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二十年投稿】中华五千文明探讨:至善至美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拂晓


【正见网2021年10月09日】

【编者注】感谢同修们的大力支持,在“正见网二十年征稿”启事发表后,我们陆陆续续的收到了一些同修的投稿。鉴于截止日期是2021年12月31日,我们选在5月13日--师父的华诞暨世界法轮大法日这一天,开始发表已收到的投稿。也希望还没有投稿的同修能踊跃写出您在大法修炼中对人体、生命、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正见。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秦昭王末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导修建的大型水利设施,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灌县,是长江上游岷江支流上的治水工程,于灌溉、防洪功能为一体。都江堰的建成,解决了当地(成都盆地平原)频发的旱涝灾害;从内江(都江堰工程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下来的通过宝瓶口的水灌溉了十多个县,支流和渠道有五百二十多条,灌溉面积共三百多万亩,使成都盆地成为最富饶的地区之一、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都江堰工程仍然发挥着效用,造福一方百姓二千二百多年。都江堰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运作至今,“无坝”引水,因势利导,举世闻名,造福一方,是两千多年前先辈之佳作。构成都江堰工程的每一部份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她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在中华西南大地放出璀璨之光,可说是中华五千文明的奇迹之一。

(一)都江堰工程的目地与设计原理分析

1)要解决的问题

四川省的成都一带是盆地,岷江作为长江上游一个主要支流,由北向南流经成都平原西部,至灌县这地方,地势突然平坦,河道淤积;灌县城外有一座玉垒山挡住水势,所以岷江以西下游常患水灾,而以东大片地区常闹旱灾。

2)基本任务(分洪与灌溉)

都江堰工程的思路,就是在玉垒山南麓凿开一个口子,让岷江分出一条水系通向玉垒山东部(成都方向),一来可以减少岷江水量,分洪;二来可以灌溉岷江以东土地,一举两得!分离出来的山体叫做离堆,开出来的口子叫做宝瓶口。

3)分水(分水堰,分水鱼嘴)

在宝瓶口上游,利用江心的沙滩设计了一个分水堰,把岷江分为两支,东边叫内江,西边的正流叫外江,(注意:整个都江堰工程只是在此地把岷江分开,而在下游都江堰之外,仍然为岷江干流)内江入水口宽150米,外江入水口宽130米,内外江口不同的宽度比例可使江水按比例分配。分水堰两侧构筑成坚固的堤坝:叫做内金刚堤和外金刚堤,内外金刚堤分别长为650米和900米。分水堰形似鱼头,对着岷江上游,最前头就叫做分水鱼嘴。鱼嘴平面呈半月形,坡面状。分水的比例:春季水小,农田正需要灌溉,故六成流入内江,四成流入外江;夏季水大,水位抬高漫过鱼嘴,可使江水六成流入外江,四成流入内江。此外还使用一种人工制作的叫做“杩槎”的东西来调节(可说是微调)内外江分流比例。杩槎是用三根大木头扎成三角架,用装满鹅卵石的竹笼压住它的脚,使其在江水中能够稳定;若干杩槎连成一排横在江中,外包竹席,用鹅卵石压住,甚或再打上粘土,就能阻挡水流,减少该侧水量。一般在春季放置此物截流外江,不需要时,只需砍断杩槎即可。

4)自排沙石(飞沙堰)

河床淤积泥沙是治江治河要解决的大事,尤其灌县地势突然平缓,极易滞留泥石。

在内金刚堤的南头700多米处(即下段、分水堰的尾部)开了一个缺口,约240米,设计了一个较矮的滚水坝,叫做飞沙堰,距下游宝瓶口120米。在飞沙堰的对岸,有突入内江的虎头岩,受虎头岩对水流、砂石的阻挡和导引作用,把江流逼向外江方向,甚至产生了旋流,过量的滔滔江水便携带沙石翻过飞沙堰到外江,水大的时候很大的石块都可以从堰上滚走!巧妙的产生和利用了旋流的动量(离心力)!

为了精确控制内江水量,在水边岩石凿了三个石人并刻上标记和控制水量的说明。

5)限流和通路(宝瓶口)   

宝瓶口,顾名思义,就是较为狭窄,瓶颈结构,限制流量。它位于内江下端,入水口比内江小多了。经过排沙、溢流和限流而较为平静的江水通过宝瓶口灌溉以东大片地区。

宝瓶口两头宽中间窄,上宽下窄,进口宽70米,出口宽40~50米,中间细颈部上下平均宽度20米,高19米,峡口长36米。

6)防护和溢洪(人字堤)

