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04月14日】
一、教师应教人诚实,直指人心
宋孝宗的时候,张子韶在讲席任讲师。宋孝宗曾经问他:“用什么来教导我?”张子韶说:“我怎么敢承当教导二字呢?只是不知道陛下您上朝面对群臣时,怀的什么心?”
宋孝宗说:“最诚实的心。”
张子韶又问:“您回内宫后,面对宦官、侍妾、宫女时,又怀的是怎样的心?”
宋孝宗说:“也以最诚实的心。”
张子韶又问:“当您面前没有人,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又怀的是怎样的心呢?”
宋孝宗犹豫着,没有回答。
张子韶说:“只是这点犹豫,已表明不妥了。”
宋孝宗很高兴,握着他的手说:“你问得真好!”
(明代朱国祯《涌幢小品》)
【附言】
这件小事表现了宋孝宗的坦诚和不文过饰非的胸怀。
二、清太祖躬行节俭
清太祖曾经外出打猎,当时雪后初晴,他担心草上的浮雪,会打湿衣服,便提着衣服走路。
侍卫们私下议论道:“陛下什么东西没有,怎么还爱惜一件衣服呢?”
他们的话,被太祖听到了,笑着说:“我难道是没有衣服而爱惜它吗?我常常把衣服赏赐给你们,并不吝惜。但我身上穿的衣服,与其被雪打湿,那还是让它保持干净、新艳为好。我亲自施行节约、俭朴,你们这些人,正应该学习才是。”
从此,八旗的臣民,没有谁再敢穿着华丽的衣服办事。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
【附言】
节俭是人的美德,清太祖身为天子,厉行节俭,实在是很难得。他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但是却不奢侈。他教育属下,要学习节俭作风,堪为表率。
三、清世宗恭俭慎微
清世宗皇帝吃饭时,张廷玉正在内官值班,依例奉命侍候。他亲眼遇见陛下对饭粒、饼渣,不丢弃一点点。
清世宗每当宴请群臣百官,一定告诫他们要珍惜粮食,不要随意残害天生万物。
世宗皇帝又曾对张廷玉说:“我做诸侯王时,与人一起行走,从来不用脚踩别人的头影,也从来不践踏蚂蚁小虫。”
圣人所谓的恭敬、节俭、仁慈、谨小慎微,就是像这样的。
(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
【附言】
节俭是美德,清世宗能够珍惜每一粒粮食,并告诫群臣百官也这样做,难能可贵。他做诸侯王时,行走不踩别人的头影,不践踏蚂蚁小虫,当时被人誉为仁慈、谨小慎微。
四、蔑视冷对欺民者
陆兖公担任同州刺史时,他的一个家仆,遇到参军(官职名)没有下马。参军发火了,想把事情闹大,用鞭子在兖公家仆的背上,抽出了一道道血痕。
参军又到陆兖公的官府中禀告,说:“卑吏我冒犯了您(指用鞭抽打陆家的仆人),自请免职。”
陆兖公从从容容地说:“奴仆见了官人不下马,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官人打了他,离开这里(指辞官)也行,不离开也行。”
参军揣摸不透陆兖公的意思,怏怏地退下了。
(唐代李肇《国史补》)
【附言】
参军看来是个无理闹三分、有理闹翻天的人。陆兖公的家仆,见了他不下马,他把仆人打了一顿不算,还以辞职相要胁,这显然有些过分。
陆兖公对参军显然是不以为然的,但他处理时,含而不露,从容不迫,冷冷淡淡的几句话,让参军进退维谷。从这里足以见出陆兖公处事的沉稳、老辣。看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此对付那些胡搅蛮缠的、以官欺民的坏傢伙,还是挺有效的。
五、试儿谁最佳?
吕文靖:吕夷简,宋代寿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宰相),死后谥文靖。
吕夷简有四个儿子,即吕公弼、吕公著、吕公爽、吕公孺。这几个儿子都还小的时候,吕夷简对他夫人说:“我们这四个儿子,长大后,都可能做官,只是不知道哪个能作宰相?我要试验一下他们。”
于是,有一天,四个儿子都在外屋;夫人让丫环,举着四件宝器,里面装着茶,到外屋去,并让她到门口时,故意跌倒,把东西摔碎。
听到响声,三个儿子都惊得叫出声来,有的还跑去告诉夫人,唯独吕公著,仍旧很沉稳地坐在那儿。
事后,吕夷简对夫人说:“这个儿子(吕公著)将来肯定能当宰相。”
到了宋哲宗元祜年间,吕公著果然拜相。
(宋代刘延世《孙公谈圃》)
【附言】
履险如夷,处变不惊,是一种真正的大将风度。一个人如果小时候就沉着、冷静,以后往往能有所作为。吕夷简对儿子的检验,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吕公著对失手打碎物品的丫环,能以平常对待,显然是大度能容人的。
六、不用磕头幕僚
韩琦在永兴任职时,一天,有一个幕官,来参见他;他一见那人,仔细看了一看,皱起眉头,很不高兴,以至几个月没同那个幕官说一句话。仪公有次瞅空问韩琦说:“那个幕官,您起初也不认识他,为什么一见就不喜欢他?”
韩琦说:“我见他额头上隐隐有块肿包,想必是磕响头造成的。这人肯定不会对我直言诤谏。这样的人在危急时怎能倚仗呢?”
韩琦终于没有留用他。
(宋代道山先生《道山清话》)
【附言】
幕官又称幕僚,是地方军政大吏幕府中参谋、书记之类的僚属。幕官地位低微,常常要巴结、奉迎主子。本文中的磕头幕官,显然是一个惯于奉承、低三下四的人。其额上有块肉隐起,正是他磕头的“结晶”。韩琦对这种一味奴颜卑膝的人十分鄙视,他的所察、所为、所言,颇有个性,也很有意味,同时又给人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