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9年03月27日】
序:
作为修炼人,我们知道,自三界开创以来,神扶持人走过了开天辟地后的鸿蒙时代,不同的神又转生成人,教给人生存的技能、生活的理念,规范了人的伦理,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基础。在一个又一个的五千年中,有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在流传,有的故事开头很美,结局凄凉,梁祝的故事就是如此。在人们的印象中,那是一个哀婉的爱情故事,爱之可能、求之不得的情缘,使梁祝分开,他们的心心所想、念念所执,最终使俩人情化为蝶,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梁祝版本。这个哀婉凄怀的故事带来的感伤,在我们的心里郁郁成结,形成一种文化的烙印,刻在每一个渴望爱的心房里,氤氲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中,形成一种文化情怀。
其实在世间流传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剧本,那么是谁留下了这个剧本?又是谁演绎过这样的故事?可曾有谁呼喊:我渴望一个完美的剧本,良好的结局!可曾有谁大胆的质疑:我不喜欢这样的故事,我要翻转这样的结局。对于梁祝的结局,我的心中有哀婉、有企盼,有不甘。难道梁祝不可以有一个完美的走向吗?对他们的结局只能扼腕叹息吗?终于,在神韵舞台上演出了翻转梁祝命运的剧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姻缘如意、佳偶天成的故事。
看完晚会后,有的同修还在津津乐道的讲述关于梁祝的悲情故事,我有些惊讶于同修的恋旧,我觉的同修没有理解师尊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的用意。我认为神韵演出的梁祝剧本是原始的剧本,展现的是创世主史前的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念的变异,这个原始的剧本不断的被修改。谁在修改这个剧本?为什么要修改剧本?被修改过的剧本和原始的剧本存在着多大的差异?修改后的剧本要给人留下什么?达到什么目地?
看透这些问题,就要有看透历史迷题的眼睛;揭开这些迷题,需要有神赐之笔。在打坐中我看见了一只神笔,在定中我知道那是勘源神笔,是用来勘正本源的。如今,正值法正人间之际,我愿讲述我所知道的有关剧本的事情,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发,文中若有不妥之处,还望读者海涵、指正。
一、原始剧本的由来和旧神的改动
有道是:人间一台戏,上天有安排。创世主造就了天地苍生,对芸芸众生的过去和未来都有绝佳的安排。创世主的安排是从宏观到微观,浩大汪洋,包罗万象,壮观谨密的,是珍惜众生、普度众生的。
然而在宇宙中有这样一群神,他们秉承旧势力的意旨在行事,他们自认为是宇宙的主宰,一再改动创世主神圣的安排。他们不断的修改、破坏那些久远流传的宏大体系中的东西,事无巨细,一一涉足,把原有的布局破坏了百分之八十还多。他们的安排和修改摆脱不了旧宇宙体系在智慧上和能力上的不足,他们这样做是改动创世主史前定下的东西,破坏创世主的选择,他们执意要给世人留下他们的东西。
创世主的安排是从微观中来,实质的东西是任何生命都无法改变的,将计就计中,创世主成就着来到世间的那些原始的宝贵的生命。在新宇宙的缔造中,文明在更新,传统要恢复,不正的一切在底层的宇宙中要匡正。师尊正法,正苍宇,正天地,正人道,天地苍生莫不在其中。神韵艺术团担任起救度众生、讲清真相、弘扬正统文化、匡扶正义的职责,神韵舞台上演出的故事是同化宇宙特性的,是弘扬普世价值的,所演的那个剧本来源都不简单。
二、原始的梁祝剧本