可以想见,尽管洪期水量内江四成比例设定,但当洪水过大,宝瓶口的限流,势必抬高江面水位,所以才有飞沙堰排沙石排水,以及人字堤(溢洪道)的辅助泄洪。人字堤位于飞沙堰的南头(下游),离堆的西侧。我的理解,人字堤的作用应该:一是防护,防止内江水冲入外江,因飞沙堰下部至宝瓶口,水的势能、水压、流量仍很大,宝瓶口距飞沙堰下口120米,受宝瓶口限流所阻,形成洄水沱(伏龙潭);二是二次溢洪(总不能让水再洄流到飞沙堰),将多余水量沿人字堤溢洪道排入外江(岷江正流);三是排淤,将泥沙排走,免遭泥沙淤塞,使经过宝瓶口流向以东灌区的河流泥沙已经不多,水很清澈了。人字堤辅助飞沙堰,二者缺一不可。要说人字堤的防护作用,并不是高墙筑坝、“严防死守”的堵截错施!

7)导流(百丈堤)

在大致顺江流方向,在江中或河道两旁构筑堤坝,可以约束和引导水流的方向并保护河岸。在分水鱼嘴上游东岸,构筑了百丈堤,全长近两千米,将洪流与泥沙逼向外江,并护岸。

8)淘滩修堰(岁修)   

都江堰水利设施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作用,还离不开“岁修制度” 。尽管排沙排石排淤很有效,经年累月也不免淤积,抬高河床。考虑到长治久安,李冰父子又定出了每年淘滩修堰制度,叫“岁修”。岁修是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节進行,深淘河道,修整堰体。从霜降节起,在分水鱼嘴处截断外江,整修外江;到立春前后,又打开外江口,堵住内江口,整修内江;清明节后完工。

岁修作业的原则是“深淘滩 低作堰”。这样河床低,水流自然通畅,不会漫上岸来,提防不必逐年增高。低到什么标准呢?在飞沙堰对岸山脚下埋下石头凿成的犀牛(镇水神兽),叫石犀(明代改成卧铁),淘滩必须淘到石犀牛露出,才算够上深度标准。

相传在修建都江堰时,李冰父子制服了一条兴风作浪的孽龙。在离堆上有一座古建筑,叫伏龙观。在对应分水鱼嘴东面的山上,还有一座二王庙,庙的墙上还刻着治水三字经“深淘滩 低作堰”。还有八字格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是说,遇到河道拐弯处,要截去锐角;修整河床,中心要平顺,不要凸起,不要有障碍。

9)施工(就地取材)

都江堰,这个巨大水利工程,所用材料非常简单,全都是就地取材。堤坝是用河滩上的大鹅卵石砌筑的,既筑成了堤坝,又清理了河滩,又不必去远处搬运。利用竹篦编成大的竹笼,内装鹅卵石垒砌堤防。竹篦浸在水里不易腐烂,竹子在此地到处都是。按现在的话说,成本极低,投入少,产出多。一举数得!

(二)都江堰工程至善至美

1)善举

假如我们把“涝”作为阴,把“旱”作为阳,那么此前川西平原地带可以称作“阴阳失衡”,而都江堰工程把它变成了“阴阳平衡”;如果把地球当作人体看待,那么都江堰工程的疏通、控制水脉,就是打通经络,活血化瘀,造福一方。所以建成后立见功效,使这一方成为沃野千里,生机盎然,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

建于此处的二王庙、伏龙观等古迹,见证了李冰父子的功绩、神迹和当地百姓的怀念、感激之情。

2)因势利导

都江堰工程没有截断岷江,不腰斩,不断水脉,不断航运,完全是疏导,利用水势规律“为我所用”。

3)体恤百姓,一切从俭

工程就地取材,一举多得,不但投入少,成本低,而且没有工程垃圾,没有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没有负作用,百利而无一害,实在高明,实在美妙!

4)名符其实的宝瓶口

而宝瓶口的设计尤其让人拍案叫绝。为什么不直接开出一条直直的口子,而是瓶颈的样子呢?这不就是利用了瓶颈的水力学特点(限流而且分散应力)了吗?假设不采用宝瓶口形式,而直接开凿一条头尾等宽的渠道,那么一定是在进口处(从理论力学角度看,是一点)承受最大压力,从材料力学角度看,在进口出现了“应力集中”。那么,此处的围岩该有多高的强度,才能挺住呢?又会能坚持多久呢?古人并没有现代的看似精确的学科理论,可是却创造了精妙的现实,因为他们是直接的取物、取象、取意,就利用了瓶颈的特性!智慧尽在其中!

经过宝瓶口的江水不但清澈,而且灌遍灌县以东广袤的成都平原,养育这一方百姓,真的是宝瓶之口!

