兆的桑谷树枯死,强调了作为一国之君,要注意自身德行的修养,要关注百姓疾苦,并且施德政于民,这样才能得到上天的原谅和保佑。太戊曾经不治理国事,而贪图玩乐,致使各方国家,纷纷脱离了他的控制而自立,这时大臣伊陟,及时進谏,太戊听了大臣的谏言,于是励精图治,纠正以前的错误,专心于国家的治理,注意德行的修养,使商朝出现了中兴的大好局面。
中国古代,人们都敬信、讲究 “天人感应”,所以一旦出现了什么诡异的现象或天灾奇祸,作为君主或大臣,就要思考自己在施政方面是否出现了问题。在这里,太戊就遭遇到了这样的困境,所以决心改正自己,以免惹怒上天。总之,德政:是中国历史上的圣君明主,都非常注重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