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评注:舍生取义

王舍微


【正见网2023年03月06日】

【典故出处】

语本《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评注】

从孟子对“舍生取义”的阐释中可以看出,这并非一个简单且绝对化的二选一准则或信条。深入理解这条成语的内涵可能还要看后面 “故不为苟得也” 这句,意思就是不放弃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而苟且偷生。而对于那些重要性不足超过生死的东西,则是“何不为也?”  

成语中“义”字的内涵是至关重要的,两千年来也曾有过很多诠释。事实上比人的生命更为重要的当属人生之 “要义”,也就是人之为人的真谛,又有哪一种 “熊掌” 能与此相比拟呢?

【评析】

历史上获得“忠烈”谥号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虽文人却执干戈以保家卫国,留下千古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并且在狱中写下《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气所磅礡,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宋史编者脱脱评价文天祥将“仁”视为比生命还更重要的事物,也盛讚宋朝培养出真正的仁义之士。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说明在那个时期的仁义之士坚守人之大义以合天理之正。与文天祥同乡、同科的谢叠山有一句名言阐释的则更直白:“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舍生取义” 指为坚守正义真理而置自己生命于度外,其内涵表明真理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对文天祥的大义局限的理解为民族大义、民族气节及成仁取义等,到了现在的末后时期,社会的普遍观念是将私利看的非常重,也就很难理解古人的内心世界。其实,文天祥《正气歌》中那句 “道义为之根”真实体现了他内心对真理 “道义”的追求 。

真理是分有层次的,在人间就是以仁德为表现形式的大义,向上追溯就是层层的天理,若再向上探求就是宇宙的特性中蕴含的层层道或曰法。在人世间这样一个表面为反理所主导的迷的环境中,生与义可能表现为 “二者不可得兼” ,但如果人走上返本归真之路从而悟到更高层的真理时,放下了生死而追求人生之要义和真谛,生与义就不会是这样一种不可得兼的固定状态了,人将沐浴到浩荡的真理之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