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11月28日】
(一)推崇暴力 殃及后代
中国明朝大将常遇春,在帮朱元璋打下天下的第二年,就暴病早逝。这是为什么呢?
据《皇明本纪》所述,1359年(元朝至元十九年)阴历九月,徐达、常遇春,在池州和九华山,与陈有谅交战,活捉了三千人。常遇春打算瞒着朱元璋杀掉三千降兵,说:“此皆劲敌也。既俘不杀,将贻后患。若以闻,上必不尽诛。”
徐达不同意,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传令说:“宜释之,使为后用。”但朱元璋的命令还没来得及传到,常遇春听闻徐达派人去请示朱元璋,就密令军中把三千降兵连夜屠杀,到黎明,只存三百人。
1369年(明朝洪武二年)阴历七月,常遇春北征,在柳河川,患暴疾而卒,年仅四十岁。也就是说,朱元璋刚称帝才第二年,常遇春还没有享受到帮朱元璋打下天下的富贵,差不多是功臣中死的最早的。
《明史》载,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在1387年(洪武二十年)北征时,因砍伤了降将“纳哈出”,险些造成二十万降兵惊怒、叛逃,被械系至京,被处罚安置到龙州、终生不得离开龙州,四年后死去,死时无子。当时有个人说常茂假报死亡,其实没死,竟导致朱元璋大怒,发兵征讨,验明常茂确实已死,才罢兵。可见,朱元璋对常茂的态度到了多么疏远的程度。
常遇春过于迷信暴力,屠杀降兵,违反道义,招致天灭,殃及后代。可以使人引以为戒。
(来源《皇明本纪》、《明史》)
(二)推崇暴力 英年早逝
中国楚汉时期,楚霸王项羽在年仅30岁时,被围自刎、英年早逝。这是为什么呢?
《资治通鉴》和《史记》记载了项羽的四次杀降或屠城事件:
项羽攻下襄城,坑杀了襄城士兵。“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还报。”导致当时的诸侯指责他。在诸侯中失了人心。
项羽既定河北,在新安,下令楚军用诈术欺骗、连夜坑杀了二十多万降兵。“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导致连韩信都出言批评他。在天下人材中失了人心。
项羽兵过山东,坑杀齐地降卒,强抢妇女。“至北海,烧夷城郭、室屋,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所过多所残灭。齐民相聚叛之。”在齐地失了民心,逼反了齐地百姓。齐地最终落入韩信手中,甘心以韩信为齐王。
项羽在咸阳屠城、杀降、抢掠妇女。“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望。”导致秦地百姓大失所望,不愿归附。谋士韩生向项羽進言,项羽“烹韩生”,把韩生烹煮了。
至此,可以说,项羽在各路诸侯、天下人才、齐地、秦地百姓,都失了人心。所以,汉军联合齐王韩信、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各诸侯,合围项羽时,诸侯都赞同。项羽落到十面被围、自刎而死的结局。
司马迁评价说:项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当上了诸侯王,却过于迷信暴力,屠城杀降,违反道义,导致灭亡。可以使人引以为戒。
(来源《资治通鉴》、《史记》)
结语: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管怎么说,用欺诈的方式,诱骗降兵放下武器,再屠杀降兵或百姓,都是不地道的。自古明智的豪杰、统帅,如徐达、韩信,都懂的得天下靠的是民心,而不是一味靠武力。
如今,中共推崇暴力,不仅有“六四”屠城,现在还虐杀信仰真善忍的好人,必遭天灭。赶快退出中共党团队,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