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主子对仆人很讲礼节,神予赞赐(数文)

罗善


【正见网2014年08月05日】

一、范乔关照盗木者,去孝敬其父母

晋朝时代,有个人名叫范乔。当他两岁的时候,祖父死了,祖父在临死前,抚摸着孙儿范乔说:“我只遗憾不能亲眼看着你长大成人,今日,把我用过的砚池送给你,希望你见物如见人,牢记祖父希望你成为有德行之人的教诲。”

范乔长到五岁时,祖母就把这番情景,告诉了已懂事的范乔。范乔听了,捧着那个砚池就哭了,仿佛这砚池上还有祖父的手温和慈祥的笑容。古人讲“永思克(克:能够)孝”,也就是这番情形了。

不幸的是,范乔的父亲,得了神经病,经常发狂,范乔永远记得祖父的教诲,便推辞了一切事情,和弟弟一起,专心服侍起自己的父亲来。

朝廷好几次下诏,要范乔去京城做官,范乔都辞谢了。

一年除夕,有个人趁着万家团圆的时候,偷偷潜到范乔家的树林里来砍树,没想那时范乔要小便,刚好去自家林子里,发现了偷树者。但他竟假装没看见。那个偷树的人终究觉得惭愧,于是把已劈成柴段的木材,又送了回来。范乔却反而一定要那人把木材拿回去,他说:“我知道你砍了树,是想劈成柴,好给家里爹娘烧火取暖。能够让爹娘老人温暖高兴,这有什么好惭愧的呢?!”

一个五岁的孩童,就能够永思克孝,更无怪乎做得到侍奉父疾、始终不离。而且他推及其孝道于盗木者,关照盗木者,也去孝敬其父母。

二、神助孝子治愈母病

南宋时代,有个人名叫叔谦,他母亲得了一种病,用遍各种药方子也不见好。叔谦是个孝子,便夜夜为母亲祷告,希望有办法解除母亲的痛苦。

有一日,忽然听见空中有个声音说:“你母亲这个病,须得用丁公藤泡酒喝,才见效。”叔谦虽有疑惑,但为母亲着想,便决定照办。但他四处问医,都说不知丁公藤为何物。叔谦仍不灰心,一直到处打听问询,竟风餐露宿,一直问到了宜都地方。

在宜都一处偏僻的地方,忽然看见一个白发老人,在砍树。叔谦问他知不知道丁公藤?那老人答道:“我砍的就是丁公藤啊!治疗风湿痛很灵验的。”

叔谦倒头便拜,激动得哭了,边哭边说明自己的来意。老人便砍下四段丁公藤,给了叔谦,并教他如何泡酒。叔谦又拜谢,拜谢完毕,一抬头,那位白发老人,却眨眼间就不见了。回到家来的叔谦,如法泡了丁公藤酒,给母亲喝。没喝几次,母亲的病,就彻底好了。

叔谦的孝心,感动了天神,是天神帮他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三、沙弥止风

梁朝时代,有个孩子名叫庾沙弥,就是当时有名的孝子庾道愍的同族侄孙。庾沙弥的父亲是犯了事死的,这一年庾沙弥才五岁。庾沙弥的母亲给庾沙弥做了一件色彩鲜艳的衣服。庾沙弥却坚决不肯穿。母亲问是什么原因?庾沙弥双眼流下泪来,悲伤地说:“咱们家,遭了这么大的灾祸,我怎么还能穿这种衣服呢?”这个早懂事的孩子,从此便发誓永远不穿彩色喜庆的衣服了。果然,庾沙弥终生都只穿布衣,以表其失父的悲痛。

他的嫡母死了(嫡母:宗法制度下,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正妻为嫡母),庾沙弥日夜流泪,所坐的草蒲团,都因滴下来的眼泪浸洇而很快烂掉了。庾沙弥的生母喜欢吃甘蔗,庾沙弥便终生不吃甘蔗。后来生母去世,他扶着生母的灵柩过江,船渡到江面一半时,忽然刮起大风,庾沙弥急得不得了,抱着母亲的灵柩就哭喊。说也奇怪,这风浪立即便止息了。

其实庾沙弥的家族,还出过不少贤孝之人的。庾沙弥的祖父庾道愍,听说也是刚生下来就失母了,长大后,庾道愍冒着千难万险,到交州地方去寻母,长年悲伤。有一日,来到一个村庄,遇大雨,暂时寄宿在一户人家里,看到一个老妇人,背着柴回家来,庾道愍忽然心里一动,上前问询,果然就是自己还在襁褓中就走散了的母亲。唉,风也雨也,天下的孝子之心,真令人动情,所谓“孝格感天”,就是如此呀!

四、人参变鹿入药,神助孝子实多!

