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05月06日】
小时候曾看过一部电影叫《笔中情》,讲述书法名家赵旭之通过游历名山大川,观学历代碑刻;在东海边见到庾大娘舞剑,大受启悟,挥笔草书,龙飞凤舞,从而成为一代书法名家的故事。长大后才明白乃是在讲述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事迹。
《笔阵图》(1)就是由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2)所作。主要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卫夫人认为书法之精妙,是难以用语言说清的。所以文章开头便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把书法用笔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笔势遒劲有力如银钩,重于“六艺”奥妙之上。这和钟繇提出“用笔者天也”,通过用笔来体现天道是一个道理,远非凡庸所能明知的。
《笔阵图》中所提毛笔中笔画的运笔:“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丿 “撇”如陆断犀象。乙 “折”如百钧弩发。∣ “竖”如万岁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勹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点出毛笔在书写时是在模仿世间的万物而成,要想写好字就要学会观察世间的一切变化,书法在这一点山与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据此可知前面《笔中情》中赵旭之游离山川,观赏剑术来提高书法水平的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了。
卫夫人的这篇《笔阵图》对王羲之以后的书法影响是最大的。仔细观察王羲之的书法也确实都符合《笔阵图》中的书法要领。《笔阵图》对以后的书法名家也提供了一个书写依据,比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就称为‘点石如坠’。
卫夫人在收王羲之做徒弟时,就曾断言王羲之的成就会超过自己,可见卫夫人的人品之高尚。但这篇《笔阵图》却成了书法界的教科书,光耀千年。
附1.笔阵图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1]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律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 “撇”如陆断犀象。
乙 “折”如百钧弩发。
∣ “竖”如万岁枯藤。
㇏ “捺”如崩浪雷奔。
勹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2. 卫铄(272年—349年),东晋女书法家,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汝阴太守李矩妻,卫恒从女,世称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