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3年02月16日】
人说红尘世间原本就是一个大的名利场,呆久了能有几人不会被诱惑沉沦。守住纯净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圆容殊胜,自在逍遥、洒脱不羁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儿垂钓的童真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净无欲的纯美内心画卷。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人的纯真无邪与景物的自然美妙融为一体,组成一幅观画入境的纯美意境。吟来内心可体悟道法源于自然的和谐共存,清净无为,互不扰动。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遇人则生事,世间之事多为名利情所累,人心欲望也多为此所生。无求无欲的心境又怎肯被世间俗事扰乱,误了隐者入道归真的心志呢?
这首脍炙人口的《小儿垂钓》,形象的描绘了作者隐居寻法,同化大道的志趣。即生动传神且精妙超凡,不愧是神仙所赠之作。为何如此说呢?
本诗作者胡令能崇尚道家修炼,一日曾经做过一梦,梦中有位白发老者手持利刃,剖开其腹,将一卷书放在他腹中,梦醒之后,便能吟出美妙且充满智慧的诗句,让人叹为观止。
听来好似神话,其实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一种写照 。现代人描述的“灵感”,或许正是古往之修炼人看到另外空间的一种真实景象,只是在传颂的历史过程中,因为人迷执于眼见的物质空间,无法体会古人纯美的内心境界,而逐层加进了现代观念才变成了神话故事。
此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不是仅仅因为其朗朗上口,稚趣可爱。真正感人至深的是作者“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隐士风格,寥寥数语,跃然纸上。修道得法能让人生出大智慧,因此就更加不会被尘世这个名利场所诱惑困扰,其内心早已与大道自然融为一体了。
胡令能的诗句虽跨越久远的时间和空间,却明晰炼达并能打动人真我之本性,给人一种心驰神往的归属感,并与作者产生共鸣。返本归真,重回天国家园,因为这或许正是每个人心中所真正追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