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6年10月18日】
范仲淹(989-1052)晚年被贬之后,用自己多年的俸禄积蓄在故乡苏州买了一千亩良田,用收来的租米赈济同族中贫困的人。有人很不理解他的做法,就劝他说:“你这样做,让子孙后代怎么办呢?他们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怨恨你的。”
范仲淹叹了口气,说:“如果他们真的怨恨我的话,那他们也是太不了解我了。我给他们留下的是更宝贵的财富啊。”
那人就问道:“到底是什么财富呢?”
范仲淹回答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立下了志愿,要以天下为己任。但是长大以后,考中進士,做了官以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或者是仕途不顺,或者是困于地方难以施展才能,或者是官职太小而难以進言。后来虽然得以主持改革吏治,但是也因此而获罪,被贬谪到邓州。我的朋友腾宗谅因为得罪了一些宦官,A人,也被贬到岳州。他处理政事之余重修了岳阳楼,请我做一篇记。我当时很痛快的答应了。”
那人插口说:“就是先生那篇众口传诵的《岳阳楼记》吧!先生写的实在太好了,尤其是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真是警醒人心啊。”
范仲淹说:“这就是我当时所想的啊。如今天下百姓却仍然是无乐可言,但是我却已经老了,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实现自己年轻时立下的宏愿了,现在我所能做的就只有尽自己所有的能力赈济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