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2年02月24日】
刘备率70万大军進攻东吴,败在陆逊的手下,他连成都都没回得去,就命归白帝城。这一仗不仅大伤了蜀国的元气,而且孙、刘两家的联盟也就在此时破裂。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是谓“后主”。
诸葛亮受刘备生前所托,表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坚定的辅佐后主,他仍坚持联吴抗曹的战略,想重新与东吴修好,并一直在物色一位能担当“联合孙、刘,重启联盟”这一任务的人才。最后在群臣之中,选择了户部尚书邓芝。委派之前,还考察了一番。
诸葛亮问邓芝:“现在蜀、魏、吴三国鼎立,我们要消灭其余两个,一统天下,你看,应当先打哪一个国家?”邓芝答道:“依我的愚见:魏国为汉贼,罪恶当诛,但他势力很大,不是容易消灭的,只能从长计议;现在后主初登宝位,民心还没安定,只能从新与东吴联合,结为唇齿,抹去先帝留下的伤痕。这才是长久的计策呀!”
诸葛亮见他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心想若是派他出使东吴,定能领会并积极推行自己的策略,不辱使命,去想方设法说服孙权的。于是奏明后主,让邓芝出使东吴。
孙权听说蜀国的邓芝来了,问群臣如何处置?谋士张昭说:“这肯定是诸葛亮的退兵之计,让邓芝来做说客的。大王可在殿前,立一个大油锅,装满油,用火煮沸。再选身强力壮的武士一千人,各执刀在手,从宫门前一直摆至殿上。然后,再叫邓芝進见,不等他说话,就指责他:企图扮演历史上郦食其说齐王的角色,我们就说要以此例杀掉他,看他如何回答。”
假戏真做的孙权,依计而行,召邓芝入见。邓芝走到宫门前,一看这个阵势,心里已明白了孙权的用意。但他心系使命坚定,能够笑对油锅酷刑。他毫无惧色,昂首前行,见了孙权,长揖不拜。孙权大声喝道:“你自不量力,想凭三寸之舌,仿效郦食其说齐王归汉的诡计,我把你送進油锅炸了!”
邓芝大笑一声,说道:“听人说东吴多有贤士,没想到却害怕一个书生!”
孙权一听,勃然大怒,问他道:“我怎么害怕你这个无名的书生?”
邓芝不慌不忙地回答孙权:“你不怕我这无名的邓芝,那又何必担心我来做说客呢?”
孙权又问:“你是替诸葛亮做说客,想让我与魏绝交,与蜀通好,是吗?”
邓芝仍是微笑着说道:“我本来是蜀国一名儒生,现特地为‘吴国的利害’而来,却受到如此的待遇。没想到吴王气量,竟然小到如此的程度!”
孙权听到这里,自己也觉得有些惭愧,忙命令撤去执刀武士,让邓芝上殿,赐坐说话。孙权问邓芝:“你倒是说说,‘我国的利害如何’?”
邓芝反问道:“大王你是想与蜀和睦,还是想和魏通好?”
孙权说:“我本是想与蜀和睦相处,只是害怕后主刘禅,年轻识浅,不能全始全终啊!”邓芝见孙权如此说话,知道他已有通好之意,于是抓住机会,阐明了一番理。他说:“大王你是当今之英豪,诸葛亮也是当世之俊杰;我们蜀国有山川之险要,你东吴有长江之天堑,要是两家和好,结成唇齿之依,進则可以兼容天下,退也可以成鼎足之势,不是進亦可,退亦可吗?现在,大王要是屈居魏国而称臣,魏国肯定要求大王你朝夕觐见,岁岁缴贡,可能还要你送去太子以作人质。若是你不从命,他就会兴兵问罪。到那时,我蜀国也可能顺流而下,進行夹击东吴。如此一来,江南东吴之地,恐怕再也不属于大王你的了!事情就是这样明白地摆着,你要是以为我说的不对,我就死在大王面前,以免落得别人说我是说客的名声。” 说完,邓芝撩起衣服,就往油锅走去,并主动要往那煮开的油锅里跳。
孙权急忙叫人拦住他,请入后殿,以上宾之礼相待。并且说:“先生之言,完全合乎我的心愿,我想与蜀国联合,你肯为我牵线搭桥吗?”
邓芝见孙权已经动心,为了進一步坚定他的决心,就又将他一军:“刚才要用油锅煮我者,是大王;现在要我牵线搭桥的,也是大王你,你自己这样反复无常,犹疑不定,怎么能取信于人呢!”
孙权站起来坚定地说:“我决心已下,请你不要怀疑!”于是商定了与蜀国通和的事。到后来,孙权又问邓芝:“要是吴国与蜀国联合,同时消灭魏国,换得天下太平,那时吴与蜀二国分而治之,互不相扰,岂不是大好事?”
邓芝并没有附和孙权的意见,而是鲜明地指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果消灭了魏国,吴与蜀则肯定不可能两立,一定另有一番争斗,不过鹿死谁手,那就要看上天的安排了。依我的看法,不管将来天下属于哪一家,作君主的,多修政德;为臣属的,各尽职尽忠。这样,双方都为百姓的安宁为念,才能不起战事啊!”孙权听邓芝如此讲理明道,哈哈大笑说:“你这个邓芝,真的不会骗我,说的都是对大家都好的实话。”于是厚赠邓芝,并派使臣進一步洽谈。自此,吴、蜀又重归于好了。
邓芝这次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国通和,其所以获得成功,除了吴、蜀两国,有着共同利益这一基础之外,与邓芝英勇无畏、言之在理的谈判谋略,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称:诸葛亮知人善任,于此可见一斑!
(事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