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的《夜雪》

林雨


【正见网2022年12月16日】

白居易的诗词,大都意境高远。这首《夜雪》给人一种无尽的凄凉感。或许这就是诗人此时的真实感受吧。全诗共二十个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已”在这里有刚刚之意。“已讶”刚刚感受到,惊讶的感受到之意。大意是:诗人刚刚开始感受到被子和枕头的冰冷,就看到暗下来的天又亮了。诗人是从窗户看到外面天亮的。这里是有个时间顺序的,诗人刚刚躺下时,因为身体是热的,自然不会感受到太冷。慢慢的快睡着的时候,身体的代谢减慢,就会感受到被子和枕头的冰冷。也就是在这时,外面竟然下起大雪,月光被雪反射而看到亮光。诗人的冷与下雪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因为“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常识。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时闻折竹声”来感受到雪下的是非常大的。竹子都被折断了。今天的很多建筑,比如一些大的厂房或者火车站、汽车站的顶棚,由于设计不合理,再加上施工时的偷工减料,经常也会出现被大雪压垮的现象。而诗人此时并非只是感叹大雪,而是为竹子的被压垮而感到惋惜的。

古人称“梅兰竹菊”为花中的四君子。竹子是指有气节的人。也可以认为是有正义感的君子。在这里是指的自己。古代每次大的事件后,失败的一方或被降职、或被贬谪,当然有些也会被砍头。此时的诗人应该是被贬后的有感而发。

诗人感叹自己的命运,感叹正义被践踏,才有了这首《夜雪》。这忽来的一场大雪,对竹林来讲就是一场悲剧。诗人被贬谪,与其是一样的道理。诗人能把世事对自己的不公,用一首诗表达出来,也足见诗人的乐观和豁达。诗人或许也希望对自己的不公就像这场大雪一样,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融化掉吧。白居易无愧是著名的诗人,连其对不公的感叹的诗都隐喻出希望。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