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5年08月18日】
隋末大乱之后,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为了鼓励百姓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恢复了被废弃达数百年之久的“籍田”仪式。所谓“籍田”,是指在春耕开始时,国君亲自下田,手执农具,牵引耕牛,象征性表示自己在耕作,鼓励百姓重视发展农业。《旧唐书》上记载,贞观三年正月,唐太宗率文武百官祭祀后稷(传说中的农神,周朝的始祖),然后手执农具,下田耕种,百姓围观者甚多,莫不感到惊奇、兴奋。太宗此举,具有提倡举国上下尽力农耕的作用。
太宗为了鼓励农耕,在宫苑里亲自种了三亩多庄稼,按时下田除草耕耘。他虽然日理万机处理国事,仍然抽时间农耕,这就不仅仅是“籍田”仪式了,这在历代帝王中实属罕见。太宗是文武兼资的帝王,却不是种田高手。他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田,到头来的收获,只有农民半亩地的收成,而自己已感到劳累不堪。为此他深有感触的对劝课农桑的官员说:“农夫实在太辛苦了,最近听说每斗米才值四钱,我深感忧虑,担心那些没有远见之人,看到无利可图,不愿吃苦耕田。倘若放松农耕,遇到水旱灾荒,又要受饥挨饿。你们要派官员到田头垄间去,劝勉农人发展农桑,不能有丝毫懈怠。而且告诫州县官吏,下乡巡视,绝不许农人迎送,破费款待,否则不如不去”。
唐太宗通过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感受到务农的艰辛,由此体会到百姓的疾苦,主张发展农桑,制止官吏扰民,这对于高居九重深宫的帝王而言,是非常罕见而高贵的品德。
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生疾苦。若遇天灾水旱,他忧心如焚,祈祷上苍为民求命,甚至表示以身殉天,免除百姓灾害。他亲自吞蝗一事,催人泪下,感动天下臣民。
故事发生在贞观二年,长安一带久旱无雨,田地龟裂,庄稼难种。百姓挑水抗旱,历尽艰辛,好不容易播下谷种,经过精心护育,终于丰收在望。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蝗灾又起。漫天蝗虫转瞬间将田中庄稼饱食殆尽,农人放声大哭,整个长安城陷入惊恐不安之中。唐太宗接到地方官员的奏报之后,迫不及待的视看自己所种之田,只见蝗虫结队,从天而降,争相咬食庄稼以致颗粒不留。唐太宗见此惨状,悲从心生,珠泪长滚,亲自率左右随从捕捉蝗虫。他捉了几个蝗虫捏在手里,长跪在地,向上天祷告说:“百姓依靠谷物维持生命,你竟然吃掉谷物,这是残害百姓啊!如果上天降此蝗灾,是因为百姓有过而大加惩罚的话,那就请上天收回蝗灾,惩罚我一人。因为我是庶民的君王,百姓有过,全是我一人的罪责。如果说,你这蝗虫是代表上天惩罚下民而有灵性的话,那就吃掉我的心,让我死去,为民赎罪,千万不要再残害百姓了。”祷告完毕,太宗张嘴就要吞蝗。左右随从一见太宗真要吞吃蝗虫,既为太宗爱民之心所感动,又为太宗的健康担心,一起跪倒在地,请太宗千万不要这样做。太宗毅然说道:“我本来就希望上天将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生什么病呢?”不顾左右苦苦相劝,一口将手中蝗虫吞入腹内,然后起驾回宫。
说来也真是神奇,太宗吞蝗后,不但没有生病,反而神清气爽,更加健康,而京师一带的蝗灾也就此消失,百姓们无不拍手相庆,感谢太宗的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