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9月02日】
*评议者案:我们今天的评议主要解决一些希望学习填词、但又不得要领的作者的问题。为讲解的方便,同时也为学习了相当时间而效果不太理想的作者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就以一位作者学习填词的过程来谈。当然这个例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作者德宽在学习写词方面的一些问题,现在是必须说一下了。顺便先说一下作者诗歌的基本情况。作者的小诗不只一次的被推荐过,因为这些诗在内涵和表达方面都比较精警,从中也能看出作者炼字炼句所下的功夫。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留下思考的痕迹。这也是作者诗歌比较突出的一个优点。当然,要做到千锤百炼而不留下任何人工的痕迹,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毕竟作者已经是在这条路上走着了。
下面结合作者的情况,谈谈学习填词的问题。所有想要学习或正在学习填词的作者,都可能遇到同样的或者类似的问题。
要学填词,首先要明白从写诗到填词,到底增加了甚么困难或要求。明白了,你就能去注意到、去做努力,那才可能克服这些困难,填出合格的词来。
首先,词的句式比诗丰富得多。格律诗通常只有五言、七言的句式,古风虽然有杂言诗,但也只是偶尔随兴加入一些字数不同的句子而已。而词常用的句式就包括从一字到九字的各种句子形式。不仅字数多样化了,而且字数相同的句子,句读也可以完全不同。这一个变化对于只读过、写过诗而没有接触过词的人是一个大跳!很多人开头都跳不过去,落到坑里面去了,而且落下去了自己并不知道,得有人在上面吼一声,伸手拉上来。
因此,初学填词的人不妨先填那些句式安排和诗最靠近的词牌,比如“浣溪沙”“卜算子”“鹧鸪天”等,填起来不费力,而又具有诗所不具备的那种词的风味。这里就要注意到句子的句读要求了。有些词看起来也是由五、七言诗句够成的,或者稍加一点四言句,但句读却完全和诗句不同。比如作者比较喜欢的“贺圣朝”。
作者7月1日填了一首:不负法缘
大戏上演五千年,压轴在今天。 (等压轴今天)
曲终戏散何处返,思来心茫然。 (也微觉茫然)
往事心酸,今生愁苦,不必遗憾。 (倒不必遗憾)
喜看大法救众还,莫负万古缘。 (不辜负法缘)
由于是学填,作者自注说“照《贺圣朝》填词,平仄、韵不符”。这都没有问题。但作者就没有注意到每一行最后的那个五言句(第四行作者似乎少一字),都不是标准的五言诗的句读方式(2-3读),而是典型的词句特有的(1-4读)。作者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可见作者没有把作为自己标准的作品反复读几遍。因为这个1-4读和诗句的2-3读区别是很显然的,只要仔细读几遍,一定能感觉出来。因此,为提醒作者,我们把四个五言句都改成了1-4读的形式(参见每一行后面括号里的句子)。我们觉得作者看了修改后会明白这个问题的,因为作者属于那种能思考的人。但作者并没有注意到,可能也没有想过我们为甚么那样改。要知道,我们保留了作者全部的韵脚,而且尽可能保留了作者原句的内涵,而且只改了每一个五言句,其它句子一个没有动!我们等于是四面围追堵截,要把作者逼進那四个五言句构成的小角落里去,让作者明白问题之所在,而作者还是逃脱了。那怎么办呢,当时也没有恢复写评议的条件,就暂时放下吧。反正作者还没有正式学填词,以后自己能注意到就好,注意不到,再写评议时来说吧。后来,作者于7月18日和8月8日又写过五首《贺圣朝》句式的诗,但其中的五言句也都是用的标准的诗句读法。
建议:所有学填词的作者,不管是按照词谱全部标准还是部份标准学填词的,句读一定不能错。因此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自己奉为标准的作品仔细读几遍,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句读特殊的地方。学习填词的作者,必须先读懂正见网上的“诗词常识”中的所有文章,特别是“句读”篇。
其次,词的韵脚安排与诗很不一样。格律诗一般只押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不能转韵。古风可以平仄韵转换,也能转韵,但是位置并无限制。词的韵脚摆放的位置、平仄都是按词谱定好了的,不能随便调换。因此,学填词的人,除了上面谈的第一步外,第二步就是把每一个韵脚的位置、平仄弄准确,不能出错。有些词,句式并不复杂,就靠它韵脚的平仄转换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味。如果你把它韵脚的平仄、位置都弄错了,它就完全没有那个味了。比如“菩萨蛮”这个词牌,开头两个七言句是平仄格式重复的仄韵句;紧接着两个平收的五言句,平仄结构不同。下片又以两个仄收的、平仄结构相异的五言句与前面两个七言句相呼应,再跟着两个平收的五言句结尾。整个词的韵脚是起伏回还的,有其独特的风味。作者在7月14日用这个词的句式写的作品:醒
光怪陆离世人痴 大法点破万千迷
千年一场梦 得法是初衷
是非前世冤 名利如云烟
看明红尘空 移步入道中
