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6年01月30日】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无锡商人,携三百两银子在淮海间买货。船过丹阳,见岸上一客背大包袱,急呼搭船,商人让停船相接。船主摇手说:“此地盗贼最多,别被拖累了,还是别管闲事吧。”商人坚持,船主不得已停船,让那客人上船住在后舱。船到丹徒,客人背着包袱出来,说:“我是来丹徒访亲的,现在已经到了,我要走了。”向商人道谢而去。一会儿,商人开箱取衣服,发现箱中三百两银子都变成了瓦石,知道被那人偷换,懊恨不已。
这时天下起雨来,越来越冷,又起逆风,船不能進。商人想银子已经被偷,无法买货了,不如先回家,再做打算。于是呼船主返回,答应仍给他们原定的价钱。船主答应了,于是顺风张帆而归。
船过奔牛镇,又见有人背着行李立在雨中,全身淋漓,大呼搭船。船主细看,就是那个偷银子的人,急忙伏在舱内,让水手去接他。那人不曾料到这条船这么快会回来,天晚雨大,急不及待,把行李先交给水手,自己跃身入船舱,忽然看见那商人在船上,大惊狂奔入水,不知去向。
商人打开那包袱看,原来的三百两银子尚在,外有一百多粒珍珠,价可千金,商人从此成了富人。
(出自《北东园笔录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