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9月18日】
一, 从摄影和摄像的用光谈起
我首先是一名大法实修弟子,然后才是专业美术工作者。
最近学法,师父在《美术创作研究会讲法》中说:“有人说物体的形态是由光造成的,包括绘画中明暗的表现与颜色的出现。不是的,物体在你有没有光的情况下它都是那个形状的,光只是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明暗感受,颜色受光的强度变化会产生错觉,但不会实质改变颜色与物体形状。用修炼的话讲,光也会障住人的眼睛,给人造成假相。在另外的许多空间是没有太阳的,也有许多空间一切物体尽在自身的柔和光中。如果一个物体不需要太阳,如果一个空间没有太阳,物体的形态还是稳定的。”
我在我目前的层次悟道,光和影子不造型。就像传统素描教学中提到,阴影是变化的,不稳定的。结构是不变的,要理解结构而画。如果在摄影或者在摄像中在用灯光来造型,特别是在拍摄人物时,通过用不同强弱的灯光在脸上打出阴影,说是这样有立体感。暂且不谈是否好看,是否美。其实如果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 这样打灯,似乎出现的问题不是太大。如果有两个或者三个人,他们又不是并排坐的,脸面又不是朝着一个方向的,那么按照如此的原理打光,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光影明暗纵横交错在脸和脖子上。深一脚,浅一脚,顾此失彼的。整个画面就是散乱的,没有秩序的。就失去了整体感,而这一点是很主要的,对于一个画面来讲。再有,摄像中的人物的头是在动的,那么阴影也随之动来动去。
如何用光呢?首先了解什么样的画面美。师父在《美术创作研究会讲法》中说:“修炼嘛,你们本来就是修正自己、修去不好的一切。你们在哪里都应该是好人,那么你们在艺术这个领域里也要做好人,在你的作品中也要表现美好、表现正、表现纯、表现善、表现光明。”
我在我目前的层次悟道,光线均匀,柔和才会好看。画面才会平和。明到暗的过度会渐渐的,层次丰富的,整体协调的。画面主体的用光和环境的光线也要过度的柔和,衔接的无缝。拿拍摄一个被采访者为例子,如果主体面部(这个被采访者)的亮度和环境(背景)的亮度相差太大,如果是照片,可以将多的旁边的暗的部分裁减掉。是摄像,就没有办法了。如果用将亮和暗的对比拉大的办法,为了突出主体。这里有个问题,在整个画面中,暗的部分所占的面积那么大,就面积的大小比例而言,这时画面中暗的部分处于强势了,因为面积大了嘛。因此,从这一点上讲,就和要突出主体的愿望相驳了。暗部和亮部太对立,它们就打架了。画面也就不平和了。 如果依赖用明暗来造型,问题很多。特别在拍多人,或者一组人的时候,应该将他们看做是一个整体来处理。将他们置于一片均匀柔和的光之中,整体感好,画面平和而美。他们动来动去,也不会有阴影跟随着动。
师父在《美术创作研究会讲法》中说:“很多画一看就是表现鬼的世界,蒙蒙的、暗暗的、模糊不清的,画的所谓人物都象个魂儿。阴间的地,阴间的天,这种感觉人为什么觉的好?这不是人的正念没有了吗?这不是追求阴暗吗?这不就是人类道德大败坏吗?”