共有八个韵脚“痴、迷;梦、衷;冤、烟;空、中”,除了“梦”外,全是平声字。这首作品不但完全没有“菩萨蛮”那种词味了,而且也缺乏诗味了:因为每两句就换韵,完全成了顺口溜,给人一种迫不及待的说完就走的感觉。原词可以每两句就换韵,就是因为每一韵换一次平仄。声韵的应用确实很微妙,随意动一下就可能变味了。
此前,作者在6月23日的一首“菩萨蛮”句式的作品中也有类似情况:莫徘徊
千年轮回为今生,人人都在把法等。
万古机缘至,众生别迟疑。
大法指光明,世人快清醒。
天门为你开,早归莫徘徊。
这首作品除末行的“开、徊”两个都是平声韵脚外,其它三行的韵脚“生、等;至、疑;明、醒”都是平仄相反的。(“醒”本可读平声,但现代人基本不这样读了,我们也尽可能把它用作仄声,而且作者在这里也不大可能是用作平声的)。为了提醒作者韵脚的平仄在这首词里很重要,我们给作者做了如下的修改:
千载轮回今生定,人人都在把法等。
万古一机缘,众生别迟延。
大法光明景,世人快清醒。
天门为你开,早归莫徘徊。
这样改过以后,尽管句子的平仄还不合词谱,但读起来就多少带有“菩萨蛮”那个韵味了。我们本来希望作者看到这个修改后,就重视一下韵脚平仄的问题。但作者后来又写出了上述那首几乎全是平声韵脚的作品来,我们也就觉得可能还没有到作者应该考虑、或者能够意识到韵脚平仄对某些词的重要作用的时候。所以这些问题就都放到今天来说了。
建议:所有学填词的(不是正式投稿词作的)作者,只要可能,应该按词谱的要求来安排韵脚的位置和平仄。一旦你觉得自己不能达到词谱的这个要求,你就最好检查一下韵脚的疏密程度,超过两句才有一个韵脚的,你就最好自己添上韵脚,使之满足一般古体诗的押韵要求。
因为如果这个条件不能满足,我们就会按杂言诗的要求来审阅你的作品。换句话说,我们要求无论句子长短,两句必须有一个韵脚。如果出现三句或更多句才有一个韵脚的,我们就要么给你增添韵脚,要么不登载你的作品(如果我们觉得不宜修改的话)。特别是许多慢词,往往三、四句才有一个韵脚。它能够这样押韵,是由它的韵脚位置、平仄决定的,你如果改变了这个环境,读起来就可能不押韵了。
最后,如果上述两个步骤都达到要求了,都会做了,那就要开始调配词中的每一个字的平仄了。每一个词谱都会有一些位置可以填活字(即可平可仄的字),但许多位置也只能填平或者仄,不能更换。当然,活字越多的谱就越容易填,因为自由度更大、选择的余地更多嘛。完全没有活字的谱我们就称之为“死谱”:每一个字都定死了的,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种谱不但初学者不宜填,就是水平高的词家也不会去填的。所以初学者先可选活字较多的谱来试填(当然还要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上面已经谈过了)。
建议:如果作者没有写过格律诗,也没有任何调配文字平仄的经验,这一步确实让人觉得很难,甚至有点寸步难行的感觉。在上两个步骤都会做以后,你可以试着填一两首词,如果经过努力可以做得成,而且作品还可读,不是太拗口、难懂,那就努力做下去,因为做多了肯定是比以前容易的;但如果你弄出来的东西诘屈聱牙、难读难懂,自己想说的话都变成自己不懂的话了,那就千万别勉强自己了。特别是,作为一个修炼人,我们作品的主要价值是讲真相救人,合不合词谱并不是那样重要。能做就做,做得要自然,起好作用;不能做强做,起负作用了,还不如不做。
谈过填词的基本问题了,就顺便说一下元曲。元曲的处理程序也和词一样,可以按上述三个步骤一步一步的走。但元曲有一个特殊的困难:衬字。词谱里边用衬字的情况极少,而且其中一些都被归纳为不同的“体”保留下来,基本上没有必要担心在衬字这个问题上出问题。但元曲中衬字用得很谱遍,初学者基本上无法判断一首曲中那些字是衬字。简而言之,衬字就是作品中不占用曲谱规定字数的、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加上的字。这些字在舞台表演中不占音乐上的硬拍子。如果初学者不会看曲谱,总是拿着别人的一首曲来学写,那就往往把加了衬字的句子当成曲谱中的一句,结果把句子的字数弄错。写词时,拿着别人的词来仿照着做,至少句子数量和每句的字数不会错,但曲就不行,这样学肯定要出问题。比如作者在8月8日登的按《山坡羊》写的两首作品:精進为众生(二首)
主佛转轮,天地回春,
无量众生沐佛恩。
修大法,炼金身,
念念同化真善忍,
一路飞升直奔南天门。
始,要精進;
终,要精進。
魔乱乾坤,灾祸临近,
法徒救人心意纯。
讲真相,破妖阵,
唤醒世人出红尘,
历尽艰险无怨也无恨。
苦,为他人;
乐,为他人。
这里边的两个九言句:“一路飞升直奔南天门”和“历尽艰险无怨也无恨”,在曲谱上是七言句。作者可能看到别人那样写了九言句,也就写成九言了。但人家在哪里加了两个衬字,你可能就不知道。你就毫不分辨的都按正字来写,那就错了。即使碰巧你的句子也可以挑出两个字来处理为衬字,但那对你自己的学习并没有起到作用:你始终没有这个概念,也就不知道怎样去加衬字了。因此学习写曲,必须从读懂曲谱开始,初学时完全不去考虑衬字,就按曲谱字数来写。等到自己完全明白了加衬字的方法时,再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不读曲谱去瞎摸,很可能弄个一团乱麻,始终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