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韩擒虎德才兼备,死前现奇兆(二文)

华翰


【正见网2015年04月03日】

一、韩擒虎德才兼备,死前现奇兆

隋朝名将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东部)人。少年时的韩擒虎,激昂振奋,以胆略雄威闻名,为时人所称赞。他容貌端正,身材魁梧,很有男子汉气概。而且又很喜欢读书,经史百家等书,都略知其大意。北周时,周太祖宇文泰,见到他后,感到他与众不同,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们交游。后来因为军功升职,任都督、新安太守,不久升为仪同三司,承袭父亲的封爵为新义郡公。

周武帝伐齐时,齐朝大将独孤永业(人名)镇守洛阳金墉城,韩擒虎仅凭一张嘴,就说服他投降了。随后,韩擒虎平定了范阳,任永州刺史。陈朝军队逼近光州,韩擒虎作为行军总管,击败了他们,并随宇文忻平定了合州。隋朝建立之前,杨坚当时作宰相,韩擒虎升官为和州刺史。

陈朝将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相互呼应声援,多次进攻长江以北地区,先后侵入边界。韩擒虎屡次出击,挫其锋芒,使陈朝的军队锐气全丧。

隋朝开国初期,隋文帝杨坚,有吞并江南陈朝、统一中国的打算,因为韩擒虎文武双全,于是升他为庐州总管,委以平定陈朝的重任。敌人听说后,都感到十分忧虑恐惧。等到大举伐陈,韩擒虎被任命为先锋。于是,他率领五百士兵,夜渡长江,迅速袭占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当时,陈朝守卫的士兵,都喝醉睡了,韩擒虎很轻易地攻取了采石,半日攻下姑孰(今安徽当涂),然后进驻新林(今南京西南)。江南父老久闻其威名,登军门拜访者,络绎不绝。

陈朝军队十分恐慌,他们的将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投降。陈后主陈叔宝,派蔡征领军守卫朱雀航,大家听说韩擒虎快到了,都四散溃逃。韩擒虎带五百名精锐骑兵,直接冲入朱雀门。陈朝军队打算抵抗,任蛮奴挥挥手说:“老夫尚且投降,诸君何必再抵抗!”于是大家都一哄而散。韩擒虎遂平定了金陵,擒获了陈后主陈叔宝。

隋文帝随即下诏书,褒扬韩擒虎,并因功拜韩擒虎为上柱国(意为:国之上柱。官职名)。

以前,江南有歌谣说:“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边。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韩擒虎本名豹,在平陈之际,他常常骑青骢马,往返的时节也正与歌谣中所说的时节相合。到这时,大家才领悟到歌谣所说的含意。

后来,突厥来朝进贡,皇帝对他们的使者说:“你听说江南有个陈后主吗?”使者答:“听说过。”皇帝便命令左右侍从,把突厥使者,引到韩擒虎面前,说:“这位就是抓获陈后主的人。”韩擒虎很严厉地盯着使者看,突厥使者恐慌,不敢直视他(韩擒虎)。他的威严就是这样震慑人。

后来,文帝在内殿,宴请他,对他感情真切,礼遇优厚。

历史上,流传这样一则传说:说他回去不久,他的邻居老大娘,看到韩擒虎门前,仪仗队很煊赫,如同帝王家,就惊异地询问:“是怎么回事?”其中有人说:“我们是来迎接大王的!”忽然什么都不见了。

又有一人,病很重,却忽然仓惶失措地走到韩擒虎家说:“我想拜见大王。”左右侍从惊奇地问:“什么大王?”病人回答道:“阎罗王。”韩擒虎的子弟大怒,要动手打他,韩擒虎制止道:“我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我已满足了。”

从此以后,韩擒虎就病了,过了几天,竟然去世了。

正是:
有才又有德,
建功立伟业;
生是上柱国,
死当阎王爷。
说句四川话:
“要——得!”