在今年的神韵舞台上,师尊把原始的梁祝剧情展示给了我们,神韵艺术团的演员们把这个故事诠释到极致,看完后,我忍不住赞叹:真是绝佳的剧本,上好的演员,演绎了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还原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故事伊始,聪慧的祝英台目睹翩翩学子的才情,渴望求学,父母不允,派丫鬟给怏怏不乐的英台解闷。有媒婆上门,英台看到马家之子,与见到的学子差若云泥,机灵的英台马上装憨扮傻,使求婚者避之。而后英台女扮男装,离家求学,途中风吹雨打之际,梁山伯出现,为她遮风挡雨,结一善缘。祝英台進入学堂之初,有学子们欺负她,她机敏的应对;梁山伯出现,学子们欺负他时,热情豪爽的祝英台上前,助梁山伯摆脱诘难,再结善缘。同窗三载,祝英台芳心暗许,梁山伯质朴如初,正所谓:但闻“梁兄”皆应诺,不知“贤弟”是女郎。英台终究被父亲找寻回家,媒婆上门,搅动口舌,才俊求婚,络绎不绝,英台不胜其烦。终于有一日,挂念的梁兄到来,英台以女儿装出现,惊煞了梁山伯。为女儿婚事着急的祝父,见到儒雅俊逸、神采飞扬的梁山伯,心中大喜;看到女儿的喜孜孜、乐枚枚,含羞蓄笑,明了女儿心意的祝父,遂允良缘。这是一个佳偶天成的故事,看的我心旷神怡,每个细胞都很惬意坦然。
三、我演过被改编的剧本
在今年的神韵演出后,我知道了自己曾经是祝英台,并且我不止一次演过祝英台。我演过那个原始剧本中的祝英台,和神韵舞台上的情节一样,有着完美的结局。后来,还生有一对乖巧的儿女。
我也演过被旧势力修改过的剧本,身心在那个剧本受到了重创。我经历的剧本情节是这样的:祝英台经历求学、同窗、出嫁马家十余载、育有一子,身为人妇,心中难忘梁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情意深重,分开后,再次相逢在祝家,方知“贤弟”是女郎。梁山伯请父母去祝家求婚,却不料祝英台已被父亲许为马家妇,惊讶与失落伴随着梁山伯。梁山伯走上仕途,是一清廉官吏,娶妻生子,心中亦有不忘之人,偶尔饮酒独酌,眼前浮现祝英台的音容笑貌。俩人的相似之处是:不忘对方,都曾在闪念之间羡慕蝴蝶儿相伴双飞,自由自在,在花间流连。
十多年后,梁山伯因病去世,祝英台并不知晓,梁山伯去世一个月后,阴间下了拘命符,要拘祝英台的命。一日,祝英台携子坐船行进,波涛骤起,船不能行,遂上岸,见梁山伯墓地,祝英台惊讶于梁兄的离世,她想起求学时的许多情景,如今却阴阳两隔,情难自抑,跪地哭泣,哀悼梁兄,墓地突然裂开,祝英台在惊讶之际,被一股力量推入墓中,失去神识。随后祝英台的元神被拘往地府,见到地府的判官,还看见了带着镣铐的梁山伯,判官对二人的判词是:祝英台已嫁马氏,犹思梁男,有违妇德;梁山伯身为父母官,妄思祝氏,着二人生前所愿,转变为蝶,破坟而出。人转生时都要被洗脑的,偏偏俩人的记忆都留存着,俩人的生命在顷刻间真切的体验到了从人形进入蝶形的堕变,这是比起死亡还令他们恐慌和难堪的事情。蝶舞花间,世人皆以为美,只有化蝶的生命知道:明明白白的脱下人的外衣,披上满身绒尘的蝴蝶外衣,心中充满的惊恐、嫌弃和难以面对。
祝英台目睹了自己化蝶的过程,她悲哀的对身边的蝴蝶发出一念:离我远一些!而由梁山伯化来的蝴蝶也发出一念:你看看我的眼泪!一股无形的力量压迫着双蝶,使之翩翩起舞,不能分开。一个空旷的声音对它们说:“你们不是想变为蝴蝶吗?飞上三天三夜,你们就解脱了。”两只蝴蝶一只黑色带着金色的边,体形略大,另一只黑底带着美丽的花纹,体形略小。若不是那股无形的力量压迫着双蝶,引领着双蝶,我敢断定,它们会撞向多刺的蔷薇,了却生命。三天后的一场雨,袭倒了飞舞的双蝶。在死亡前,黑蝶犹想护着彩蝶,彩蝶说了化蝶后的另一句话:“我记住了你的蝴蝶泪,但是我希望我们的未来永远不要相逢。”
这就是旧势力修改过的剧本。我清楚记的这个经历中我所有的感觉,生命面临从人沦落到昆虫的难堪,这样的回忆任是谁都不愿面对。
四、改编剧本的意图
旧势力的神把梁祝剧本改编成这样,使结局与原始剧本相比,面目皆非,有着天壤之别,意图是什么呢?旧势力一方面想要让世人知道,已婚的男女要忠于婚姻,在思想上不能跑偏,具体意思可以这样表述:梁山伯作为有妇之夫,不能想祝英台这个有夫之妇;同样,祝英台作为有夫之妇,不能想念梁山伯这个有妇之夫。想,就是在思想上的犯罪。
可是这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原始的剧本是被旧势力强行改动的,所以他们的安排也是强加于人的。梁祝毕竟是读圣贤之书的明理之人,俩人都遵守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十余载,祝英台遵守三从四德,对梁山伯的情是在淡化的,梁山伯亦是如此。俩人都明白思念应“发乎情止于礼”。但是旧势力的神动用了超常的因素,来实现自己的目地,他们先是弄走梁山伯,然后阻止祝英台的船,使之不能行进,祝英台上岸,看到梁山伯的墓地,惊讶之际,忍不住哭泣,也是人之常情。在祝痛哭之际,墓地裂开。祝英台没有跳入墓中的冲动,怎么办?旧势力的神就把她推入墓中,达到自己的目地。在经历阴间的审判后,旧势力让他们的生命直接化蝶。让他们的生命明明白白的承受这种变化,那种痛苦和难堪,谁能想象?
