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三人行,必有我师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6年08月18日】

编者按: 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子曰:“三人行(1),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
(1) :走路。

【译文】

孔子说:“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评析】

孔子随时随地都用心观察别人的言行,以求進步。他认为身边的人,必定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也就是说当看到别人的优点、良好的品德行为时,要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也要向内找找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或类似的行为,若有则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古今知识分子极力赞赏的座右铭之一,对于我们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增长知识,都是有指导作用的。

【类似语词】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延伸思考】

(1)如何在身边的人的身上找到可以为师的地方?
(2)请举例说明,同侪中或亲友中值得学习的好表现。
(3)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点与缺点?
(4)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说故事时间】

晏婴,字平仲,人称晏子,春秋时齐国人。他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相国,以节俭、身体力行为齐国人尊重。晏婴去世后,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传世的有《晏子春秋》,由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当晏婴为齐景公的宰相时,有一天晏婴出门,他的车马刚好路过马车夫的家,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看她的丈夫。她那为宰相驾车的丈夫,坐在华丽的车盖下,赶着马车,神气活现、得意扬扬,一副骄傲自满的样子。

等到车夫回家后,妻子请求离去,再也不想回来了。车夫问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长,却当了齐国宰相,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今天我看他的时候,志虑深远,不时有着谦虚的神情。你身高八尺,只是人家的车夫,却自鸣得意,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离开你的原因。”

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车夫驾车的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子观察到车夫的变化后,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何在,车夫便如实地说了。

晏婴赞赏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的精神,认为是一个值得任用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齐国的大夫。

原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史记・管晏列传》)

【故事讨论】
故事中的车夫前后表现如何不同?改变他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关键原因是懂得内省、容纳妻子谏言、学习谦虚、见贤思齐等

【课后学习】
当一个人愿意放弃自以为是的“成见”、“观念”或“缺点”时,结果往往获得更多,故事中的车夫就是这样的例子,(他后来成为一名齐国大夫)。你在生活中有此经验吗?或者请您举别人的例子或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和大家分享!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