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传统科学(五)

新科学展望 - 生命篇
庄偃红


【正见网2001年01月28日】

现代科学前沿的许多进展,正在悄悄改变着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只是大多数人还处于无知、麻木的状态。传统科学大厦日益显露其狭小,它的根基已经动摇,当新千年到来之际,一个科学的新纪元即将出现。

近代以来,宇宙一直被理解为一部精密复杂的大机器,粒子和由它们构成的实体组成这部机器的零件和各个部分,它们统一按照物理学的定律严格运转着。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实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完全不同的世界图景:

宇宙从根本上是一个从高到低不同级的能量构成的活的生命。能量即是物质存在的东西又总与活性、灵性相联系,物质与精神相统一便构成了生命,所以生命是能量存在的本质。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了无边宇宙生机勃勃的总体演化过程。

──这一转变首先是从无限小的世界开始的。微观粒子素称宇宙所有物质之“砖块”。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E=MC2 告诉我们,质量不过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可以“静止”地保存在一个物体的质量里面。这样,粒子就变成了一束能量,归根到底它是基本能量!粒子都有放射性,这就是能量释放出来了,越微观的粒子放射性越大,也就越是密集度越大的高能量物质。

人们永远无法说出量子化的粒子在某处存在还是不存在,是静止还是运动;它们一会儿是粒子,一会儿是波;科学家无法按经典方式预言它的事件,只好用“几率波”说它有可能发生;对它的探测时时会受到“测不准”的困扰;几乎不能在人为控制之下对它进行研究,不放在铅盒里就不安全,因为随时都会有放射。

高能量物质确实有许多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性质,经典物理学描述宏观物体时的方式和规律在此失效了,可它却表现出与人体、生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他们都存在不可预测性;都有来自系统内部的内在随机性;都是围绕大小不等的“空洞”作周而复始运动的“混沌”,呈现非线性、无限多样多变、奇异性等。生命所具有的特性能量几乎都具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有灵性,而且智力水平还不低。如所有粒子在各种可能的运动轨迹中,真正经历的一定是最优的,也就是说它会选择,在所有可能性中选择了最明智、最优的一种!就人类智力而言,也不能瞬间就作出最优的选择。所以我们可以把能量看成有核心,有一定范围,作功的场可被观测到,同时又有灵性的生命物质。

越是高能量物质就越有灵性。中微子是迄今发现的最小微粒,它可谓神通广大,一身本事,可以轻而易举的穿透厚达几光年的固体铅,还可穿越、填充、隐身于任意空间,简直像个自由的精灵!那么,比中微子更本源、更本源,更高、更高能量的物质还得有多少呢?

──那么,由量子物质组成的一切物质也都必然有生命,有灵性。

既使我们周围看上去完全静止、惰性的事物,如石头,放大了仔细观察它的内部,也会发现那里面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流动的世界。

──思维也是一种能量。现在人体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发出的是一种电磁波形式的东西。

──正反粒子湮灭后转化为能量,不同粒子可相互转化,可以从能量中产生又复归于能量。宇宙中一切都在旋转,从太阳系、银河系往上更大的天体,至原子往下数不清的层次的“微观太阳系”,它们都有相同的旋机,相似的体系,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其实,都是不同能级、密度的能量构成的系统。最后,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中把宇宙归结为一个自足自洽的、即无开端也无终结的自在者,换句话说,是比人体更高级的活的大生命!我们可以把宇宙的总体演化规律视为这个大生命的智慧、精神特性,它在不同的物质层次、能量系统中都有不同的体现,表现为不同的生命存在形式。

新宇宙观的诞生立即显出传统科学的局限。实证科学原本把世界包括人体都当作复杂程度不等的机器来对待,一旦要研究玄奥的生命系统,便感到力不从心,无法胜任。最典型的例子是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法来观测人体这一生命,由于被试者的心理总会受到时间、场合等环境因素干扰,造成此种实验不具有确定的可重复性。这说明我们对生命奥妙的机理远未搞清,对其边界条件几乎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做的实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遭到失败便不足为奇了。

当然,本世纪科学潮流正从大物理时代进入复杂性研究时代,系统论、自组织理论、混沌学代表着这一进展。人们开始尝试探索非线性、机遇性、无限多样性、奇异性等生命现象。这类新学科对科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叫人们用新的眼光打量一个真实的世界:世界原是富于魅力的,有机的。从前人们以为确定性法则是普遍的,随机性只是个别。现在观点完全倒过来了,每一种现实的运动都是混沌,随机性无处不在,确定性只是个别理想状态。这有利于彻底破除机械决定论的宇宙观,扩展人的思维,避免简单化。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因为研究新对象时,基本上还在沿用旧时代那一套手段和方法,思维视角也没根本转变过来。目前通行的统计方法,在爱因斯坦看来无非是调和新旧两个世界体系冲突的一种变通,权宜之计。只能描述生命系统的一些表面特征,谈不上揭示本质的原因。用伊恩斯图尔特的话讲,它只说了“上帝掷骰子”,而并没说“上帝怎样掷骰子”。它建立的是象量子力学那样的满足目前实用水平要求的“科学”。这种“科学”对发明技术也许有益,却不能增进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看法。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