旧势力觉的打造化蝶这样的结局,会震撼世人,会给世人留下难忘的记忆。的确如此,世人感动于这样的结局,当事人却心神俱伤,我认为,经历过的那一切,是对生命的折辱。在旧的神看来,那是对生命的惩罚,在消减业债。旧神把剧本改成这样,想让世人记住这个悲剧,吸取教训,偏偏世人弄反了故事的本意,以痴情、入坟、化蝶为美,把梁祝化蝶视为神话,尤其现在的人思想中充斥着自由、反抗、放纵等观念,不知天命所在,反而认为殉情是追求爱情的一种极致表现,不会知道祝英台是被自杀,化蝶是被惩罚。这个改编后的剧本愚弄了世人。
旧势力对原始剧本进行这么大的改动,甚至在这一期五千年的历史中迫不及待的把梁祝化蝶的情节安排在祝英台的新婚之日,他们或许认为这样的修改是倾尽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无论如何,他们属于旧的神系,他们对剧本的改动正体现了旧宇宙“成住坏灭”中“坏”的属性。他们把创世主留下的喜剧改成了悲剧,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非常有智慧,这正体现了旧宇宙运行机制的不足,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美好的事情悲剧化,日益偏离宇宙真善忍特性,使人类道德观念大滑坡,使人类文化走向败坏,这就是他们引领的方向。正因为人类的观念变异,思想败坏,人们才会把梁祝化蝶这样的悲剧视为情感的升华。
另一方面,旧势力的神把原始的梁祝剧本改编成这样,还有一个意图。他们知道,演过原始剧本的人,生命会保留原始的记忆,他们让饰演过梁祝的人再次出演他们改编后的剧本,这样出演剧本的人在生命原有的印记上会叠加新的烙印,会扭曲原有的认知。他们想看看这样的生命在历史走到最后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他们有意的加强悲剧的烙印,想看看他们的“杰作”会给扮演者带来怎样的效应,看看扮演者在劫难中会有怎样的体现,能不能在修炼中走过这一劫。说通俗一些,他们把扮演者当作试验品,他们想把轮回中的记忆加给修炼人,要迫害修炼人。
五、身心之劫,何以解脱
当我又一次踏入了人世间,岁月之锁,锁住了我的记忆,可是生命在轮回中经历过的印记,却成为我的羁绊、我的梦魇,那是刻在心里的沉重的痛。我的元神携带着那个悲情的烙印,心无法自在、高洁。
我追溯被改编的梁祝往事,点评祝英台,发现无论是人的一生,还是蝶的一生,都非常的悲苦。回首祝英台,曾经穿着美丽的戏服,倾情入戏,可是,一段人生,主宰不了;一段情缘,挽留不住;一副皮囊,盈满了情意,却错过了情缘,徒留一个悲伤的化蝶结局,让人生生感受到灵魂的无奈。那个被浸染过丰富情感的人皮,总会被世间的情缘带动,伤痛的记忆总会被触及。而蝶的一生,更加悲哀,明明白白的由人转化为蝶,有孩童们要抓它,有鸟儿要吃掉它,有自身的经历在折磨它,在外力的压迫下,飞了三天三夜,心神疲惫、心力交瘁,生命感觉到支离破碎,却求死不能,被强迫着飞舞,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即使没有那场大雨,蝴蝶也要被活活的累死了。
