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对古琴文化的一点了解和感慨

拂晓


【正见网2024年06月28日】

 

那些从前的故事,相传的文明,总是给我们一种感动,想要追寻,想要理清。愿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再次发扬,再筑辉煌!

(一)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为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之一种,相传为伏羲氏所创。

蔡邕善鼓琴。东汉蔡邕(蔡中郎)所著的琴学专著《琴操》序中讲:“首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又有《琴当序》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琴当序》是什么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没有查到。但不管怎么说,一弦还是五弦?我这里还是认定为伏羲首创。

这表明,古琴是本次人类文明最早的乐器。或者说他是史前的东西,流传下来了。

为啥又叫瑶琴?因其“乃瑶池之乐”。瑶池,位于昆仑山上,为西王母居住之所。那也就是说,那时在那里抚琴奏乐时,用的就是这种古琴。

古琴初为五弦(五弦琴),后为七弦(七弦琴)。

古琴音域宽广(达四个八度以上),音色优美而动听。其粗弦,音调壮烈而铿锵,志气恢洪而舒畅;其细弦,音调清幽而扬扬,余音悠悠而绵长。

通过各种不同的弹奏手法,古琴的表现力相当丰富。

古琴位“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中华文化中地位颇高,自古以来乃是宫廷及众多文人墨客随身之乐器。而练习和弹奏他的同时,兼之也是很好的修行。自古华夏多文武双全之士,因此也不乏武将弹之爱之。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段“知音”的佳话,那是非常感人的故事。

古瑶琴,他既是美妙的乐器,又承载着超过五千年的文化。其妙音,其佳话,令人无不欢娱与向往。

(二)伏羲创古琴

主要观点认为圣人伏羲距今大约七千年左右,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我们常听说“三皇五帝”,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而三皇有众多说法,有说伏羲为三皇之首,本文不做讨论。

著名的八卦就是伏羲所传。相比黄帝开创华夏五千年文明和仓颉造字,古琴早已有之。(编席也早已有之)

伏羲距黄帝两千年之久,这期间的历史几乎没有什么记载,因为没有文字,似乎仅有的是些口耳相传吧?也寥寥无几,的确是个难解之谜。

根据以往文献看(未详查),古琴的制作与现代的制作不尽相同。特别是他的发明,可以说处处体现了华夏神传文化的特点。

在明末作家冯梦龙先生的《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有关于古琴的发明与制作细节,是借钟子期答俞伯牙所问写出来的,内容如下:

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略有删节)。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制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羑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仅此一段,便包含无尽之中华文化暨古琴文化的内涵!读者不妨一一品嚼。

有时我想,为何先圣能创造出如此美好的乐器来?那一定是基于对自然界的观察、感知与各种体验,启而发之,善而用之,发明造物。当然,从法轮大法中我们得知,那一定是在记忆中有这样的记忆与痕迹,是作出这样成就的深层原因。而这记忆,不止是前世、前多少世的痕迹,很可能更有天国世界的记忆。天国世界的乐器是什么?有没有这样的神乐?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什么是神传文化!

《神韵》艺术团的秀,那展现的是“共产中国之前”的五千年历史文化,是传统中华文化,也叫神传文化。那么,他一定透射出天国世界的韵道?所以,是真正名符其实的神韵!

有人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有深厚根基的,我很赞同,他的内涵是深远的。

而反观现代科技,它排斥神,谈不上什么根基,它不是神传给人的和正常人类的文化,它是外星生物带来的科技(外星生物控制人的思想)。它很“尖端”而且还在发展,但却是畸形的文化科技,是恶性的危险的科技。而神掌握的科技才是最高的,而且是良性循环的。

