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7年10月01日】
中华文字的字形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较大的改变,在这一章中,我们大概梳理一下:
仓颉当初造出的字形我们现在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目前流传下来最古老的文字版本是甲骨文与金文,这些已与仓颉造字时期相隔一千多年了。
甲骨文是商代雕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一般是用于记录占卜结果的。现已发现的商代甲骨,约有十余万片,整理出文字3978个。目前已识读确认出来的甲骨文有900多个,多为较常用字,尚不能识读确认的有3000多个。
金文是指秦朝之前,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这些青铜器中,乐器以钟最多,礼器以鼎最多,所以又称为钟鼎文。至今已出土金文青铜器8000多件,上有不重复的文字3000多个,已识读的有1800字左右。
到了周宣王时期,太史籀在古文字基础上作了修改,建立了籀文。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所造成的分裂局面太长了,各国所使用文字的字形都发生了一些改变,甚至同一个字每个诸侯国都有不同的写法。秦始皇便统一中华文字,让李斯以秦国字形为基础,整理修改出了小篆。小篆的应用时间非常短暂,到汉朝后便不再使用,《说文解字》中共收录了小篆9353字。
小篆之前的文字都可称为大篆,包括籀文、金文、甲骨文等,甚至包括仓颉最初造出的字形,但也有的仅将籀文称为大篆。
以上是中华文字的几次变形,但这些变形变化都不太大,基本都维持着古文字的字形,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形是隶书的出现。隶书最早出现在秦朝,成就普及于汉代,有“秦隶”与“汉隶”之分。秦隶也称为“古隶”,汉隶称为“今隶”。另外隶书还有其它不同的名称,如“佐书”、“八分”等。隶书建立后,马上得到了推行,到汉朝时完全普及。隶书建立起来后,中华文字的字形就基本固定下来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太大的变动(中共简化汉字除外)。隶书的建立意义非常重大,它使中华古文字的形象转变为现在的“笔画式”,更便于书写和应用,使中华文字更便于推广与普及。
关于隶书的创立者,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说隶书是秦朝狱吏程邈创立的,有说是秦朝仙人王次仲创立的。
张怀瓘《书断》中说:“隶书是程邈创立的,程邈原本是秦朝的一个狱吏,善长大篆,后来得罪泰始皇,被关在云阳的监狱中。他在狱中经过十年的研究,最终在大篆与小篆的基础上创立了隶书,并将创立的三千个隶书文字,呈献给秦皇。秦皇非常高兴,便赦免了他的罪,并将他提拔为御史这个官职。”[1]
也有的说隶书是秦朝仙人王次仲在古文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王次仲改古文的形象创造隶书的事,《劝学篇》、《晋书·卫恒传》、《古今文字志目》、《书断》、《怀来县志》等等文献都有记载。[2]
其中《水经注》、《序仙记》、《北都赋》等古籍中记载说:王次仲,秦朝上谷人,从小就有异于常人的志向,经常有奇异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在王次仲二十岁左右时,他在仓颉所造的古文基础上改变字形,创立了隶书。当时秦朝官务非常繁忙,文书堆积如山,使用篆文书写速度非常缓慢,得到王次仲的隶书后,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始皇非常高兴,视王次仲为奇人,便派人召见王次仲,但一连召见了三次,都请不动王次仲。最后始皇大怒,派人用囚车将王次仲直接押解过来。在囚车走到半路的时候,王次仲突然化为一只大鸟,从囚车中飞出,在高空翻飞长鸣而去。飞到西山上空时,落下两片羽毛,化为两座山峰,就是沮阳城东北的大翮山与小翮山。[3]
以上是中华文字在历史上的字形变化,另外中国文字还有字体上的变化。字形与字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字在基本结构上产生的变化称为字形变化,像甲骨文、籀文、小篆、隶书,是字形的变化。如果文字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只是表面风格上产生了变化,称为字体变化。像颜体、柳体、宋体、黑体以及现代美术设计中所使用的各种字体,都是字体的变化。每个人所写的字风格都不一样,都是一种字体,但基本字形都不会变。还有上古时的蝌蚪文,以及春秋战国时的鸟虫书等,应当也属于当时的字体变化。
隶书创立后,中华文字的形象就基本固定了下来,一直到现在几乎都没有多大变化,比如现在台湾正在使用的文字。到了中共建政以后,于1956年在大陆大力推行简化字,使中华文字彻底残废,斩断了与神的联系。中共不止是阉割文字,还差点彻底废除了汉字,准备用拼音字母代替汉字。
