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故园──“永嘉郡”

杨纪代


【正见网2011年07月10日】

南朝宋・郑辑之《永嘉郡记》

三原湾──乐城县的三原亭,距离郡城百二十里。那亭下三原湾溪水清澈如镜,据说昔日,有人在溪边拾得一条死鲶,脊鳍大约五六围,一个脊鳍就可制成数十斛(古代度量衡名称)的鱼鲊(经过加工以便于贮藏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等,叫“鲊”)。由此可见此湾之深邃,真是无所不容,有人大肚能吃的,常常自我譬喻:腹如三原湾,无所不容。

竹青──青田县有草,叶子长相似竹,草汁可染成碧色,名为竹青。此地生长最丰足的是草,故名青田。

青田鹤──离青田郊外九里,有条沐溪,溪中有一双白鹤,年年生子,鹤子长大便自行离去,永远只剩父母一对在此。这双鹤老,精致洁白,可爱极了,多数的人说是神仙所养。浮丘公的《相鹤经》里有这种记载:“青田之鹤。””

竹中高士──乐城地区的张廌,志愿隐居颐养性情。家中有苦竹数十顷,于是在竹林里筑屋,经常居住其中。王右军(王羲之)闻其贤名而造访之,张廌不想见他,于是逃避躲藏在万竿修竹内,而不露面。此事一传开,郡县里的人,就称呼他为竹中高士。

官梨──青田村里的人家,多数种梨树,名曰“官梨”,果实大一围五寸,恒常用以供献京师,名为“御梨”。这些梨树都有差吏、有司守护监视,倘若附近有人不知而想尝尝梨味的,一动手采摘,那梨实落至地面,立即破碎,流出鲜甜的果汁。

永嘉郡的历史与沿革

永嘉郡是东晋时设置的。永嘉郡前身为秦朝的闽中郡,晋明帝太宁元年(西元323),析临海郡南部四县置永嘉郡,属扬州,建郡治于瓯江南岸(今温州市鹿城区)。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相传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后名鹿城。是为永嘉建郡之始。西元422年(南朝宁武帝永初三年)谢灵运贬至永嘉郡,遍历诸县,多有题咏,成为山水诗鼻祖。前此数年,郑缉之撰《永嘉郡记》,是温州最早的地方志,今存孙诒让辑本一卷。

南朝宋元嘉末,郡属会州,孝建改元(西元454)属东扬州;孝建以后至齐,扬州、东扬州,屡有分并。梁末罢东扬州设缙州,废永嘉郡,陈天嘉时(西元560-566),东扬州、永嘉复为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西元589)平陈后,罢天下郡制,以州统县。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合并,称永嘉县,属处州。西元592年处州改名为括州。州治设于括苍(今丽水市)。遂废永嘉郡。

炀帝大业三年(西元607)改州为郡,恢复永嘉郡,辖括苍、永嘉、松阳、临海四县。郡治驻括苍(丽水市区),仍属扬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1)平李子通,五年以故永嘉郡地置东嘉州,析辖永宁、安固、横阳、乐成4县。

太宗贞观元年(西元627)废东嘉州入括州。高宗上元二年(西元675),析括州之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治设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隶江南道。

玄宗天宝元年(西元742),改温州为永嘉郡,肃宗干元元年(西元758)复为温州,先后隶浙江东、西道。

宋咸淳元年(西元1265),以度宗潜邸升温州为瑞安府。元朝时属温州路,明清置温州府。直至今天叫温州市。

温州历史悠久,古代称瓯越。简称瓯,别称:鹿城。温州历史上先后建过东瓯王都城、永宁县旧城、永宁县新城、永嘉郡城。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

如今的永嘉──“温州市”

温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南部,瓯江下游南岸,北面是台州市,西面是丽水市,南面与福建省宁德、福鼎市相连。处浙南山地东部,东面临海。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是浙江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至今仍为浙南、闽北货物進出的咽喉。

域内的瓯江、飞云江、鳌江均由西向东流向东海。温州是有名的侨乡,五十万温州华侨在世界各地也多从事商业和贸易。温州海港以货运为主,可出入二万吨级散货轮。如今的温州市辖有:庆城区、龙湾区、甄海区;瑞安市、乐清市;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泰顺县、文成县、洞头县。

结语

看来,“大肚能容”不只是指人胸襟宽广,能包容与接纳许多不平事,也非专门议论那些饕客、食神,原来还有个神奇的出处哪,那就是晋朝《永嘉郡记》里记载的:

那三原湾以及那条死鲶啦!光是个鱼脊鳍就大约五六围,一个脊鳍就可制成数十斛的“鲊”,那整条鲶鱼该制多久、又制多少、又该寻求多少妇女通力合作、寻找多大地方安放呀?那可头大啰,我看分给整个郡县的人都吃不完呢!

再仔细想想,那三原湾溪得多深邃、多宽广才能容得下这么一条鲶鱼哪。幸亏只出现了这么一条,还是死的,否则再多几条,然后活蹦乱跳的可就惨啦,是吧?

当然,如今都把古代的这些奇闻异事,当作是神话、传说,其实不是的,是真实不虚、千真万确的,同时古人都深信不疑,那是因为他们心地善良、虔诚,所以神有意让他们经常看到、时时接触到这些奇迹的缘故,现在的人,思想太复杂了,也就失去了这种福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科技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