5)奇特的“鱼嘴”

由此我又想到了分水魚嘴。为什么分水堰前头采用鱼嘴形状,而不是人字形或者圆锥形?圆锥形我不知道,但是人字形,我的理解,如果它前端是直上直下的,它只能按最初摆放的位置设定分水比例,而不能改变比例(因它的分水点就在那个位置,水高水低都不会改变);如果前端是斜坡形,依水位高低可以改变比例(不能正对上游,要有所偏斜),但可能承受应力集中。而鱼嘴形是渐变的,无应力集中,且是扁平状的,下面较大,比较稳固。鱼是水中之物,常游水中,其鱼头鱼嘴一定是最佳水力学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古人选择了鱼嘴形状,这仍然是取物、取象、取意。现代科学有所谓的仿生学,我看也不过是皮毛。

6)巧妙的主动排沙

河床淤积泥沙石块是自然现象,也是大问题。可以想象,滚滚江水到了宝瓶口,受到了约束阻滞,其泥沙石块在重力作用下迅速沉淀,那会造成何等灾难!而都江堰工程独有的飞沙堰可谓神来之笔!   

7)精确性

古代科学有没有精确性?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都江堰工程从一个侧面肯定了这一点。如四六分水比例;如石人刻记;如埋下石犀牛;如淘滩修堰的时间确定等。还有如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古代天文历法等等,都是精确性的例证。

8)长远之计

我以为,都江堰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不坏,其一是引导,不截堵,不留死角,顺应水势规律;其二是每个设施都是优化,都是最佳设计。举例说,假如宝瓶口不是宝瓶口,而是直开一条豁口,说不定一两年就坏了。其三就是岁修。

岁修机制保证了都江堰的如初状态,可说是“长生不老”,李冰父子想到了千秋万代。

岁修,类似“休养生息”,有点像人的修炼。

“深淘滩 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前者符合疏导原则,又无须加高岸堤,河岸无忧;后者适应水流特性,水流平稳顺畅,减轻了在拐弯处对堤岸的冲击力。否则,在弯角处必产生湍流和应力集中,破坏稳流状态,生乱生灾,拐角处可能易于崩坏,而河床当中凸起也是不好的,可能造成两岸的负担加重等等。

仔细品味起来,感觉治水人深知水性特点,其治水原则全是顺应水的特性而非硬堵,给水创造了“舒服”的环境,水患也就没了。对比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对人民的治理,不是也需要这样吗?从这个层面来说,治理国家与治水有什么两样呢?

9)周到

为实现都江堰工程的总体目标,需要开凿通往以东的通道,需要分水并控制比例,需要导流和护岸,需要排沙,需要岁修,等等,凡关联到的问题都给予有效的解决。

更有妙的,读者是否意识到:都江堰工程除了分洪与灌溉两大基本功能外,它还能使所负责灌溉的大片成都平原免于(因岷江内江而来的)洪灾!因为洪水势头已被飞沙堰、人字堤溢洪道、以及宝瓶口所消除,即便内江的流量高达每秒3000 立方米,宝瓶口的进水量也才每秒700立方米左右。

换句话说:无论上游洪水多大,只要经过都江堰,其灌区就不会有洪灾之患!

当然,哪个地区因暴雨等其他因素发洪,那不属于都江堰之过。

那是多么大的广袤范围呀!都江堰的神妙设计、神奇机制竟然可使其免于洪灾!百姓因都江堰“享福”了!假如简单的把岷江分出一支引入东部,肯定不防洪,也会有泥、沙、石过来的。真可谓锦上添花,渐入佳境,太妙了!

10)无形的力量

以上是我们所知道的方面,可能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另外,我们还不能忽略某种无形的神秘力量。

大家知道,诸葛亮巧借天象以及无形的神秘力量取胜的例子很多。那么都江堰工程有哪些这方面的做法呢?

古人对神明的相信是百分之百,所以修建都江堰自会体现出来,会有布置。李冰命人在岸边岩石凿出三个石人,刻上刻度,控制水位,还命工匠凿刻了石犀牛,埋在河床下面指定位置,据说凿刻了五头,分别摆放不同地点。传说犀牛有分水功能,所以称为“镇水神兽”,凿刻的石犀牛叫做“石犀”。

就像北京天安门城楼,那时建造时,据说也放置了“神兽”之类;我们看到的古建筑房屋,房脊上不是也有各种我们不认识的“神物”吗?还有那些大家大户门口的石狮子,等等。

否定神的存在,不知敬畏,会干出蠢事,破坏古迹,就不会得到神助。  

我相信,都江堰的镇水神兽,是会以某种力量震慑水精水怪,在另外空间暗护都江堰。

(三)都江堰的现状如何?

