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3年07月04日】
【原文】
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
【注释】
毛义捧檄:孝子为母出仕为官的典故。东汉的毛义为了养活母亲,接受官府檄书的征召去做官。母亲过世后,他就毫不犹豫辞官回家了。毛义,自幼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年少便为他人放牧为生,箪食瓢饮,奉养其母。母病伺候汤药,曾割股疗疾。遂以孝行称著乡里,举为贤良。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
闾:古代里巷的门。
陟岵陟屺[zhìhùzhìqǐ]:登上有草木的山瞻望父亲,登上无草木的山瞻望母亲。陟,由低处向高处攀登。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见《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遥望母兮。”
【译文】
毛义捧着仕官的公文而高兴,为的是母亲在世,让母亲快乐,等母亲不在了,便辞官而去;韩伯俞受了杖责忽然哭泣,这是因为感受到母亲年老体衰,责打无力,打在身上不觉疼痛。慈母盼儿归来,有时站在门口有时站在巷口张望等候;游子思念双亲,也会屡屡登山眺望故乡,只因母子情深。
【点评】
这期内容,突出母子情深。目的还是教导世人,亲子之间要做到母慈子孝。因孝子难得,这里的两位孝子,毛义为官,不为个人仕途,只为奉养母亲,孝心纯良,虽不能与为国尽忠的大孝相比,却也体现了善良的天性,懂得爱惜母亲,奉养母亲,毫无私心杂念,若世间为人子女的,都能如此,家家和睦,天下也就太平了,所以,孝道,是仁善的开始,是古代看得最重的人伦道德的教育。
而伯俞受罚被打,更了不起,不仅不怨恨母亲,反而觉察母亲打自己不再感到疼痛而担忧母亲年老力衰,可见他心中时时关怀母亲,疼惜母亲,秉性纯善,根本不在意母亲的责打。这样的发自内心的孝,是很难做到的。
而母慈,原为天性,最难做到的是情中有义,莫要溺爱,要处处留意教导儿女是非善恶,做人的道理。犯错给以一定的责罚,让儿女改错归正,也是慈爱的另一面的体现。这样的母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慈母。强调母亲要理智,要做到慈爱中不忘严格教导。所以,虽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母爱情深,更有推己及人,劝儿忠义侍君的贤明。
战国时王孙贾的母亲以自己不见外出的儿子归来就会坐立不安,倚门等待的担忧,晓之以情义:亲子关系如此,君臣也要如此,劝导儿子也要这样真心关怀、忧心自己侍奉的君主,君主不见归来,不知担忧其下落,便是无情无义,不配为人,在大义面前,这位母亲懂得推己及人,这才是伟大母亲的慈爱,虽心疼儿子,却在大是大非面前,懂得道义取舍,爱而无私,令人敬佩。
所以,慈母以严为贵。爱而不过则平,平则安。
【故事】
(一)伯俞泣杖 哀母年老
韩伯俞,汉代梁州人。生性孝顺,能先意承志,所以深得母亲欢心。只是母亲对他十分严厉,尽管对他非常疼爱,但是偶尔也会因他做错事而动怒责罚,用手杖打他。
每当这时,他就会低头躬身,心甘情愿默默地等着挨打,没有任何分辨,也不觉委屈哭泣。只想着赶紧让母亲消气,等母亲打完了,气也消了,他才和颜悦色地低声向母亲谢罪,母亲见儿子知错了,自然就转怒为喜了。爱之深才会责之切,责罚不过是太过在意儿子,怕他走歪路罢了。伯俞对此内心非常清楚,对母亲的责打毫无怨言。反倒担心母亲气坏了身体,所以从不以言语为自己分辨。
可是到了后来,有一次,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杖打他,但是由于年高体弱,打在身上一点也不重,感觉不到疼痛。伯俞忽然哭了起来。
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愈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此知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今天母亲打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足见母亲已筋力衰迈,所以心里悲哀,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韩母听了将手杖扔在地上,长叹一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一段佳话,母子情深,感人肺腑,跨越古今,依旧令人动容。(据汉.刘向《说苑.建本》)
(二)慈母倚门 不忘忠义
儿行千里母担忧,道尽了慈母之爱。然而在战国时期,王孙贾的母亲,不仅日日倚门盼儿归来,还能将心比心,劝儿忠义侍君。
战国时期,齐国宗族王孙贾,十五岁就被召进宫当齐闵王的侍臣。他母亲很疼爱他,每当他入朝应差时,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如果王孙贾回来得迟了,他母亲就会焦急地倚在门外等候。非常担心。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上将军乐毅率兵讨伐齐国,并很快攻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闵王无奈离宫出走,逃到了莒城。这天,王孙贾正好不在闵王身边侍奉,听说闵王出逃,无处追寻,只得回家。
母亲见了,问道:“燕军攻破了城,你不跟着大王保护他,回来干什么?”王孙贾神情沮丧地说:“我没有在大王身边,不知现在大王到什么地方去了。”母亲听了非常生气,责怪他说:“你每天早出晚归,我倚门倚闾而望。现在你是大王的侍臣,他出走了,你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既然如此,你还回来干什么?”
王孙贾听了母亲的话,感到十分惭愧,自己的确对君主的死活并不十分在意,所以才没有心急如焚,马上去打听闵王的下落。母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才醒悟过来,赶紧离家寻找君主,当他知道闵王已逃往莒城,便急忙赶去。
他刚到莒城,听说闵王被前来“援助”的楚军将领淖齿杀死了,王孙贾满腔怒火,在市中心登高振臂高呼:“淖齿乱我齐国,杀我君王,此仇不共戴天!愿意和我一起去杀淖齿的,袒开右臂跟我来!”莒城的军民听了,纷纷袒开右臂,拿起武器,在王孙贾的率领下冲进楚营,杀了淖齿。
不久,他们在城中找到闵王的太子法章,拥戴他为国君。王孙贾因为有功,被新君齐襄王封为大臣。没有母亲的贤明,就不会有王孙贾青史留名的功德。
(事据《战国策.齐策六》。后以“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