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炼人的角度评析《西游记》(三)

金弓


【正见网2006年03月24日】

常人中有句成语,叫做心猿意马,被当作想入非非或是思绪万千在常人中用。在《西游记》中却是指悟空和龙马,暗示玄奘的修炼不能放走他们,否则就在常人空间中表现的是入不了定,清净心不够;而在另一空间的表现就是玄奘因为自己的执著心没去或者悟空的执著心没去而使师徒暂时分离。

悟空刚上路便遇到了所谓的六个强盗剪径,代表着修炼人必去的六个心:喜、怒、哀、思、欲、忧。悟空将其除根,玄奘却不忍,教导悟空。玄奘本可善言相劝,与悟空说明修善的道理,但一是此六贼其实是执著心在另外空间的体现,就象业力一样,是不容留情的,二是玄奘一番教导中透着很强的顾虑心,并不是纯正的善心,再加上悟空虽惩恶扬善,毕竟尚存执著,“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造成了师徒二人第一次分离,第一次被放了心猿。

幸好悟空悟性好,被龙王用圯桥三進履的典故所感,决心还是回去保唐僧继续修炼。而玄奘这边受了观音菩萨的金箍和紧箍咒,以便今后降伏悟空。果然悟空归后便吃了苦头,收起了一片狂妄之心,死心塌地奔西而行。而玄奘这一“对恶行善”的心,也使他在后边的路上一次次吃尽了苦头。

后边收服龙马时,也是因为悟空狂傲心盛,不报姓名和来由便与龙太子争斗,白白添了一难。待菩萨来助悟空降龙时才将此理讲出,使玄奘也收了“意马”。

悟空最初就是因为起了显示心被须菩提祖师赶出师门,这次又是在观音院向人家显示锦役袈裟,吃了大亏,被黑熊怪盗了袈裟。同时金池长老的佛口魔心也是害人害己,丢了性命,赔上寺院,半途而废,又堕轮回。真是执著心一起,立刻招来魔。

当菩萨下山随悟空来熊洞降魔时,按着悟空的主意要变成苍狼怪。变后悟空贫嘴道“还是菩萨妖精,还是妖精菩萨?”,菩萨笑着点悟他:“菩萨妖精,总是一念。”可见修成佛还是堕为魔,还是人自己说了算。一念之差便有不同的结果。

八戒既收,色心不改。贪吃偷懒,牢骚满腹,全然不像修炼人的样子,叫人给他捏一把汗。悟净在流沙河皈依,加入了取经之路。为了试探师徒几人的心是否坚定,黎山老姆随三位大菩萨变化成富庶的寡妇孤女之家。在黎山老姆变成的寡妇提出招亲之事后,各人之心立刻昭昭:三藏取经之心虽如磐石,怕心顾虑心如影随形;悟空天生毫无色心淫欲,且明知此事为菩萨欲试探各人之心所安排,更无他意;沙僧神通有限,根基一般,但修炼之心坚定无二;只有八戒既存色欲,又贪富贵,且少勤勉,最终摔了个大跟头。

来到五庄观又历了一大劫,但还是与执著心未去有紧密关系。五庄观观主是道家一位道行很深层次很高的真人,悟空却未听说过,因而一开篇便因狂妄埋下了祸根。而三藏的怕心顾虑心也成了导火索:因为不敢吃人参果而导致徒弟偷人参果。八戒的贪吃更是火上浇油,让悟空最后偷了人参果。既偷了人参果,三人本要抵赖,三藏一番善言使悟空回心转意,承认了错误,却因粗心大意引起了果数的误会,引得道童破口大骂。其实还因悟空忍性太低,受不得一点委屈,否则何难之有?后断了仙根,罪上加罪,取经人又不承担责任,想要逃走。待镇元子归后,按理将四人擒回等待处罚。这里要交待一句,镇元子是得道真人,并不是象电视剧演的那样一怒之下要报复三藏四人,而是乐呵呵的听完道童讲述,不动气而为的。而他所作的也是符合常理的:做了错事就是要还,拔了仙根就是要医。他只是维护他那个层次境界的理而已,而不象常人想的那样。当悟空借观音之法力医活树后,镇元子立刻履行诺言,与悟空八拜为交,也让悟空明白了不能忍的严重后果。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