南朝梁时的阮孝绪,从小就过继给了没有孩子的伯父做儿子。照理,他可以尽数得到伯父遗留下的百万财产。可是阮孝绪却一分都不要,全部给了伯父的姐姐。

阮孝绪生性非常重孝道,一日,他在钟山这个地方,无意中听到人讲,说他的生母王氏生病了,阮孝绪的兄弟们围着母亲,都说要去叫阮孝绪回家来,然而母亲却阻止了这几个孩子,说:“阮孝绪这个孩子,不但有孝心,其心性至灵,是可通神的,他一定会有所感应而自己回家来,根本不用去叫他。”

这时正在钟山的阮孝绪,果然觉得自己心惊肉跳,他赶忙从钟山出发,回家去。到了他母亲家,邻居们都觉得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然而,更不可思议的事,还在后头。

阮孝绪母亲吃的药材里面,必须要有一味鲜人参,才有效,而老辈人都讲,钟山是出产人参的地方。于是,阮孝绪便亲自上路,去找人参了。

他踏遍悬崖峭壁,好几天工夫,也未见有人参的影子,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然不知从何处跑出来一只小鹿,一蹦一跳地在他面前走。阮孝绪也就跟着小鹿走。没走多远,眨眼间那头鹿就不见了。而在阮孝绪面前,正有一株大大的人参,迎风摇摆呢阮孝绪母亲吃了用这棵人参熬的药以后,病果然很快就好了。

噫!人参变鹿入药,神助孝子实多!

五、主子对仆人很讲礼节,神予赞赐

五代时,梁国有个叫崔梲(读脱)的人,中了进士后,官做到太子宾客(太子宾客:官名,掌管调护、侍从、规谏太子等事务)。他生性孝顺,每次接受后生请教时,总是谦虚、慈爱,又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但每逢众人聚在一起,他却总是端坐着,很少能听到他说一句。别人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多讲话不但会引起他人厌恶,有时还会冒犯别人。所以不如少说。”

崔梲对待仆人平等和善,从没打骂过他们。他要差遣仆人时,总是按礼节行事。炎炎夏日和数九寒冬,他总记挂着仆人,不让他们受到风寒或酷暑烈日之苦。

有一回,崔棁做了个梦,梦到掌管生命的神仙,对他说:“你的死期到了,但因你心地善良,阎王不忍这么早就把你带走,所以又赐予你多活些时日。你寿终正寝的年限,是六十八岁,好好过你的余生吧!”

崔棁便在六十七岁时,告老还乡。第二年,真的就去世了。

在一般人看来,只有仆人对主人讲求礼节的,很少人会懂得做主人的,也应按礼仪去对待仆人。都说“礼节是‘五常’之一” (五常:古代社会推行的自我修养的五种常礼,即仁、义、礼、智、信), “常”:即时常。指时时都不可离开之意,即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待的是什么人,都应按照礼仪去做。如果要看遵循礼仪做得恰当与否,请看看五代时期的崔梲就知道了。

六、萧道寿孝母,遵礼周到

元朝有个叫萧道寿的人,他母亲有八十高龄了。萧道寿奉养母亲,遵循礼节,周到体贴。每天早上,他和妻子天未亮就起来了,等母亲起床后,温情地问候完毕,就侍奉老人洗脸梳头;一日三餐,也总是等母亲吃过了,他们才吃;到了晚上,一直伺候母亲睡下了,他们才肯去睡。有时母亲生气了,要责罚萧道寿,萧道寿就自己去拿来木棒,跪在地上,接受母亲的责罚。母亲让他起来后,他才起来,向母亲认过错,拱手站在母亲身边,直到母亲完全消了气,他才退出去。

《论语》上说:“父母健在时,子女应按照礼仪去尽孝;父母死后,也应按礼仪去安葬、祭奠他们。”子女侍奉父母,应该从始至终都按照礼仪去做,一时一刻也不能违背和松弛。萧道寿对待母亲,可以说处处都遵循礼仪了,极为恭敬孝顺。

七、姜氏引过婉谏,致君于礼

周宣王的皇后姜氏,是齐侯的女儿,生性贤德,从来不说不合礼仪的话,不做不合礼仪的事。有一次,周宣王到皇后寝室过夜,早晨因为起晚了,错过了上朝的时间。姜皇后就摘去簪子和耳环,自己跑到永巷,等待皇上治她的罪。她派了个仆人去向皇上请罪,说因为她的过错,才使皇帝耽误了政事,请求皇上治她的罪。

皇上知道是自己的过失,心里非但没有怪罪她,还被她顾全大局的精神感动。从那以后,便更加勤勉地治理国家,早起晚睡,重修文王、武王的盛德,重光祖辈留下的基业,成了一位中兴明君。

姜后担心皇上沉迷女色而荒废国事,便委婉地向皇上进谏,使皇上保持了礼节。刘向曾引用“威仪抑抑,德音秩秩”和《隰桑》等的诗句,赞扬姜皇后的威仪及德行。姜皇后的贤德,真是至高感人啊!

(均据清代蔡振绅《八德须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