画面整体的亮度应该足够亮。当然不是暴掉,或者是刺眼的亮。是光明的亮,是柔和的亮,发着善的光。这是画面的基调,也是和要表现的内容相匹配的。不但被采访的这一个人要在均匀柔和的光当中,整个画面的调子应该是光明的。这样整个画面中明和暗的对比也就缩小了,整体协调了。人看了也舒服,不压抑。
我思考和观察,在均匀柔和的灯光下,(就是没有阴影时)人眼看东西,被看的人或者物体并不是平的。看到的是正确的结构,有正常的透视、比例、正常的物体的固有的色彩,我想因此不需要依靠灯光来造型。
其实逆光的泛用也是问题。因为特别是室内采访,被采访的人物离开背景是有距离,一般背景是墙,或者是一幅画,但离的不是很远,因为空间有限。一点背光可以用。这也是仿照人眼看东西的结果。(人眼看东西,会自动调节,好比在拍一个画面两次同时暴光。这里不细述。古典油画或者素描上有体现。)就以拍摄一个人为例子。背光着落的地方,最好撒在离主光距离远的那个肩头上。但是背光再亮也不要亮过前面的主光。否则就打乱了画面的秩序,前后关系就不对了。在画传统素描和油画时,就算现实场景中画面后景哪一个部分的亮度有点强,抢了,这时一般要人为的处理一下,将过亮的,抢夺视线的部分压一压。为了保持画面的整体感,画面的谐和与统一。
背光在现代摄影里有时也被笼统的叫做耳光,头发光,或者勾边光等,有时除了打背光,(直接打在背景上),再外加耳光什么的。总之,它们应该处于附属地位,不能抢到前面来。一个比较可行的观察和检验方法,看画面是否协调,前后关系是否对,可以虚起眼睛看:在一个画面中,其它亮的部分不要亮的超过前景的主体(人的面部)。整个画面从最亮到最暗,过度要自然,对比不要太大。虚起眼睛后看到的画面,如果暗部的面积加起来超过亮部,那可能就是问题了。(如果不是在拍一个劳教所。)
现代流行的电视采访的场景,常常环境灯光幽暗,然后在后景的幽暗中,放一盏台灯,亮着一点点光,做为装饰灯光。其实也在使用逆光的效果。可以是可以,只是整个场景感觉朦胧,诡异。或者像一个酒吧,幽怨,暗淡,不光明磊落,不大方。
其实那些装饰光的使用,与场景的真实性、合理性有关系,就是光源从何而来的问题,否则有做作和莫名其妙的感觉。特别是在用的有一点点过的时候。跟着潮流走,是不行的。常人并不是真的认为现代派的好,是常人不知道什么是好。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人对美的真正的感受是什么,是不是也用法来衡量的,从修炼中来的,还是从现代人的观念和潮流中来的。
现代摄影里,拿人物为例子,最广泛使用的用光方法之一是欧洲十七世纪一位画家的用光风格。其实他的用光是不顾自然,主观的,追求戏剧性的效果。在昏暗的灯光里,画接近高光的亮。现代摄影承认用光方法都是从研究著名画家及其绘画演变而来的。还将此用光法用该画家的名字命名。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包括古代都有糟糠糟粕,就算是比较不错的,我们也只是借鉴好的部分。我们有法来衡量好坏、美丑、正邪。
现代意识强的,同时极大的影响者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的招贴画,大多数都是采用现代派的用光的,画面明暗的关系对比强烈,秩序混乱。主观臆造,标新立异,打光强调个性,或者是灯光师的个性,摄影师的个性,或者说是给被采访者增加个性,其实这些都是走偏了。往往一束强光打在耳朵上,和脸部的一侧上。还偏好将鼻子上的阴影冲着观众。有时甚至使用有很多洞洞的反光物,为的是在人身上打出花斑纹的光影。其实回去看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位不错的画家的人物油画,包括大型油画,或者是他们的自画像,再看油画大赛网站上提到的几位画家的作品,多数都是将阴影让到后面去的。光明的一面朝向广众。从现代社会上的招贴画学习摄影的效果,不合适,也是偏了。特别是在拍大法弟子时,要尽量使用传统的,正的表现手法,要大气、正派、传统。不能不顾画面的基调和前后的大关系,陷入到局部中,总是眼睛盯着耳朵上的亮光,或者是头发上的一点小光。大法弟子现在做的如何,后人都会学。如果我们自己不清楚真正的美,后人如何学呢。
