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2年12月07日】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叫李骂(音单),春秋时宋国苦县人,相当于现在河南省鹿邑县。老子到底什么时候诞生的,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历史上记载老子曾在周朝首都洛阳担任藏室史,大概是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这类职务。
《史记》上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意思是说,老子修道与德,是个道家修炼奇人,他的学识特色就是让自己默默无闻地隐身在当时的社会,当个无名小卒,这是他致力的事。
现在,任何人都会感到非常奇怪,当一个无名小卒,怎么可能这么麻烦呢?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要当个无名人士,到处是,随时可当,连学都不用学,这怎么能算是学问呢?
这确实不容易解释,老子做了几年图书管理工作后,西元前484年突然辞职,就匆匆往西,离开中国本土,临出函谷关前,早就被当时预见“紫气东来”的镇守关口司令尹喜硬生生拦下,在尹喜央求下,老子写下短短的五千字却举世闻名的《道德经》。此后不知去向的老子,似乎消失于中国舞台,可是这五千个字对中国却起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其实不只尹喜预见紫气,至圣先师孔子也专程去拜访、求教过这位隐士,二位重量级的历史人物,短促的交会后,孔子向学生形容他见了老子的感受:“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衬。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纶,音伦,钓鱼的丝绳;衬,音增,射鸟的箭)
简直象见了天上的龙一般的感受,无以名状,根本不是人间感受足以形容。可见老子一身象个超能量体,即使刻意隐藏,仍包藏不住惊人“道骨风华”。这就是太史公司马迁所形容的“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在人世间表面看起来孔子问礼于老子,其实这段生命与生命间无言的心灵交会,反而被后世学者仅解其表面而忽略了内涵,这是修炼人能量场的体现,不是普通内心感受啊!笔者曾近距离聆听师尊讲法,脑子内一片祥和,思考似乎停止,只有直觉,这种不可言语的感受,只有身临其境者能自知。孔子显然進入老子的能量场,也有了自己根本无法形容的感受,才留了这段让后人不知所云、莫测高深的叙述。
因此唯有从修炼的角度,我们才能看出二千五百年前这场儒道世纪交会,注定了孔子在世间是理想的政治家,是卓越教育家、更是影响中国文化的思想家,骨子里他绝对是个修炼人。这也是为什么孔子对自己一生志向自我评论地说: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儒家思想根源于道家,即使加上后来传入中国的释迦牟尼佛法,儒释道三家构成多采多姿的中国文化,说穿了,内涵就是修炼二个字。
懂得修炼,就自然会看到中国文化里,文字之外还有热热闹闹的种种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