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醇:“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郑重


【正见网2017年02月22日】

卓文君:《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 鱼尾何徏徏。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作者介绍】
卓文君,西汉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县)人,大约生活在纪元前179至前117年之间。大商人卓王孙之女。貌美,喜音乐,十七岁而寡,司马相如落魄归蜀,被邀至卓家作客,席间相如弹奏《凤求凰》的曲子。文君躲在门后看他,不由得被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倾倒。遂一同逃往成都,无以为生,不久又返回临邛,当垆卖酒。卓王孙深以为耻,遂分给她奴僮财物,令她仍去成都。她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后世小说、戏曲,曾取为题材。

【注解】
皑:白。 皎:明亮。 两意:二心。指爱情不专一。 决绝:永远断绝。
斗酒会:酒宴。斗,盛酒器皿。 沟:指下文的御沟。 躞蹀(读谢跌):小步行走貌。
御沟:环绕宫墙的小河。 凄凄:悲伤的样子。 嫁娶:复词偏义,此处偏指“嫁”。
嫋嫋(读鸟):同“袅袅”,细软柔长的样子。 徏徏 (读喜):飘摆的样子。在中国的歌谣里,钓鱼常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
意气:这里指正义。 钱刀:此处喻指金钱和权利。为: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

【今译】
爱情本应洁白得如山上的积雪,
明亮得如云间的明月。
闻说你变了心意,
特来向你表示断绝。

今天最后一次相会饮酒,
明天一早就在御沟旁分手。
今后我独自沟边散步,
看那沟水分东、西而流。

悲凄啊悲凄,
出嫁不须哭哭啼啼。
但愿嫁得一个心上人,
白头到老,永不分离。

钓竿是何等柔长飘逸,
鱼儿是何等灵动活喜。
大丈夫本应注重正义,
何必那样贪求金钱和权利!

【赏析】

这首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作《皑如山上雪》。皱《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楚调曲》。《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显达为官后,喜新厌旧,“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古诗源》亦认为是卓文君之作。后人有疑是出于假托。但对此诗的艺术成就,多给以极高的评价。如元•刘履云:“格韵不凡,托意婉转,殊可讽咏。后世多有拟作,方其简古,未有能过之者。”(转引自徐师曾《乐府明辨》卷三)清代学者成书倬云:“此诗看他自起自落,古趣盎然,无一语作扭捏态,便非后来闺秀所及。”(《多岁堂古诗序》)

《西京杂记》里的“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之说,是否可信,虽无从查考,但《白头吟》所反映出来的那种对爱情的追求和态度,以及对世俗的一些看法,是与卓文君的思想和性格相吻合的。在诗的作者看来,爱情本应纯洁得像高山上的白雪,像云中的皎月,可是现在却遇到了变心的丈夫。她在自己将被遗弃之前,毅然主动提出与之决绝,毫无委曲求存之意。这在当时来说,非一般弱女子所能为。但文君却不同,她追求的是一种纯洁的爱情。如果真像《西京杂记》之说,相如要纳妾的话,她是不会屈从,也不会甘心忍受的。在诗里,作者对负心的丈夫,虽然加以谴责,有怨有怒,但语气都是比较缓和的,也含有规劝之意,流露出她那决绝而又不舍、怨恨而又抱有期望的深沉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在卓文君身上也不是不可能产生的,因为她与相如毕竟是自愿结合、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夫妻,她不会没有留恋;何况正如诗中所写的,对丈夫的“两意”只是“闻”而已,被弃尚未构成事实呢。因此,这首《白头吟》若不是文君所作,而是后人的假托,那么这个假托就“托”得妙,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这首诗,情辞凄婉动人,表现手法巧妙,“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己身说,而己身已在诗里,最为灵警。”(清•张若谷《古诗赏析》)此诗语言朴素无华,带有乐府民歌色彩,如借鱼之贪饵,喻男子之贪色,劝其当重意气,贵乎一心,不用钱刀。此一收尾,破其“两意”。那么自然,那么恳切,使心具“两意”者,读之也觉汗颜。意正词警,遂成名言!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