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黄雀报恩,儿孙清正,家教堪钦!

林灵


【正见网2015年07月12日】

东汉时代的杨震,少而好学,博览群籍,学问深湛。当时的儒者都对他十分敬重,因他是潼关以西的华阴人,所以都尊称他为“关西孔子”。由于他名声甚大,以至连潼关也得了个“杨震关”的别名。

据《续齐谐记》记载:杨震的父亲杨宝,在九岁时,一次到华阴山下玩耍,见一只黄雀,被鹰搏伤,坠于树下,又被蝼蚁所咬。

杨宝心生怜悯,便将黄雀,救回家中,悉心养护百日。待它伤愈后,放黄雀飞去。到了晚上,有一黄衣童子,特来拜谢杨宝,说:“我是西王母使者,您如此仁爱,救我性命,十分感激。我送您白环四只,让您的子孙,洁白如环,位至三公。以报答您相救之恩!”

后来杨宝长大成人,学识渊博,平素以教授弟子为业。朝廷慕其名声,征召他出来做官。杨宝不愿应召,竟悄然遁去,隐居不知所终。后来,杨宝有了儿子,取名杨震,从小洁身自好,纯洁如玉。看来确实是受到其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并与救黄雀、得白环有关。

杨震至孝,牢记父亲的教导,专心向学,几十年中,朝廷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他也不肯应召。直到五十岁时,才应朝廷之召,出来做了官。汉安帝即位的延平元年(106年),他任东莱太守,后曾任司徒、太尉等职。杨震为官清廉,耿直无私。

杨震当年赴东莱太守之任时,经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受杨震举荐而出来为官的,感他之恩,便趁晚到杨震住所,送他黄金十斤,以作报答。杨震对王密说:“我十分了解你,难道你不了解我了吗?为什么要送我黄金?”王密道:“送你黄金,报答你对我的恩情,这也是人之常情。何况这是在晚上,四下无人,根本就没有人知道此事。”

杨震听他这样说,正色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意思是这件事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你怎么能说无人知道?王密被杨震的一番话,说得满面羞愧,将黄金拿走了。这个“四知”的典故,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廉故事。

杨震后来改任涿郡太府,照样十分公正清廉,从不与人通关节、走门路。杨震的子弟们,常常只吃粗茶淡饭,出门也不像其他官员的子弟一样坐车,总是步行。

杨震的亲朋好友见他身为太守,家中境况却那样清苦,便委婉地劝告他:为子孙着想,适当置办一些产业。杨震却总是不肯,他语重心长地对劝他的人说:“让我的后代,被人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留给他们‘清白’两个字,比什么都强,这难道不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吗?”

后来,杨震官至太常、太尉,刚直不阿的性格,未曾有一丝一毫的改变。有位大臣,想要让杨震征辟自己的哥哥为官,杨震坚决不同意。因诸如此类的事情,杨震得罪了不少权贵,终于遭受谗言之害,被收印罢官。那些奸臣们,还不肯就此罢休,又向皇帝进谗,将杨震遣返回老家。杨震悲愤交集,走到城西的夕阳亭,痛心地对自己的儿子、学生们说:“一个人死,总是难免的,我蒙朝廷之恩,任职高官。却不能诛灭奸臣,使朝廷安定,我有什么脸再见日月!”又吩咐自己的儿子说:“我死以后,你们用杂木为我做口棺材,用布盖住身子即可。不要归葬祖坟,也不必祭祀我!”说完这番痛心疾首的话,杨震便端起一杯毒酒,一饮而尽,自杀身亡。

杨震除了将清白家风留给子女以外,同时也将笃志好学、刚正不阿等诸多好品格,留给了子女。杨震的子孙入朝为官的很多,大多能继承其父、祖的好品性。杨震的小儿子杨奉、杨奉的儿子杨敷,都笃志好学,博闻多识,人们都认为:他们继承了杨震的衣钵。而杨震却说:是他继承了父亲杨宝的衣钵。

杨震的曾孙杨奇,在汉灵帝时,任侍中,对皇帝也照样不肯阿谀奉迎。汉灵帝尽管十分不悦,却也不得不承认道:“他连我都照样敢于顶撞,真是个强项令,真正是杨震的子孙!”

杨家真是家学渊源,家风至正,家教堪钦啊!

(《后汉书•杨震传》)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