(三)古琴的构造

上面钟子期的应答,也简明扼要道出了古琴的结构,如龙池,凤沼,玉轸,金徽,五弦等等,当然还有头、尾、项、背、腰、腹等。

而琴弦,则为蚕丝织成,故称“丝弦”,与现代琴弦材料不同。

古琴的结构,各部分自有各部分的功用。比如如何的拢音和发放?产生什么样的音色?就得靠龙池、凤沼、琴腹、面板、底板,以及材质等决定,靠面板和底板的厚度与形状决定,同时又得靠相互之间的距离与位置关系决定。等等,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技巧、技术参数等复杂的问题,而古人则能巧而定之。本人是外行,只是一个提及,它需要专业人员正确和详细的解读。

从琴弦材质来说,本人认为当属古丝弦最为合适。

要弹奏出高超美妙和动人的琴声,还需要正确娴熟的指法,杰出的曲谱,也包含弹奏者的情绪、心境及身体状况的佳境,更包含着弹奏者健康的道德与精神境界。

所以说,这是一个“人——琴”合一的、协调的综合效应。

(四)现存的琴谱、琴曲、琴歌及古琴

据维基百科: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现存最早的琴谱是《碣石调·幽兰》,最早的琴曲是《广陵散》,最早的琴歌是《古怨》,最早的古琴是唐代制作的,有二十把,据说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关于曲谱,我仅知道今天使用的是简谱和五线谱,但不同的乐器可能还会有不同的记谱符号。而古琴是如何标记琴谱的呢?我们不知道文字出现以前是怎么做的,有没有记录的方法?亦或口传心授?我们只知道古琴谱是后来出现的。

最早的古琴谱是以文字详细描述音高、节奏、指法、弦序和徽位的方法,叫作“文字谱”。人们猜测文字谱可能是由战国时代雍门周创制。

现存最早的古琴谱,也是唯一的文字谱为唐代的《碣石调·幽兰》,收藏于日本。

盛唐时期曹柔发明了“减字谱”,它是把文字谱改造和精简而来。减字谱只记录指法、弦序和徽位,不记录音高和节奏。减字谱沿用至今。

也有学者认为减字谱早在三国时代便已诞生,为曹植所创。

虽说是汉字记谱,但它的每一个“字谱”并不是通常的汉字。它的每个字谱是由汉字或偏旁部首或一笔,以及一至七的汉字数字构成的,也没有读音。依照每个特定的字谱,就能弹出一个确定的音。学减字谱并不难。

看来古琴的记谱,也难不倒古人,就连音高与节奏也是有文字记述的。

而更珍贵的,也许是面对面的跟师父学练,以及心领神会吧?

(五)美琴妙音感生灵

上古时期,舜令人作《大韶》乐舞九章。九章《大韶》演奏完之后,有凤凰前来朝拜、起舞,百兽也都欢跃起舞。约两千年后,孔子欣赏了《大韶》乐舞。欣赏之后竟然心旷神痴,口不知味,整整三个月尝不出肉的滋味来,于是感叹道:“《大韶》之乐,尽善尽美!”。

百兽欢跃起舞:美妙的音乐引起百兽的欢跃,因而足蹈头摇,状态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所以称为起舞。

虽然,我们不晓得《大韶》之乐以何种乐器演奏,但是依古琴的悠久历史来看,恐怕是少不了的。

瑶琴弹至尽善尽美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美乐的好处由此可见矣!

(六)谁人辨得伯牙琴?

俞伯牙欲试钟子期,便问道“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巍峨兮!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

妙哉,伯牙琴!善哉,遇知音!正是:

高山流水声声然,听琴懂音是何缘?千古佳话话知音,知音方与知音谈!

画外音——

行文至此,意犹未尽。所以有下面几句感言与忠告:

当年,子期能辨伯牙琴,谓之知音。而今,伟大的佛法,法轮大法传世已三十二年,有缘人、“知音”者,纷纷相继而来,得法修炼,又不断慈悲相告世人:这是万古难遇的机缘。

朋友,你可知这“高山流水”是何音?他可是创世主拨动的法音!他是唤醒你记忆的大音!他是末后能使你得救的洪音!你知音吗?

在这嘈杂的乱世中,你辨得出这真、善、忍的圣音吗?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