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的恶化:海洋赤潮频发

周同 收集整理


【正见网2004年06月10日】

编者按:由于只顾经济利益,为了满足人类对生活的享受、自私的欲望和贪婪,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已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这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这种最终将毁灭人类的破坏始于人类道德的败落。这里将系列报道我们收集的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这种生态的恶化是触目惊心的。然而,人们仍旧在不可控制的道德下滑中难以自拔。其实,天地乃为人而存。人不循道,不可称其为人,天地为何而存?

◇◇◇ ◇◇◇ ◇◇◇

“在 8000 平方公里的海面上,爬行着数条呈‘Z’字形的暗红长龙,火焰形状的触须交织成蛛网状。这不是科幻小说中的海底火山爆发,而是中国浙江舟山附近海域持续了近一个月的特大赤潮。” 中国官方新闻是在描述今年 5 月,浙江舟山附近海域发生的面积约 8000-10000 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

报道说,2000~2003 年,中国近海赤潮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共发现赤潮 304 次,其中,东海增加的趋势比较明显,渤海则呈下降趋势。据中国官方数字显示,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近海赤潮平均每年发生 20 多起,到 2002 年,这一数字上升为 79 次,2003 年更达 119 次。

中国专家认为,由海水富营养化引发的赤潮灾害只是中国近年来海洋污染造成的后果之一。陆源污染是中国海洋污染的罪魁祸首。其总量占到海洋污染物总量的 90%,其余 10% 来自近岸养殖、海上航运、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以及海上倾废活动。

人类过量消耗自然资源依然是海洋污染的最直接的原因。例如长江,其流域遍及中国三分之一陆域,汇集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质流入东海。中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中心站专家说,长江口排放的污染负荷占东海污染负荷的68.4%。加上上海市每年约20亿吨污水进入长江口及杭州湾,浙江省境内的七大水系的污染物也流入东海,东海已经不堪重负了。

1999年中国沿岸和近海共发现赤潮16次,发现赤潮较多的沿岸海域有:广东省6次,山东省4次,辽宁省3次。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5月到10月中国海域共发现赤潮28起。其中渤海7起(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黄海4起(面积800平方公里)、东海11起(面积7800平方公里)、南海6起(面积近50平方公里),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和面积明显增加。发生赤潮较多的为浙江省(7次)、广东省(6次)、辽宁省(6次)。

2001年,中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增多、发生时间提前、影响范围扩大。 全年共发现赤潮77次,累计面积达15,000平方公里。各海区中,渤海发现赤潮20次,黄海发现8次,东海发现34次,南海发现15次。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赤潮发现次数分别为:辽宁17次、河北2次、天津2次、山东3次、江苏4次、浙江26次、上海2次、福建6次、广东14次、海南1次。

2002年中国海域共发生赤潮79次,其中渤海13次,黄海4次,东海51次,南海11次,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 2002年赤潮发现次数与2001年相比,东海增加17次,渤海减少7次,黄海减少4次,南海减少4次。赤潮造成的灾害损失显著降低,但有毒赤潮的发现次数略有增加。

2003年中国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其中渤海12次,黄海5次,东海86次,南海16次,累计面积约14,550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较上年增加40次,其中东海增加35次,南海增加5次,黄海增加1次,渤海减少1次。2003年记录到4起持续时间长达15天以上的赤潮;记录到赤潮优势藻种28种。赤潮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上年有所增加。  

赤潮会影响鱼类的生存,由于赤潮藻类本身带毒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赤潮的频发警示了中国海洋生态系统的恶化。目前海洋生态遭到破坏。滨海湿地丧失,红树林和珊瑚礁生长环境被破坏。海洋珍稀物种减少,中华白海豚数量骤减,斑海豹、宽吻 海豚、江豚、克氏海马等国家保护动物遭到过度捕捞。


参考资料:
中国环境新闻
“赤潮,海洋污染的红灯”
“关于天灾与人的一些探讨” Gene Lee 2004年台湾“未来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