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8年11月18日】
一、百姓安乐为国之甲仗
《贞观政要•论仁义》中,记载:
贞观四年(630年),房玄龄上奏说:“最近检查兵器武库,看见我朝所藏兵器,远比隋代充足。”
唐太宗说:“修整兵器,防备敌寇,虽然是要紧的事情,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多多留心治理国家的策略,务必竭尽忠诚,使百姓安居乐业,那便是我们的兵器。(原句:百姓安乐为国之甲仗。)隋炀帝难道没有足够的兵器吗?然而导致他灭亡的,恰恰是由于他不修仁义,导致百姓怒恨、背叛的缘故啊!应该理解我的这个心意,应当用德和义,来辅助我。”
二、吏为民役,非役民也!
柳宗元:《柳河东集》卷23中,记载有一段文字:
“你知道掌管一方官吏的职责吗?官吏应该为百姓服役,而不是役使百姓。大凡百姓以土地为衣食之源的,都交纳什一之税,而雇佣官吏,又让官吏来管理自己。如今的官吏,接受了百姓雇佣的俸禄,却怠慢职守。天下到处都是如此。不仅怠慢职守,而且进行盗窃。假使你家雇佣了一个人,收了你的工钱,却怠惰不做事情,还盗窃你的财物,你一定非常气愤地把他辞掉,或是给予其他的处罚。现在天下官吏,大多如此,百姓却敢怒不敢言,也不敢辞退或处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位势不相同罢了。位势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该怎样对待我们的百姓呢?明白了这些道理,能不惶恐而畏惧吗?”
三、为官要视民如子
清代袁守定:《图民录》卷1中,记载:
刘宽,担任南阳太守,把民众当作孩子一样看待。召信臣,做上蔡县的县长,把民众当做婴儿来看待。钟离意做堂邑县令,抚育教导百姓,就好像对待婴儿那样。人之常情,爱孩子就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切。以上三位长官,把民众当孩子一样看待,那么当然就爱护他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民众爱戴他们,像爱戴亲生父母一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阳城(人名)做道州刺史,治理民众就像治理家务一样。杜慧度,做交州刺史,处理政务非常细密,就像处理家务一样。王宏,做汲郡太守,抚育百姓就像对待家中亲人一样,教他们耕地养蚕,没有一样不是亲自示范教导。作为人之常情,为家里办事,是非常周到的。以上三位长官,治理民众像治理家务一样。那么,就必然考虑筹划得非常尽心。因此,民众听从他们的治理,就像是听从家长的管教一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四、老百姓爱戴兒宽
《资治通鉴》卷20中,记载:
兒宽(?一前103年):西汉千乘(今山东高青北)人。他研究《尚书》,为孔安国弟子。纪元前113年,任左内史。后任御史大夫。
汉武帝时,刑法严酷,在官场成为风尚,只有左内史兒宽,鼓励农业生产,宽缓刑罚,办理诉讼纠纷,以此争取人心。选择仁爱忠厚的人,加以任用,与下级推心置腹,不求名声。受到官吏和百姓的信赖与爱戴。征收租税时,调节缓急轻重,借给百姓钱物,因此,租税多数收不上来。后来国家有军事行动,兒宽因税收不足,政绩最差,应当免职。老百姓听说兒宽要被免职,都恐怕失去这样一位好官,于是富家用牛车,小户用担挑,络绎不绝地将租税,送到官府,兒宽的税收成绩,反而跃居最好!汉武帝因此越发对兒宽另眼相看,予以重用。
五、绵绢还民,郡内遂安
《资治通鉴》卷63中,记载:
汉朝末年,三国时期,李通加紧按户征收绵绢。朗陵县令赵俨,去见李通,对他说:“如今其他郡县,都已叛变,只有阳安郡仍归附朝廷。现在又要按户强收绵绢。小人喜欢作乱,这样强行征敛,恐怕不可以吧?”李通说:“曹公(曹操)与袁绍相持,正在危急时刻,周围郡、县竟然这样背叛,如果不立刻征收绵绢,送到许都,就必定会有人说我坐观成败,有所等待。”赵俨说:“事情确实像您考虑的那样,但是应当区别轻重缓急。稍稍放松,我来为你消除这个顾虑。”
赵俨于是给荀彧写信说:“如今阳安郡百姓穷困,邻近郡县都已叛变,容易受到影响,这正是这一地区安危的关键时刻。而且阳安郡的百姓,保持忠节,身处险境而并无二心,我认为国家应该加以慰抚,但却反而加紧征收绵绢。这怎么能劝导百姓一心向善呢?”荀彧立刻报告曹操,曹操下令把已征收的绵绢,一律退还给百姓。上下都十分高兴,于是全郡安定。
李通进攻郡内的地方势力首领瞿恭等人,并全部击溃了他们,平定了淮、汝地区。
六、吕蒙善待百姓
《资治通鉴》卷68中,记载:
吕蒙到达寻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大船中,让百姓摇橹,穿商人的衣服,昼夜兼程,将关羽设置在江边守望的官兵,全都捉了起来,所以关羽对吕蒙的行为一无所知。糜芳、士仁一直都不满意关羽轻视自己,关羽率兵在外,糜芳、士仁供应军用物资,不能全部送到,关羽说:“回去后,一定将他们治罪。”糜芳、士仁都感到恐惧。于是,吕蒙命令原骑都尉虞翻,写信游说士仁,为其指明得失,士仁得到虞翻信后,便投降了。虞翻对吕蒙说:“这种隐秘的军事行动,应该带着士仁同行,留下军队守城。”于是带着士仁至南郡。糜芳守城,吕蒙要士仁出来与他相见,糜芳于是开城出来投降了。
吕蒙到达江陵,把被囚的于禁释放,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们的家属,对他们都给以抚慰,对军中下令:“不得骚扰百姓和向百姓索取财物。”吕蒙帐下有一亲兵,与吕蒙是同郡人,从百姓家中拿了一个斗笠,遮盖官府的铠甲;铠甲虽然是公物,吕蒙仍认为他违犯了军令,不能因为是同乡的缘故而破坏军法,便流着眼泪,将这个亲兵处斩了。于是全军震恐颤惊,南郡因此道不拾遗。吕蒙还在早晨和晚间,派亲信去慰问和抚恤老人,询问他们生活有什么困难,给病人送去医药,对饥寒的人赐与衣服和粮食。并把关羽库存的财物、珍宝,全部封存,以等待孙权的到来。
七、敬昭道不株连无辜
宋代,李昉《太平广记》卷166中,记载:
敬昭道,任大理寺评事。唐睿宗延和年间,州厅有人发动反叛,为此事而受到牵连的人,多达四百人,这些人将要提交给司农司,罚作劳役。他们还没有上路,被拘系在州县监狱里。敬昭道根据朝廷的赦文,将他们全都赦免了。这时负责的官员,严厉责备大理寺,为什么赦免反叛者的家人?大理寺的行政长官大理寺卿以及大理寺正等人,闻言大惊失色,指出是敬昭道所为。朝廷当政者愤怒地责备敬昭道,敬昭道解释说:“朝廷的赦告文书讲,被关押的囚徒,谋反者拘系在州县,这才是被关押者。”并与当政者反复辩论,多达五六次,但都没有办法让他改变主意。那些受到牵连的人,全部都赦免了,敬昭道由此升迁为监察御史。
先前,夔州被临时招募的士兵舒万福等十人,在被征召途中经过巴陵,渡河时被溺死。敬昭道因事出使巴渝,来到万年驿,梦见这十个人,向他祈求哀鸣,反复再三。于是敬昭道召来驿吏询问,驿吏所说与他梦中的情形一样。敬昭道随即招募一些水性好的人,把舒万福等人的尸体,打捞上来,并准备好的酒肴,来祭祀他们。围观的人,无不叹息。于是敬昭道又给附近的州县下了文书,让他们准备好棺材,让这些人的尸体,得以返还故乡。那些被招募的士兵,听说此事后,无不对他感激仰慕。
(均据清代康熙御定《渊鉴类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