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11月07日】
一谈到“孝”,人们必定会想到上古时期的一位帝王-虞舜。在《白虎通义》有这样一段介绍:虞舜,虞者,乐也,舜者,顺也,循也,是说虞舜能继续推信唐尧之道,使人民欢乐和顺。而“孝”通常和“顺”连在一起使用。“孝顺”一词,既是表示对父母要行孝,也是要顺承父母的意思。同时“顺”与“舜”同音,这样看来,“孝顺”一词的前身也许是“孝舜”呢。舜是千古以来非常具备孝行的人,其因行孝而得天下,因行孝而治天下,可以说帝舜是天下行孝的榜样了。
在儒家经典中,孝又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孝”来讲是指子女对于父母的孝顺、奉养和遵从父母的命令、教导。这是父子之间的孝与顺。经过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等的阐述论证后,“孝”有了更加广大的内涵和外延。“孝”向上可以升华为君臣之间的关系,父子之孝用于君臣,则是臣子对于君主国家的“忠”,所谓“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横向可以扩展为兄弟之间的和睦,朋友之间的诚信义气。因为兄弟之间的和睦使父母的心得到宽慰,这也是对父母的孝了。同时,朋友之间的诚信义气,使朋友之间没有矛盾,使父母放心自己的行为,这也是对父母的孝。而对于君主的忠,使国家得到安宁和太平,使百姓过上欢乐和顺的生活,这更是对父母的孝了,所以由“孝”扩展出其它的儒家道德标准,也是有它的理论基础的。
在道教中,上古时期的三位帝王尧、舜、禹都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尧被称天官大帝,舜被称地官大帝,禹被称水官大帝。中元节就是纪念地官大帝舜诞辰的节日。那么舜为什么被称为神明呢?究其原因,看他的人生经历真是如修炼一般。从小就受到后母的虐待,仍然秉承着孝顺的心性,并且毫无怨言的遵从父母的命令。父亲在目盲之后,屡屡在后母的诽谤下给舜和他的兄长制造了许许多多的磨难。但是,舜从来没有对后母产生怨恨之意和痛苦的表情。到了他的少年时期,父母对他的态度依然没有改变。屡次赶他出门,使他在外面工作的时候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即便如此,舜依然不改他的孝行,将自己在外面工作所得的资财货物都奉献给了父母。到了青年时期,舜的名声遍及四岳,得到帝尧的赏识,将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他在朝廷供事,治理国家。舜并没有因为自己身份的显贵而怠慢父母,反而竭尽全力侍奉父母,克尽人子之礼。对于兄弟的宽容也从未改变。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后母和弟象因为妒忌他的幸运和财产时,屡次合谋杀舜,虽然都被识破,但舜依然象往常一样对待他的后母和恨他入骨的象,真可谓“以德报怨,道德高尚”。而这种崇高的德行恰恰与道家修炼的心性标准达到高度的一致,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根据《上古神话演义》的记载,舜在统治天下之后,确实得到道家真人的指点,升仙得道,成为“上理紫微,下镇衡岳”的地官大帝。
在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就是行于世间,又具备神的智慧的大圣人,他们在世间的所作所为,给世人做出了榜样,同时他们的行为也带有修道的内涵,他们在世间做天子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神迹,每个帝王所出现的神迹带有的意义各不相同,而舜就是因为他的“孝”带来了诸多神迹。其中最著名的有“象耕鸟耘”,那是舜在历山耕种的时候,因为他选择的是硗瘠的土地,所以耕种十分的困难,一只大象从山上走来,主动为他耕地,很快就把那块硗瘠的土地耕完了。而到了播种的时候,田地里有很多莠草,许多鸟儿飞来,啄去莠草,仿佛代为耘田一般。这就是“象耕鸟耘”的故事。因为舜的至孝,奉承父母,始终不懈,太阳之精的三足乌就汇聚到他的庭前,当百姓分不清是祯祥或灾祸的时候,他的弟弟象伙同后母把舜撵走,舜离家之后,这三足乌也随之离开了。可见是因为舜的孝行得到了上天的感应所以才来的。而当舜统治天下多年,百姓安乐幸福,向上天祭祀的时候,百鸟云集,凤凰来仪,这也是上天在向百姓宣示舜的治理成功,得到了上天的祯祥。
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因为不相信神的存在,对于神展现的神迹无法理解,视若无睹,也就更不认为是神迹了,而是把超自然的现象当作人间的奇迹。其实有很多事情都不是偶然的,很可能是神在昭示世人,在唤醒世人,启迪人的善心。当人间出现大的变化的时候也许就是神在展现上天的旨意。
目前,在《大纪元》网站退出中共党团队组织的人已经一亿多人,这在人间可不是小事,一亿人的选择就是天意的选择,因为中共的战天斗地给人类,给世界,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神要铲除它的时候,也给了曾经参与它的人一条生路。退出中共,为自己的国家负责,使中国的五千年文明传承不要毁在中共手里,这就是“孝之忠”;退出中共,为自己的亲人负责,使亲人不要随着中共而失去生命,这就是“孝心孝行”;退出中共,为自己的缘分负责,使所有与自己有缘的人躲过天灭中共的劫难,这就是“孝之义”。行孝可以出神迹,而神迹就在您面前,共同加入这个神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