同样,我清晰透彻的明悟了在饰演改编的梁祝剧本后,那个打造的烙印给我带来的身心戕害。在心理上,对于梁祝的故事,在修炼前我一直持有逃避的态度,在我听闻别人讲过梁祝化蝶的故事后,心就在扭结,有着说不出的忧怨情结,我坚决不看梁祝戏,也不看梁祝电影,不听梁祝的音乐,最好谁也不要在我面前提及梁祝,我会因为听闻这个故事而心碎神伤,严重时手脚发凉,浑身无力,身体出现类似于虚脱的症状。因为这个故事,我察觉到一个伤痕累累、脆弱不堪的我。现在想来,我一直在逃避这个故事,非常抵触化蝶的结局,是因为我的生命中毕竟保留原始的美好结局,所以发自内心的不愿接受化蝶的安排。
在身体上,化蝶后那种心力交瘁的感觉在这一世的人生中,时不时的出现,尤其近两年,非常明显,有时突然间感觉自己的心支撑不住身体,耳边还出现一句广告词来干扰我:“30岁的人,60 岁的心脏。”有一次心难受的感觉突然涌上来,我低着头,费力的在喘气,感觉自己的心四处有洞,就象气球被扎出许多窟窿,在噗噗冒气,我看见我低垂的肩膀,被幻化成翅膀,无力的耷拉着,一个意念打来:“你要完了,要变成灰了。”我否定这种感觉,请求师尊的帮助,我说:“这都是假象,我不承认,把迫害我身体的邪恶生命统统清除销毁掉。请师尊加持弟子。”
有一次在同样的痛苦中我想起师尊的法,师尊说:“而真正起作用要干什么的背后因素,就利用着人的习惯、执著、观念、欲望这些东西在起作用。真正的人体就是这样,只享受着生活过程中带来的感受,给你甜的你知道甜,给你苦的你知道苦,给你辣的你知道辣,给你来个痛苦你知道难受,给你来个幸福你知道高兴。”(《各地讲法十一》<大法弟子必须学法>)我马上发出一念:我不要这种心力交瘁的痛苦,如果这是轮回中留下的烙印,我不要这种烙印,谁也不要往我这倒宇宙的垃圾,也不要往我身上加这种痛苦。
在2018年那个已经过去的一年中,我的眼前还反复出现“蝴蝶泪”这三个字,让我觉的纳闷。其实对于蝴蝶,说实话,我从来不觉的蝴蝶美丽,相反,我对蝴蝶充满了悲悯的情怀。小时候,小伙伴在花丛中抓蝴蝶时,我都是心惊胆战的,我担心蝴蝶被抓住,心中企盼蝴蝶快飞走,躲到安全的地方。七岁那年,有一次,天降大雨,我和俩个哥哥看着窗外,我突然想:那些蝴蝶去哪了?它们会不会被浇死?我就问:“那些蝴蝶呢?它们怎么办?”大哥若有所思的说:“也许它们躲在树叶下面,雨停了再出来。”二哥笑着说:“如果它们不躲起来,只能被浇死了,那它们就是笨蛋。”听了二哥的话,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忧伤,我仿佛看见了浇死在地上的蝴蝶,它们是那么的可怜。你也许认为我是善良的女孩,可是我自己知道,当小伙伴们撵着老鼠追打的时候,我是又激动又紧张,跑前跑后的看热闹。和看蝴蝶的心境非常的不同。
细想想,我们在三界的历史中穿梭行走,六道轮回中,不知经历了多少生命的轮回,不知演过多少悲苦的剧情。这一世我真的感觉自己一路疲惫、满身伤痕。在三界的历史中,我们曾经打造过人类的文化,有多少个五千年,有多少个剧本。对《梁祝》这个故事而言,有多少人演过梁祝,又有多少群众演员,有多少观众。作为主角之一,我接受了这个剧本,接受了不尽人意的安排。在这一世中,来自身心的苦楚,犹自牵动无法愈合的伤痕,这对生命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和感伤。心路漫漫,生命无形中出现的这个心坎,我怎样才能迈过?我的心何时才能解脱?
