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者修行(篇三): (四) 不争之德

张春雨


【正见网2006年08月12日】

(四) 不争之德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如果懂得命理时运,就会知道,争夺者,徒然也。从生活质量的角度讲,争夺会使矛盾丛生,心境不佳。同行是冤家,同伴是仇敌。无形的在企业运作中,增添了不少对手,及其所造成的有形无形的麻烦和阻力。

依据相生相克的道理,我们不去用心争夺的话,别人也就自然没有了敌意和对手。企业的运作,自然减少了很多的磕绊和烦扰。这个是一般人难以理解和难以做到的。

同时,不争者王天下,没人能够争得过他。

把眼光放在对手身上,免不了凡俗小家子气。做产品怎么令客户满意,搞实体怎么对社会有益,一群人效力在我们的门下,自己不但不可盛气凌人,而是有刻刻如履薄冰之忧,怎么让他们劳作的愉快舒心,怎么使他们得到精神的充实和财富的宽余,此乃治者的本份天职。此乃道德王侯的修养与气概。唯此,方能挥洒手笔于天地间,运天地正气于人道,正行人道一生无悔。

“不尚贤,使民不争”。这是老子的又一论述。

竞争意识的引進,害大于利。

其实,不去鼓励争夺,名利欲望的驱使下,都已经使人明知不可得而为之了,再去鼓吹竞争?雇员间的矛盾怎么调和?员工默契协作怎么达成?争夺比拼之风盛行,是企业文化中的一大弊漏。是在不知不觉中毁坏健康团体的氛围。

盛行德风

治者的思想,对下属影响非常大。不管是有意无意的,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如果有意的对下属施加适当的世界观影响,塑造预期的团体文化氛围,是管理者不容忽视的。

前面讨论的很多,大多属于治者修身范畴的内容,那么,以这样的思想作为基调,教化员工可不可以呢?完全可以吧。那么,这也是在培养健全人格的职工群体。

其实,系统的以儒家的思想给企业文化定调,是比较适宜的。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恭谦宽敏惠。真的形成这样的团体文化,不是再好不过吗?

忠义,克职,秩序,礼敬,谦和,修养,这些不是管理者梦寐以求的文化氛围和员工素质吗?相信,儒家思想是能够成就这些无形资产的。

其实,把企业文化说成是无形资产,比较恰当,只是有的企业在这方面是负债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企业的活力,断送企业市场。

身教为先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样的道理不算高深,但却往往容易被忽视。无论是培植企业文化,还是严格规章制度,以身作则是必不可少的。

正己身无不是成功治者的要诀。

取人以德

现代社会,人才录用过分强调能力,一旦找取了专长人员,必施厚薪以报。如果再施教一些新观念、新思维,也就基本完成了人才战略的大体过程。而现实是,怀一技之长者,常常是在骑马找马的活思想作用下,使社会人才流动很大,同行之间不断挖人才墙角,企业彼此造成不小的损失。或者,被委以重任者,常常做出顺手取利的乱纪现象。

一个被时代忘却了的取人经典是这样。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孔子对曰:“无取健,无取詌,无取口啍。健、贪也;詌、乱也;口啍、诞也。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 信悫(que\ 诚实、谨慎)而后求知能焉。士不信尒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尒(er 靠近)也。……”(《荀子·哀公篇第三十一》 )

马服而后求良,人悫而后求智能。记住吧,那些张口闭口不离经纶的管理大师。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