二、宇文恺才大德亏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为了防止宇文氏家族的人反叛夺权,便下令杀掉一些宇文氏皇族的人。其中有一个叫宇文恺的,也在被杀的名单中。追杀的人派出去后,杨坚又后悔了,宇文恺本是北周皇族的远支,而且,他的哥哥宇文忻,在杨氏建立隋朝的过程中,是立过功的。这样的人不应该杀。想到这里,杨坚马上派人,去追赶杀宇文恺的人,说:文帝已经决定赦免宇文恺。因此,宇文恺才幸免一死。

其实,虽然宇文恺不是北周皇族的近亲,但因他的父亲、哥哥都是北周的功臣,他自幼就很风光,刚刚三岁,就赐爵双泉伯,七岁又晋封安平郡公,邑两千户。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已经是恩宠有加了。到了他可以当官的年龄,先当了个称为“千牛”的小官,负责宫中护卫。后来又晋升为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等职。杨坚当上丞相以后,又给他加了一个上开府中大夫的官名。宇文恺从小就喜欢博览群书、学习知识,尤其喜爱建筑方面的知识,年轻时就以博学多才而闻名。所以,杨坚赦免了宇文恺以后,便让他当了营宗庙副监。(如果用今天的职务来比拟的话,大概可以称为修建宗庙副总指挥吧)“宗庙”是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地方,是每一个名门望族所不可少的,至于皇帝,那就更缺不了了,并且还得与众不同。隋文帝刚刚夺得政权,建立新朝,所以他是一定要修建宗庙的。这个任务就落到宇文恺的身上。宗庙建成以后,文帝很满意,又封他为甑山县公,食邑千户。

北周的首都在长安,文帝建隋以后,首都也设在长安。但由于战事频繁,长安城多次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整个城市破乱不堪,宫室狭小,水质变坏,无法食用;而且城里宫室、官署、居民混在一起,难以区分,不利于统治。开皇二年(纪元582年)隋文帝下令营建新都大兴城,命高颖、宇文恺为营建正、副监。大兴城的选址比较合理。整座城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城内区划明确,并且采用了里坊制的设计原则。

隋朝统一中国后,为了更好的治理全国,文帝有意迁都洛阳,要在洛阳营造一个东都,便以高颖为营新都监,以宇文恺为副监。但高颖不懂技术和设计,整个的规划设计,实际都是由宇文恺一人完成的。他受命率领水工,开凿了连接大兴城、渭水和黄河,长300余里的广通渠,造福了百姓。

文帝修建仁寿宫的时候,宇文恺任仁寿宫监。仁寿宫建在山峦之中,工程复杂艰巨,遇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难题;但宇文恺凭借自己出色的规划设计和精心组织施工,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雄伟壮丽的宫殿。文献皇后死后,他又设计建造了皇后的陵墓。文帝对他主持的这些工程的设计和建造,都很满意。

文帝死后,炀帝继位,继续营造东都洛阳,仍以宇文恺为营东都副监,并且很快就提他为将作大匠。炀帝要他营建得越奢侈豪华越好,因此,他就把洛阳设计得“穷极壮丽”。建好后,炀帝果然非常高兴,提升他为开府,拜工部尚书。

炀帝有一次北巡,想借机炫耀一下隋朝的强大和先进。因为北方的少数民族多数住帐篷,炀帝就让宇文恺设计一个大帐篷。这个大帐篷里面能坐几千人。帐篷做成后,炀帝高兴的赏赐给宇文恺绢一千段。

宇文恺还为炀帝造了一个大殿,名为“观风行殿”。其下面设有轮轴,可开可合,非常奇妙;上面装得下几百名卫士。那些部落酋长,见了这大帐篷和观风行殿,觉得神奇得不得了。炀帝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对宇文恺的设计非常满意,不断地给他赏赐,可谓不计其数。宇文恺身怀奇才,可惜跟错了人!

中国历代帝王,都很重视“明堂”,据说黄帝的时代,就有明堂了。

那是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一些重要的集会、典礼、仪式等等,都要在这里举行。所以孟子说:明堂是“王者之堂”。但是晋以后的几百年来,各国都没有力量兴建明堂。隋文帝在位时,为了表示自己朝代的正统性,决定修建明堂。但是人们已经有三百年没见过明堂了,究竟明堂是个什么样子,怎么个建法,大臣们争论不休,得不出结论。

宇文恺遍读古代典籍,全面地考证了明堂的建制、形式、尺寸、演变以及明堂各部分的象征和意义等,并且按1:10的比例,画出图样来。还作出一个模型。

但是,隋代的明堂,没有等到开始建设,隋末农民大起义就暴发了。

明堂没有建成。宇文恺在五十八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他为后世留下了《东都图记》二十卷,《明堂图议》二卷,《释疑》一卷。这些著作,是他留给后世的建筑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

(均据《资治通鉴》)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