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评注:尽忠报国

王舍微


【正见网2023年04月07日】

【典故出处】

语出《周书.卷四.颜之仪列传》: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记,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 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典故参考】

或见于《宋史.卷三六五.岳飞列传》: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禼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另可参考:《北史.卷八三.文苑列传.颜之推》。

【释义】

竭尽忠诚,报效国家。

【典故说明】

出自教育部国家语文资料库「成语典」(进阶版)网站:

据《周书.卷四.颜之仪列传》载,北周宣帝过世后,臣子刘昉、郑译等人假借宣帝临死前所颁布的命令,任命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为丞相,辅佐少主静帝,并且逼颜之仪在草拟的诏书上署名。但颜之仪知道这不是宣帝的旨意,加以拒绝,而且还严厉地斥责说:“宣帝刚死,即位的静帝年幼,执政的大官应由皇族中最为杰出的赵王来担任。你们受到朝廷极大的恩惠,应当要‘尽忠报国’,如今竟然企图将帝位交给别人!纵使你们要取我的性命,我也不能因此毁谤诬陷先帝。”刘昉等人知道无法让他屈服,只好代他签署。“尽忠报国”这句成语由此而来,意思是竭尽忠诚报效国家。

而“尽忠报国”另一个较广为人知的典故是《宋史.卷三六五.岳飞列传》中所载记岳飞的事迹。宋朝名将岳飞被捕入狱后,何铸受命前来审问他,他撕裂衣服露出背上刺的“尽忠报国”四字,以证明自己对国家的忠心不二。文中,“尽忠报国”同样是指竭尽忠诚,报效国家之意。

【名词解释】

资料来源: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教育百科|教育云线上字典)。

忠:

[名] 尽心诚意待人处事的美德。如:“尽忠职守”、“效忠”。《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动] 尽心做事。如:“忠君爱国。”

 忠义:  

1.做人做事能尽心力、合义理。唐.崔融〈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三国演义》第四回:“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2.忠臣义士。《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  

【评注】

成语“尽忠报国”还有一条参考词语“精忠报国”,出自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编撰的小说集《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岳飞精忠报国,父子就戮。” 还有一处就是清朝钱彩创作的话本形式章回小说《精忠岳传.第二二回》:“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此外,宋高宗曾御书“精忠岳飞”,并制成锦旗一面,赐予岳飞作为军中张挂的大纛。

从语义方面分析,精忠是评价和褒奖的用法;尽忠则是对行为方式的要求和勉励。如果将精忠用在行为方式要求上,可能会导致偏离中庸之道的极端情形出现。

【评析】

从忠字语义上看,所指是尽心做事、尽忠职守、知无不为。尽忠报国释义为竭尽忠诚,报效国家。忠义二字常常组合在一起使用并作为一种对人的褒奖,意思是做人做事能尽心力、合义理。这里的义理指的是“道德公理”。所以,对“尽忠报国”完整的理解为合乎道德公理(善和中庸及五常)的尽忠职守,知无不为,义无反顾,竭尽忠诚以报效国家。

岳飞曾以东汉末三国时期关羽、张飞自勉:“一死何足道,要使后世书策知有岳飞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金驼续编。卷二十八》)宋宁宗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儒略历1206年),金章宗写诏书招降吴曦时说:“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且你自己评价一下自身能否比得上岳飞?岳飞这样的威名战功,南宋北金之人全都知晓;结果有朝一日被宋廷猜忌,就被杀且连累亲族,难道这还不可怕么!)金国皇帝于此直接承认岳飞的战力和威名。何铸与万俟禼在面对构陷岳飞的冤案中就做出了不同的良知选择,所以说,尽忠只是事情的表面,真正拷问的还是人对良知的坚守。

随着人类道德水准的下滑,对忠的理解发生了较大的偏移。不再是以道德公理作为衡量事情或行为的基准。有这样一种说法:以立场定是非,还是以是非论立场?更多是站在利益角度去考量得失。有非议者说这是愚忠,其实不然。作为朝廷重臣,按照道德公理去做是真正的忠,因而尽忠职守、一心一意抗击外敌;当自己被莫须有的猜忌面临危险时,堂堂正正的义无反顾、临危不惧。对那种因个人利害而改投敌国或起兵作乱的行为,或者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伪忠,仅从个人道德方面论也是偏离了传统的价值观。

历史就如一集集、一幕幕的连续剧,每个人都在其中出演一个现实中的角色。事情和剧情的发展演绎都有一定的安排,个人也无力改变,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所能秉持和坚守的就是忠于善和中庸的价值观,对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尽忠职守,尽心尽力;对可能遇到的福祸不迎不拒,“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部历史剧总有终场的时候,只有守住良知和道德的人,才会迎来黎明的曙光(佛法之光)。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