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6月16日】
(一)
院子里有两棵小树死掉了,估计是去年夏天雨水太少而旱死了。相比之下,邻近的几棵大树却没有什么影响。可见,就一棵树而言,只有根基深,才能抵挡得住干旱、狂风和暴雨。
事实上,又何止是树呢?从一个人,到世间的万事万物,要能够生存,就要有一定的基础。因为要和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当没有那个条件、没达到那个境界时,硬要拔苗助长也是不行的。
然而,这还只是人能够看得见的。再深入下去,从人生的荣辱、世道的兴衰,到万物的长消,都有其背后的原因和条件。所以表面上看起来相似的人或事物,其命运却可能大不相同。那么,这些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二)
静下心来,我们就可以从大千世界中领悟许多。
大自然的造化中,有大树小草、飞禽走兽,也有山川河流。秉性不同、角色各异,却相互配合着共同衬托出这个丰富多采的世界。
生命之间存在着平衡。比如说,当生命的本性与职责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时,就会出现空缺,就象是绿盈盈的草地中少了一块;反之,当某一部分或某些部分不顾及其他、过度泛滥时,就会出现失控,就象是人的组织、细胞发生癌变。这样看来,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如何能够为这个整体的美好作贡献,而不是一味强调自己的能力。否则,过尤不及。
也就是说,生命的真谛不在于竞争、不在于非得要达到自己的什么目标;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本质与能力来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以正面的心态为这个环境更加美好增添一份力量。
这是真的体现,也是善的体现。
(三)
一年有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所以许多事情因时而生、因势而灭。一个生命本微不足道,只是因为能够为这个整体、为其他生命带来美好,所以才给其赋予了更深一层的内涵。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执著于周围的环境如何不尽自己的意,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机缘与条件,为未来的美好作准备。
以冬天为例,不同的心境会产生不同的诠释和理解。或视其为严寒与漫长的等待,或认为是一种自我反思与培养耐心的机缘,或领悟到那是枯枝败叶分解腐烂、来年化作春泥的需要和过程。
一个人也是这样。看似不顺心的事、不如意的经历,却能提供自我反省的契机。静下心来,就能认识到自己先前的不足、自身的使命所在,以及这中间的差距。持之以恒,在不断的提高与升华中,就能去掉私心;取而代之的,就是先天的纯真。再去看待众生时,心中充满的是慈悲。
这是一种忍的境界。也就是说,一个生命,不要过多的被环境中其他生命身上的负面因素所牵动(当这些因素会给整体带来危害时除外),因为这些不好的东西会在大自然的造化中逐渐的被淘汰、转化、生成新的物质。当我们带着正面的态度、体会与欣赏这些生命的可贵之处时,就会充实其正面的力量,同时完善这个环境。
当一个生命真正领悟到真善忍的内涵时,他就会体会到自身的渺小,会欣赏其他的生命,并感激上天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