1931年9月26日,苏联共产党大力推动中国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代替,妄图亡我中华神传文化。他们在弗拉基沃斯托克举行“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代表瞿秋白、吴玉章等人参与,与苏共草拟了“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方案。
1949年大陆沦陷以后,中共大力推行简化字,于1952年3月拟出“汉字简化表”第一稿,选定简化字700个。毛泽东看过后很不满意,认为700个简化字还不够简,汉字的数量要减少,一个字要能代替几个字。
中苏交恶后,中共废除汉字的计划就没有进行下去,所以最终未能将汉字拼音化,尚给今天的大陆留下了残缺不全的汉字。[4]
《人民日报》1955年10月26日,第一版报导:“汉字简化不是文字的根本改革,要进一步进行拼音化,期许中共专家为拼音文字完成准备工作”。
《人民日报》1977年12月20日,在头版头条以标题文字写道:“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中共自从夺政以来,前30年疯狂毁坏中华神传文化,烧古书、挖祖坟,捣毁文物、篡改历史,让中国人彻底断了根,忘记了自己的祖宗与文化。后30年它们又彻底破坏了中华大地的环境,使山灵水秀的神州大地变得满目疮痍,土地毒化、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致使年年灾祸不断,洪灾、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沙尘暴、雾霾……短短几十年,它们彻底摧毁了中华民族维持了几千年的传统道德与礼仪,以至于中国人在世界上成了“没素质”的代名词。使现在中国大陆“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烧杀奸掠,无恶不作。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转基因、毒疫苗、激素菜、塑胶大米、瘦肉精、地下作坊、黑工厂……城管、强拆、杀幼儿、奸幼女、活摘器官、豆腐渣工程……低收入、高房价、恶竞争、强攀比、昂贵的医疗与教育……它们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就把神所眷顾的这遍土地,变成了人间的地狱!
当它们把这一切都破坏彻底后,又榨光人民的最后血汗钱,把他们的子女家人都送到海外,拿着国外的护照,在海外民主社会里呼吸着干净而自由的空气……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才让它们对我华夏民族痛恨至此?唯恐千刀万剐而毁之不及?它们是西方来的马列魔鬼,附体于中华民族,吸我华夏子民的血,却让我们喊它“母亲”!
赶快醒醒吧,华夏的同胞们,赶紧去大纪元网站申明退出这个邪恶组织,退出中共党、团、队,不然死后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不然何敢称自己为中华人?
注:
[1] 《书断》:“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2] 《怀来县志》:王次仲,上谷郡人,始为楷法(隶书)。 《劝学篇》:“上谷次仲,初变古形”。 《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古今文字志目》: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书断》:王次仲即八分之祖也
[3] 《水经注》: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苍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官务烦多,以次仲所易文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三征而辄不至。次仲履真怀道,穷数术之美。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出在车外,翻飞而去。落二翮于斯山,故其峰峦有大翮、小翮之名矣。《魏土地记》曰:沮阳城东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
《序仙记》:“王次仲,上谷人,少有异志,少年入学,屡有灵奇。年未弱冠,变苍颉书为今隶书。始皇时官务烦多,得次仲文简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使召之,三征不至,始皇大怒,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出在槛外,翻然长引,至于西山,落二翮于山上,今为大翮小翮山,山上立祠,水旱祈焉。”又杨固《北都赋》:王次仲匿术于秦皇,落双翮而冲天。
[4] 见维基百科《废除汉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