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宇真


【正见网2012年09月17日】

顾名思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理大道是没有远近亲疏之分的。他公平对待万物,对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他常常把机遇、把美好、把天道的真谛作用,赐予那些重德行善、符合天理的好人。也永远护佑着善良贤惠、道德高尚的好人。

千古以来天佑善人,善有善报的事例可以说是多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人们从这些无数的事例中朦胧的感受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存在,但自古以来谁也没有揭示出为什么会天佑善人的根本原因,所以人们相信的程度就参差不齐、众说纷纭。

终于有一位空前绝后的大圣人降世,洪传宇宙根本大法,揭示出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善有善报的天机:“做好事产生白色物质,白色物质就是吃了苦了,遭受了痛苦 了,做了好事得来的。”(《转法轮》〈根基〉)“做了好事得到白色物质——德” (《转法轮》〈业力的转化〉)。“他德大,可能会做大官,发大财,要什么有什么,就是用这个德交换来的。”(《转法轮》〈炼功为什么不长功〉)难怪老人们 常说积德、积德的,总是不知为什么要积德,所以认同的能动性不强。原来是这个缘故。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还存在着一些小人作恶得志耀武扬威,好人行善受难穷困潦倒的事例,这样一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说法,有人就不愿相信了。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这段古文大意是说,古代的伯夷、叔齐还有颜回,他们都是善良的好人。但伯夷、叔齐却被活活饿死,颜回也短命夭亡。善有善报的天理体现在哪里呢?怎么让人信服呢?这样看来司马迁的疑问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针对好人受难这个问题,应当如何看待呢?众生芸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综合古人的见解,大意是说:天理对人的报应,不是报应他人间的祸福荣辱,而是报应他本人最内在、最本真的天性本性。总之,“善人”如果真善,那么“善”本身就是上天对他最好的、最真实的报应了。行仁得仁,何复他求?至于现实生活中遭遇如何,那是时境所致,并非真报。反之,“恶人”若真的作恶多端,那么,“恶”本身即是对他个人最内在、最本真的天性、品性的戕害和毁灭。他的心灵是污浊的,他的境界是卑劣的,毫无“天爵”可言。这就是上天对他最严厉的报应了。至于“人爵”再高,权极一时,或荣华富贵,显赫一生,亦何足道哉!

上述这段话很有道理,但总觉得很生硬,说服力还不够强,所以还令人有迷惑不解之处。还是大圣人高屋建瓴,李洪志大师明白确切地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所在:“痛苦是偿还业债,不顺心的事会使心性提高,作为常 人来讲其实也是这个理。都是在消业,消去业了有一个好下一生,只是人不明白。”(《二零零八年纽约法会讲法》)看了这段发人深省的话,人们自然会茅塞顿开。

原来善报有早晚之分,有的当世现报,有的来世果报。这样看来,人生在世,不要计较一时一事的荣辱得失,而要对自己永远的生命前途着想,这才是做人的根本和大计。当此法轮大法洪传之时,赶快做出最明智的抉择,切莫错过这万古不遇的圣缘!因为这才是来世做人的本真。

真正领悟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实质所在后。当然也会愿意接受 这个理念,重德行善不辍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