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9年10月02日】
一、“以貌取鸟”也不可!
柳宗元《柳河东集》记载:
有一种叫“鹘”(读胡)的鸟,样子很凶猛。它在长安荐福寺的浮屠塔上做巢,住了很多年。佛寺里的人,住在它筑巢的塔下,对它观察得很熟悉了。他们告诉我(柳宗元自称)说:
“冬天的傍晚,这个鹘,一定要把那种很小的、快被冻死的鸟,捡起、完好地抱引来,用左、右爪换着,把小鸟捂暖和:这是抚养它。早晨再把小鸟带到塔上放飞掉:这是锻炼它。然后,伸着脑袋眺望,一直望到小鸟飞不见了,鹘才朝着它相反的方向飞去。如果那小鸟向东方飞走,那么,鹘在这一天,就不去东方觅食了。小鸟往南、往西或往北飞,鹘也都是反相而去,天天如此:这是不与小鸟争食。”
唉!谁说鸟雀之类的动物,不做仁义之事呢?它们本没有称号、职位、俸禄方面的欲求,没有乡邻、亲戚、朋友之间的情爱,只是从鸟卵中出来后,就知道找食物、求生存之类的事,而不为其它什么活着。
凡是吃东西的生物,唯有早晨,才是最饥饿的时候。而这种鹘,现在却忍饥挨饿,放掉小鸟。不图它们有所报答。这不也是一种卓然不凡的姿态吗?它花费了很大力气,去教助这些将死的小鸟,以至忘记自己的饥饿,又远远离开它,这不也是仁义之道吗?使这种道德持久,使这种志向专一,不干违心行事。在这个世上,的确是不可多得的。
我又痛恨,现在的这种说法:“平平和和地沉默、慢慢低飞者,是善良之鸟;高翔而猛烈、身白而放亮者,是凶狠之鸟。”那些猫头鹰,在白天隐藏起来,夜晚出来活动;那些老鼠不在寺庙中打洞,却顺墙而跑,不是很接近于平平和和的样子吗?而那鹘,站立的时候像要跳跃一样,飞起来声响猛烈,目光炯炯,叫声脆亮,这不是很有些猛厉吗?按照这样来看,它们都皆应该属于恶鸟之类。这样的评定,是正确而公平的吗?我根据它们的所作所为,认定,那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谁愿像鹘鸟那样呢? 自私自利之徒,是不会学它的。我愿学它。我为什么就不能长上羽毛和翅膀呢?如果是这样,我就会在寂寥的天空中飞翔,快乐逍遥,而忘掉饥饿的去抚养并关照别的小鸟,就像鹘那样。
【赏析】
了解一个人不容易,了解一个鸟也不那么简单。就拿这鹘鸟来说,“其立超然,其动砉然,其视的然,其鸣革然。”如只以貌论此鸟,且喣喣而嘿,徐徐而俯者,善之徒”、“炳炳而白者,暴之徒”的标准来判别,那这鹘鸟就只能归于凶横、暴戾之列了。其实,鹘鸟是鸟类中的仁者,是动物界的义士。
所以,以貌取鸟,只能冤屈鹘鸟这样的“善之徒”。鸟不可貌相,人更不能貌窥。有的人其貌不扬,却有长者风度。有的人举止拘谨,却有超群的见识;有的人说话温和,对人却手段凶狠;有的人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里却是男盗女娼;有的人把私家商铺,没收为公共(?)财产;有的人偷窃他人的器官,“为人民服务活到150年!”......
以貌取人,往往会跌入善恶颠倒、好坏相反的怪圈。
二、辨识“老芋头”
柳宗元《柳河东集》记载:
我得了痞病,经常心悸,到医生那里求诊,医生说:“只有服食‘伏神’最妥当。”第二天,我从市场上买来伏神,煎煮后服了,哪知病情更加严重。请来医生,责问其中的原故。医生要求观看一下药渣子,说:“唉,这全是一些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了你,让你买了假药。你也太无知了,却反而来责怪我,你难道不感到错了吗?”