还有一种现代意识很强的作品,就是表现光和影。光影成了主体和主题。完全从印象派来的意识。其实艺术是高尚的,是神传给人的,表现神的。现代人在看一幅摄影作品时,常常说的,你看这个光,你看这个影子,有意思。说是趣味。趣味是什么呢?作品要有高尚的主题才是。其实勾边也是不自然的。主体之后的东西,按照正常的人的视觉,正确的透视,他是推到后面去的。特别在一般采访时,强力勾边就会使得人视觉受到干扰。那个亮亮的边在整个画面中成了最亮的,它一直抢夺观者的视线,破坏着画面的平衡和整体协调。而且人的耳朵在人的面部也不是最美的部分,同时也是不应该亮的超过更前面的脑门,鼻子和眼睛的。它在面部是处于后面的部分,不可以太跳。
很多时候问题出在是在表现一个高尚的主体,还是在表现拍摄着的布光的技巧上。各种千奇百怪的所谓光效也是这么来的。追求自己创新的效果如何与别人不同,如何跳出传统的“束缚”。而主体恰恰被忽略了,更难以高尚了。看画面者应该被主题打动和吸引,而不是说这个耳光打的很好,勾边勾的好,或者头发丝亮亮的,好看。
我有时也在思考,古典的传统的,正的绘画,是有标准的,美是有标准的。如果没有打下一个正的基础,很难提高。几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也出不了自己愚见所画的框框。只有先放弃自己在人中形成的观念,才会有更美好的。不能抱着自己的在常人中形成的观念,和在常人中积累的经验,来衡量和取舍大法中的内容。
师父在《美术创作研究会讲法》中说 : “我叫你们做的也不都是为了别人与给未来人留下这些,对你们自身的修炼是有帮助的。因为大家都是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生活,也都要从这个时代走出去,也就是说,现在人的观念就是这样了,都在大染缸中,我们有这个特殊技能的呢,肯定是在这方面受的影响会大于其他人。那么你们在创作中走回正的路上来的过程中是不是在洗刷自己?在艺术上是不是在回升自己?是啊,在从本质上、观念上改变自己,不是在修炼自己吗?”
再有,现在电脑软体,后效的制作,也是处在一片眩目的光影之中。做的东西眩不眩,成了评判作品好坏的一大标准。我也曾经被常人之心带动,陷入其中攀比着,自己真的是晕头转向了好久。每天造成都要一直在心里默默的念“助师正法,正念正行”,我才有勇气面对我的一天。当时我并没有太静心的学法,但是靠着以前学法的底子,强忍着委屈。最后通过学法,终于放下了执着。期间我摔了很多跟头,吃了不少苦,才使我思考和清醒。我想这可能都是师父的苦心安排。而我又怎能因为在项目工作中的不如意,去埋怨别人呢? 回头看看,都是自己提升的台阶。
师父在 《 大法弟子必须学法 》中说:“你不修自己你怎么助我正法?我怎么用你?
师父在《 什么是大法弟子 》经文中说:“那么在这样的一个难度下,要想使人能够得救,那怎么得救啊?好的坏的都分不清了,甚至于许多媒体都在宣扬着社会的潮流,而这潮流却不一定是好的,它只是大家都这样做,媒体在起着往前推的作用。大家想想,叫人怎么分清好和坏?没有办法分清。真正心存善念、守着不动的,人类也不过几人哪?那不都完了吗?历史上那么久远的安排不也就全完了吗?三界都是为这个造的。怎么办哪?”
当我读到师父在《 什么是大法弟子》中讲:“但是这条路很窄,窄到你走的非常正才行,才能救了人。你走的非常的正,你才不会出问题。”我想做为一个大法弟子是这样,那么做为一个大法弟子办的媒体在艺术方面是不是也应该走的非常的正,那时会有更多的观众和读者呢?
我还感受到,当我对自己原有的认识不是抱着不放,用心学法时,好像有一双手,轻轻拨开我心中的迷雾和困惑,展现在我心中一片片天空。好像我悟道一层理,我心中的画面就像被掀掉一层阴影,更加清晰。是不是越往上越清晰呢?清晰并非是平的吧。我最近更加理解了一个艺术家的修为的重要。我现在还不是太懂其中更深的道理。我想像我这样做美术工作的大法弟子,同时也做与美术有关的项目,多看师父有关的讲法,才能在艺术上走正,走出自己的路。对美的感受也是和修炼一样,应该也是在升华之中的。感谢师父的救度和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