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6年10月21日】
一、汉字是生命的奇迹
历史上的人、事、物,总是循着成、住、坏、灭的规律在循环着。文字也不例外,西元前三千多年的巴比伦“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都曾在人间大放异彩,却在一千多年前悄悄的走下舞台,成为了博物馆中的古董。而比较年轻的拉丁文、希腊文等,虽都曾经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到如今都早已奄奄一息了。
汉字从殷商甲骨文距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些甲骨文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的方法,早都已齐备,是一种完全成熟的文字,离草创时期已经很远了。但在走过的长远生命中,历经了许多的风风雨雨,象元朝蒙古人对汉字的恣意践踏,满清因“文字狱”而掀起残酷的诛杀,到近一百多年来,知识份子把汉字视为腐败落伍的根源等等。尤其中共邪灵更以国家政策来消灭汉字,1936年其过世的党魁毛泽东说:“我们要建立社会新文化,我们非废除中国方块字不可”。1951年又说:“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的共同方向─拼音化”。“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应先简化汉字”。
再加上西洋拼音文字,挟着科技、武力,扑天盖地而来,在这样的狂风暴雨中,汉字无声的承受一切的责难、毁谤,它不加辩驳,也不畏缩,默默地展现着自己坚韧的生命力。,如今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汉字热”,如潮水般锐不可挡,汉字在世界舞台又重新展现他的光彩。汉字跨越生老病死的规律,展现生命的奇迹!
二、汉字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的承传、发扬,最好的媒介就是文字。中华文化连绵五千载,博大精深。几千年前的中医、科技,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博大的胸怀等等……,这些文化的结晶,都是靠着汉字来承传宏扬。打开汉字这扇门,你才能看到中华文化的堂奥。汉字不只是语言的记录,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存亡与荣辱,也承载人民的血泪和欢乐。记下圣贤的无尽智慧,也记下暴君的胡作非为。汉字因承载中华文化而丰富,中华文化也因藉汉字而宏扬。日本、韩国、越南因使用汉字,深受中华文化薰染。几千年来汉字和中华文化总是携手同行的!
*一个汉字、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的组合,来表达语言的声音,字义来自声音。若语言声音改变,字义随之改变,所以字母本身并没有独立的意义。
但一个汉字可有不同的念法,山东人有山东人的念法,客家人有客家人的念法,台湾人有台湾人的念法,而意义却是一样的。汉字有这样的特色,所以能凝聚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种族形成了中华文化。
拼音文字只是一个符号,意义随着声音和环境而改变。而汉字是一幅图画,图中的每一部分是有意义的。随着时代不同,解读的意义也会有差异。但基本上,汉字笔划的意义是稳定的,不会随声音、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些笔划当中,可以看到造字时代的社会情况、经济活动、文化思潮……等等,所以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故事。
下面有一些例子,可以来分享我们的看法。
1、“藥”─用音乐治病的故事。
“藥”字是由“艹”和“樂”组合而成的。治病需要药草,神农尝百草治百病,所以“藥”字上面有一个“草”。那底下为何还有一个“樂”呢?难道吃药是快乐的吗?原来这个“樂”不是“快樂”的“樂”,而是“音乐”的“樂”。“樂”在甲骨文【 】是把丝弦绷在木头上的意思,指的是琴、瑟之类的乐器。到了金文的【 】,又在丝弦之中加了一个“白”,这个“白”不是指颜色,而是一只拨动琴弦的工具。
那么“音乐”和“藥”又有什么关系呢?虽然“音乐治疗”在先進国家,早已進入正式的医疗体系,但从汉字来看,我中华民族比世界潮流,还早了几千年呢!
话说上古时期黄帝勤政爱民,被推为天下共主后,却遭受蚩尤不断的挑战,生灵涂炭。蚩尤铜头铁脑,战斗力强,使得黄帝很苦恼。有一天在睡觉时,天帝的使者来入梦,告诉了他一个秘密,说:“用牛皮制鼓,鼓声可克制铜头铁脑。”黄帝醒来后,就立刻召来工匠,制作八十面大鼓。在两军对仗时,擂得鼓声震天,震得蚩尤连滚带爬,而士兵则个个昏死在地上。黄帝看得正高兴时,回头一看,哇!我方的士兵也是奄奄一息!幸好乐师在旁,就解下士兵弓箭上的弦,安在中空的木头上,缓缓拨动着琴弦,奏出如流水般悠远的乐声,抚慰了士兵们受伤的神智,使他们逐渐的苏醒过来。
黄帝因此悟而到用“音乐治病”的道理,所以中医讲 究“五音治五病”,用不同的曲调,来治疗不同脏腑的疾病。所以“藥”这个字,不只见证了古代医药的先進,也说明中医用药不局限于草、木、矿石等物质层面, 而象在精神上的音乐陶冶,心性上的升华等,才是用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当我们时时处在身心安宁,自在祥和时,免疫力就能达到最佳的状态,身体也就能常 保健康了,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上工治未病”呀!