我听后,感到紧张而惭愧,又恼又忧。将这件事推而言之,世上像以芋头充当伏神卖,而坑害人的事,是很多的了,但又有谁能明辨是非呢?
【赏析】
自古以来,缺乏道德、良知的骗子,似乎很难绝迹。他们为了自己发财致富,可以不择手段地干出种种损人的勾当。像文中写到的这个骗子,为了赚钱,不是昧着良心,将芋头充作良药卖吗?不是把他人的生命,视作儿戏吗?有人为自己巡视检阅出风头一天,却让全中国人民关门闭窗、大不自由许多天吗?
人人都痛恨骗子,都痛恨自私自利者,更希望骗子从这地球上销声匿迹。为此,人们不是该加强“学习”,提高识别能力,擦亮眼睛而使其无法得到行骗的机会和自私的市场吗?
三.人群中确有化了装的害人精!
陆龟蒙《笠泽丛书》记载:
桔树的蛀虫,只有小指那么大,头上二长有一只长长的角,身子一伸一缩地动着,很像天牛的幼虫,身子是青色。它隐藏在树叶下,仰面吃食。与饥饿的蚕儿吃桑叶速度不相上下。如果有人拿东西碰它一下,它就竖起角来发怒。气鼓鼓的,显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架势。
有一天,人们发现它呆在树上,不吃树叶,也不动弹。第二天再看它时,这蛀虫则蜕变成了蝴蝶。它的身子动动停停,翅膀还没舒展开来,身子却像披上了黑裙白衫一样,其中还点缀着红、黄两色,椭圆形的肚子也是各色相间。头上还长了一对又细又长的矮缨般的触须。那模样就像酒醉刚醒,瘦弱的四肢还不能张扬。又过了一天再去看,它已经能凭借微风和露水,沿着小草树木攀登爬行,翅膀轻轻地展开,飞向高空,眨眼之间就飞不见了。它有时也隐藏在蕙草之间,有时停栖在竹子枝头,有时或在广阔的天空中盘旋飞舞,飘飘扬扬的,非常可爱。没过多久,它撞到了蜘蛛网上,被粘上了。蜘蛛吐出丝来,将它缠了个结实,如同戴上镣铐一样。人们虽然同情它,但不可帮它解脱,使它自由飞去。
哎,美丽的外表,好像有文彩;内心默默,好像有德性;没有伴侣,孤独地飞翔,像是很高洁;吃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像是很清廉。从前如果不知道它是桔树的蛀虫,后来又没看见它触上蛛网被困住,人们还可能会认为它是住在中央上帝那儿,现在又回来了。天下,就像一棵大桔树;名位,有如大的蜕化;封疆,有如大的蕙草竹林。如果失去德性,忘记大众,崇尚浮华,骄妄自大,表面华美,内心空虚,损害本性,堵塞源流,怎么可能不落得那种触网受粘的下场呢!阅读我的《蠹化》(本文的原题目是《蠹化》)的人,要警惕了。
【赏析】
世上一些害人的东西,往往伪装得很巧妙,让人从表面上看去,甚至还觉得有几分美丽、可爱。人们千万不要为这种表象所迷惑,要防着点,就像要提防披着羊皮的狼一样。
文中的这种桔蠹,披了美丽的外衣,可爱得很:“秀其外,类有文也;嘿其中.类有德也;不朋而游,类洁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了它的本来面目,才会知道它是专干“翳叶仰啮”营生的害人虫。
这类伪装巧妙的害人虫,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当它们罪有应得时,人们千万不可因它外表可爱、结局可悲而怜悯、同情它们。就像不能同情被雪冻僵的毒蛇一样。
人群之中确实有害人精!对于这种害人精,善良正直的人们,应当保持严重的警惕呀!
四、雁奴与雁群的教训!