六、神韵揭迷,正本清源
每一年的神韵演出,都赏心悦目;今年的神韵演出,更是让我的生命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身体轻盈,心境开阔。
初一早上七点半发正念,清除另外空间对新唐人信号的干扰时,我看见了一个情景:我看见我们在观看神韵,神韵散发的光芒在清理我们的身体,我看见一个黑色的壳(人形的壳)离开了我的身体,我看见其他同修的身体也被净化,在那瞬间,我有些疑惑,为什么我的身体出去一个黑壳,而同修却没有,我很快释然,想到的是:同修修的比我好。我还看见天上神佛云集,看见了弥勒佛,看见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手拿净瓶,轻拂柳枝,在垂洒甘露。
在又一次看神韵演出时,《梁祝》唤醒了我的原始记忆,我知道了,这才是我经历过的正剧:同窗三载,守身如玉,感君恩义,芳心暗许,神赐姻缘,佳偶天成,这是创世主缔造的神传文化中的一个典型范本。我明白了神韵第一个节目师尊说的是“随我下世,法正人间”的又一个含义:法正人间,正本清源,还原最正的剧本,让人理清事情的本源。同时,神韵也在告诉世人:神珍惜生命,慈悲众生。
作为大法弟子,我们知道,我们曾经担负着打造人类文化的使命,可是,在旧势力的参与下,文化有真伪,剧情有虚实,如何去斟辨?平常人没有那个能力。作为修炼人,在修炼中会打开久远的记忆,会知道世事的变迁和来龙去脉。而其中夹杂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当事人晓的。
我们的生命曾经无比圣洁,在下走中我们一再失去神的光环,在红尘中我们演绎风云人物,等待最后的大戏开演,我们的身心挂满了尘世的污垢、郁闷的心结。在修炼中,这些东西都要在法中清洗掉,我们终究要一尘不染的回去,这个伟大的历程,离不开师尊的呵护,生命要升华,要归于永恒,不堕轮回之苦,那不是梦啊!
神韵舞台演出的梁祝故事,愈合了我心里的伤痕,佛光万丈,涤荡了我生命中的万古阴霾,我感觉到了生命的新生,真是“神韵一场秀 五千日月新”(《洪吟四》<随笔>)。我衷心感谢师尊!把从遥远的过去一路走来的我一再清洗,把曾经为人类留下文化时拘禁在我身体中的缆绳解开,把嵌入身体的那个旧的框架清除。当一切从新归正,我的生命得以超脱,回首看看轮回的印迹,淡薄的就象云烟,飘散在眼前。
而对于旧势力的安排,对于他们打造的文化来说,我们又怎么看呢?师尊对此有评价,师尊说:“当初造就三界的目地就是为了在这一步为正法所用,那么三界里的众生是谁、什么样的生命在这里,将来需要什么样的生命与什么样的生命存在方式,包括生命的思维方式、生命的行为与文化等等,都将在历史过程中形成。但是从正法中看,安排的非常差,是因为旧势力的形成所造成的。”(《各地讲法五》〈二零零四年美国西部法会讲法〉)
法正人间已经开始,师尊珍惜世人,以舞台演出的形式揭开了古往今来的迷团,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告诉人们真相,这个真相包括神下走的壮举,开创历史新纪元的过程,人神同在的真相,古往今来被人熟知的那些典故的真相,修炼人被迫害的真相,人们遇到危险被神化解的真相。神韵演出在造福苍生,在归正文化,这是创世主的慈悲。
或许有的同修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神韵舞台演出体现爱情的节目,师尊在讲法中说:“不管怎么样了,反正那都是历史,那都是创世以来人类的文化过程。今天不是,今天是从创世以来的最后大结局。由于大法在这里洪传,这个环境将来可能会永远的给人类留存下来。那就是大法在洪传中、宇宙正法的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福份,得以保留下这么一层空间。” (《各地讲法九》〈在新唐人电视讨论会上的讲法〉)
我的理解是:因为大法弟子在这里修炼过,所以这底层的人类空间得以保留,在这一层中,有未来人生活的参照事例,未来人同样在三界的情中生活,同样离不开神的护佑。
结语:
当我以为这个故事要完结时,让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我从电视机前经过,女儿正在看电视,电视中出现蝴蝶,女儿说:“我得换台了,说实话,我从来不觉的蝴蝶美丽,即使再美的蝴蝶,它们身上由粉尘组成的细点,它们身上的几何图案,都让我觉的恐怖。”女儿的话惊到了我,那一瞬间,我知道了她经历的历史。
在我出演的那个糟糕的剧本中,她是我的儿子,她同样经历了旧势力的迫害。祝英台十岁的儿子,目睹波涛涌起,船不能行进后,母亲携他上岸,母亲在墓前哭泣时,儿子亲眼目睹坟地裂开,母亲象是被一股力量推入了墓中,他守在坟前哭泣,心中惊惶,时间不长,他看见了两只蝴蝶从坟中飞出,突然他觉的两眉之间有亮眼的光芒闪烁,他奇异的看见了两只蝴蝶中的一只蝴蝶是母亲,一瞬间,他的痛苦无以言表。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他的所见,那种压抑的痛苦一直盘旋在心里。旧势力就这样迫害了孩子,他们强力打开了孩子的天眼,让他看到了痛苦的真相,却无法言表,真是可恶至极。
在那一瞬间,我颇有感慨:有许多的生命陪伴我们走过久远的岁月,经历了无数的轮回,吃了许多的苦,我们也要使他们明白真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