据说后续一些朝代对都江堰有过某些小的改造或修缮。

中共自诩“从五十年代开始新建了人民渠灌区、西河灌区、东风渠灌区和解放灌区四个灌区,七十年代在龙泉山中段打了一条六千多米的隧洞,把江水引到了龙泉山东麓,把灌溉面积扩大到七百多万亩(一九七三年)”。龙泉山脉位于成都市以东、都江堰以东80公里开外,这已经是超出都江堰工程之外的问题,与我们所讨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几乎无关,没有发现中共对都江堰工程有什么好的改進,最多只是借都江堰工程之利而已。据维基百科等资料介绍: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这恐怕也是如出一辙。假如说与都江堰有关,那最多也是借都江堰工程之利。反过来说,这不正说明了都江堰的伟大利好吗?

而1974年以后,中共在外江口建了永久水闸,取代了传统的杩槎控制分流的方法,阻断了航运,也使泥沙石块不能自然从外江排走,从而更多滞留和流向内江。

中共窃政后,对林区树木乱砍滥伐,土地荒漠化愈演愈烈。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不知对都江堰设施有哪些破坏?

以下据《大纪元》网站资料:

著名水利学家王维洛说:“岷江的河道被进行了人工的规划和重新修理,而中共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利用河道搞房地产建设,现在四川的河流基本上都是很窄一条,旁边挤满了建筑。

水泥滚出的河道代替了树木与土地、水草与自然的结合,岷江流域从山体到植被,无一幸存,而这一切导致的结果是洪灾四起,泥石流频发,岷江河谷寸草不生。”

连续强降雨导致中国四川省90万人受灾,都江堰7月10日(2013年)发生大面积山体坍塌及土石流,213国道三号大桥已经被淹没成了堰塞湖。

大陆民间盛传,当局擅自移动了1973年发现、2013年出土的治水神兽“镇水石犀”,并使其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日晒风吹雨淋,才造成洪水失控。

当时好多人说李冰的镇水神兽挖不得,但官方说是迷信,什么镇水神兽,洗洗干净就搬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去了。

挖了神兽会怎样?不到半年,就有了应验。

都江堰现状如何?损坏成度如何?当地百姓一定最清楚。

(四)想到三峡大坝

长江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境内。它是为水力发电建造的水利工程,截江断流,腰斩长江,把大坝上游600公里长的范围变成了峡谷型水库。1992年开工,2009年竣工,总工期17年!

当初论证阶段,不少科学家、水利专家都持否定观点,签字时竟有九位科学家不签字。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博士,生前强烈反对黄河三门峡大坝和长江三峡大坝工程,1957年4月,他在会上与其他人就三门峡大坝进行了七天的辩论,后被打成右派。1992年后,黄教授六次给中共高层写信,陈述长江三峡大坝工程永不可建的道理。90岁高龄、卧病在床的他几番老泪纵横,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啊!”

华盛顿环境政策研究所伯莱克威尔德先生认为,三峡工程“从环境和社会角度看,这将是一座灾难深重的大坝。”

三峡大坝是为发电,可是却带来了众多灾难。李洪志大师曾开示:“人类的探索是为了技术竞争,借口是改变生存条件,多数是以排神、放纵人类道德自我约束为基础的,因此过去人类出现的文明才多次被毁掉。”(《论语》)

讽刺的是,三峡工程耗资两千亿人民币,号称年发电量1016亿千瓦小时,可现在竟闹起了电荒。

可能有人会说:三峡工程与都江堰不同,三峡是发电,都江堰是分流与泄洪。我认为:其一,发电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和损失其他方面为代价;其二,即使需要发电,也不能腰斩江河,不必蓄水库。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已经造成的灾难后果有目共睹,此不赘述。

一位专家说: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和谐、协调的关系,和谐相处。古人说:和为贵。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若把地球看作人体,她们便是人体的两大主动脉;另外方面看,她们也是生命,而腰斩两条生命这意味着什么呢?

(五)结语

如果说,李冰父子堪称水利学先辈,或者说古代科学家,那么他们对一切水力学现象、水势规律该是了然于胸的;他们有对神性的感悟,敬天信神,爱护百姓,体恤万物,所以才有都江堰的惊人创举、经天纬地之作!

都江堰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强大、奥妙,衬托出了神传文化的色彩。“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我们现代从西方学的科学不一样,它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能带来另外一种状态。”(《转法轮》)

以现代科技建造的三峡大坝,又带来的是什么状态呢?

写出自己粗浅之见,难免有错误的地方,更不可能揭示都江堰的全部奥秘,还需要同仁纠正和补充,更期望有人能够更全面深入、高层面的揭示神奇的都江堰!

 

(本文附图来自网络)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科技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