宋祁《宋景文集》记载: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雁,性情尤其机警。每当群雁夜晚睡宿时,唯独雁奴不睡觉,它为雁群,观察放哨。有时稍微听见人的声音,它一定要先叫起来,群雁便杂然而动,相互呼唤着飞离而去。
后来,乡里人便巧妙地设下诡计,使雁奴上圈套而捕捉群雁。于是,乡里人先观察好堤岸、湖边这些为群雁所常牺的地方,在那里暗中布下大网,又在大网旁边,挖上许多洞穴。
太阳还没落山,人们各自掌管绳索躲在洞穴中,等到夜尽天明之时,就在洞外点起火来,雁奴先发出警叫声,人们连忙扑灭火。群罹惊醒后,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便又接着睡起觉来。
这样三次点火、又三次扑灭,雁奴三次警鸣,众雁三次惊醒。最后都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众雁就责怪雁奴,报警不灵验,都用嘴去啄它,并轮番攻击它。然后又都安然休息。
过了一会儿.火又点燃起来,雁奴害怕众雁的攻击,不敢再鸣叫。乡里的人们,见雁议不再鸣叫,便张开大网捕捉。雁众大概十有七、八只被捉。雁奴与雁群都很悲痛!
【赏析】
群雁最后被人一网搞定.能怪担任警戒、放哨的雁奴吗?不能!雁奴原是机警的,而且也尽职尽责。最后一次在敌人袭击时,它虽然没有发出警讯,但也不能怨它----在大伙儿都对它的警号产生怀疑的精况下,一切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群雁的被捕,是它们对忠诚的卫士,失去信任而丧失应有警惕的必然。凭着一两次有限的经验,而作出的判断,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凭着片面乃至错误的判断和结论,而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往往是会陷入危险境地的。
怀疑、打击忠实的战友,只能失去忠诚可靠的合作伙伴,失掉真实可行的正确意见。
五、太阳与钟、与竹笛
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日喻》记载:
有个生下来就瞎了眼的人,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就去问眼睛好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个大铜盘。”盲人回到家中就敲起铜盘,盘子发出了声响。后来他听到了钟声,认为这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他说:“太阳发光,就像蜡烛一样。”于是,盲人又去摸蜡烛,知道了蜡烛的形状。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了竹笛,以为这就是太阳了。
太阳与钟、与竹笛,相差太远了,但是盲人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是因为他根本未见过太阳,只是向别人打听的缘故。
【赏析】
这个生来就看不见东西的盲人有刨根问底的劲头。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可惜得很,他尽管讨教了很多人,但最后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太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认识太阳没有实践作基础,而单靠别人的间接介绍,走上了以偏概全的歧途。
可见,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一事物,把握其特征,要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体会。只凭道听途说,想当然,就难免不产生片面性的结论,闹出笑话。
六、乌贼求安全
《柳河东集•附录》记载: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从口中吐出乌水,而使海水变黑。有一天,一只乌贼在海岸附近游玩,它害怕其它动物发现它,便吐出黑水,把自己隐蔽起来。一只海鸟,看到了一团乌黑的海水,感到很奇怪。后来知道黑水下面有鱼,便冲向水里,将乌贼抓了起来。
唉!乌贼只知道口吐黑水,来隐蔽、保全自己,却不知道销声灭迹,以消除海鸟的怀疑,最后反被海鸟发现,立即被抓,真是可怜!
【赏析】
世间的事情,常常是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重性。聪明、长处就是如此。对于聪明、长处的拥有者来说,聪明和长处,可使他们屡获成功,立于不败之地,但也可使他们做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来。所以,世上才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说。
乌贼能用自身吐出的墨汁,作“烟幕弹”隐藏自己,迷惑敌人,这是它的聪明、长处。但在海鸟出现的叫候,乌贼再用自己的这种聪明、长处.那就叫做弄巧成拙了。因为这样反倒暴露了自己的目标,给海鸟的出击,提供了方便。
如此说来,聪明、长处的运用,是不可乱来的,还得看场合、看条件、看对象。所以,智者还有“藏巧”“隐而不露”“以保秘求安全”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