而现在的简体字是把“藥”简为“药”,是简省了笔画,却也把我中华文化中最精髓的部份简掉了。
2、“ 醫”─见证“医学進化史”
“醫”字在甲骨文中很简单,只写作“医”---【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上古时代,部落之间,国与国之间,因为争夺土地、资源,以致经常争战,那时最平常的武器是“弓箭”,士兵们被箭射伤是常事。所以只要能够医治箭伤,从皮肉中取出箭头的人,便是医生。“医”,就是表达了这样一种环境。中间的“矢”,表示射中皮肉里的“箭”,外面的框是“钩钩”的意思,就是说用“钩钩”把“箭”取出来,这就是“医治”或“医生”。
在正体字的“醫”里,“殳”在甲骨文作【 】,是“手拿着兵器”的意思。这里是指“拿手术刀开刀”。
而其中“酉”这部分,在甲骨文作【】,是“酒瓶”、“酒”的意思,就是说开刀时要麻醉,酒或酒精既可消毒又有麻醉的作用。
所以从“医”演变到“医”--就是“中医進化”的历史见证。知道了这些文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就知道,中医绝对不只是现代人所认为的,吃吃草药而已。历史上有名的“刮骨疗伤”,讲的就是华陀帮关公治箭毒的事,华陀那时是怎么医治的呢?答案是:割开皮肉刮掉骨头上的箭毒,当时这么先進的手术,是用“麻沸散”做麻醉剂的。
但简体字又退回到原始的“医”字去,实在失去了太多中华文化中宝贵的内涵了!
3、“家”─古今的“猪”涵义不同
“猪”,在今天好象是骂人的话,代表又脏又笨,但古人在造“家”--【 】这个字时,上面的“宀”,是房子,下面放的却是一只“猪”。“家”,当然希望有自己的房子才温馨,那房子里为什么要放一只“豕”(猪)呢?那“家”不是变成“猪窝”了吗?
中国人从古代就喜欢猪,也喜欢养猪、吃猪肉。中国猪肉的产量是世界第一,猪鬃的外销也是世界第一,其实在古人心目中的猪,是聪明又勇敢的。东北民谣说,“一猪二熊三老虎”,连最凶猛的东北虎都排名在猪后面呢!俗语也说:“打老虎只要胆,打野猪带个板”。“板”者,棺材也。原来打野猪不只要有“胆色”,还要有“舍命”的准备,这点台湾的原住民是深有体会的。原住民如在门口挂上山猪的獠牙,族人路过时都会肃然起敬。因为山猪不是那么好捕猎的,它很聪明,能识破人类的陷阱。猎狮子老虎时,如遇猎人射箭,狮子老虎会逃。但山猪不但不逃,中箭后反而会拚命冲过来,用硬嘴把人或猎狗顶得肚破肠流。所以古人在“英雄豪杰”的“豪”字里,也要放一只“猪”,可见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猪一胎可生十二只,四个月可生产一次,百子千孙,正符合中国人“多子多孙多福气”的观念。“家”字里有“猪”,可见证中国古代社会对“家”的期待,希望是“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勇猛精進”、“家业兴隆”啦等等。所以有“猪”的“家”真好!百子千孙,财源滚滚!
四、结论
汉字承传着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动向,文化思潮,所以汉字笔画当中就蕴藏着无尽的宝藏。简掉了笔画,就剪掉了中华文化中最特殊的精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那些遥远美好的部分,由于缺乏史书的记载,或是超越后人的认识,以致于日渐的消失。象三皇五帝半人半神的故事,大禹治水的努力,中医发达的奥秘,预言算命的神奇,常会被视为迷信或神话而被排斥。而汉字正是时代的见证,透过汉字的研究,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会从汉字的笔画中,印证这些历史上的真相。
例如“为”字,在甲骨文中,是“手牵大象”。过去古人常用中原没有象,来否定大象替舜耕田这件事。从甲骨文的“为”字里,虽无法证明象替舜耕田,但已证明大象耕田的真实。
再如“姓”、“婚”、“姻”等字都用“女”字旁,不就见证,中国也走过母系社会的历史吗?从“医”、“药”两个字,不就能了解古代医学的发达吗?“家”中有“猪”,表达了农业社会的需求,家庭需要生产力,才会壮大。而“家”和“豪”字,则见证古人和现代人对猪的看法很两极……等等。
汉字跨越时空,承传了宝贵的中华文化,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历史和真实,经过研究,将来真相会越还原越多,那时将会有一个丰富、瑰丽多彩的新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经过了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后,现在他又以崭新的姿态,在世界重现“汉字热”,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见证了汉字超越世间成住坏灭的宿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