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4月08日】
《旧唐书》记载:“康国乐,工人皂丝布头巾,绯丝布袍,锦领。舞二人,绯袄,锦领袖,绿绫浑裆哑,赤皮靴,白哑帑。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乐用笛二,正鼓一,和鼓一,铜拔一。”从中可知,康国乐的俗称就是“胡旋舞”,舞的特点是疾转如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作《胡旋女》中说,该舞蹈来自于西域的康居国,舞女是在天宝末年献给唐皇的。《新唐书・西域传》中亦记载,当时的康国、史国、米国(属中亚一带)都曾向唐朝宫廷里送胡旋舞女。 “康者,一日萨末硭,亦曰飒秣建,元魏所谓悉万斤者。其南距史百五十里,西北距西曹百余里,东南属米百里,北中曹五十里。在那密水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君姓温,本月氏人。始居祁连北昭武,为突厥所破,稍南依葱岭,即有其地。”据载,康国“人嗜酒,好歌舞于道。”他们对胡旋舞尤为醉心。清代学者魏源在《圣武记》中考证:“哈萨克左部游牧逐水草,为古康居”。胡旋舞大概就是古代哈萨克人的民族舞蹈。
为什么叫胡旋舞呢?据说是因为这种舞蹈节拍鲜明,奔腾欢快,而且多旋转蹬踏,故名胡旋。唐《通典》卷146曰:“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
关于胡旋舞的舞姿和神态,我们不妨从白居易和岑参的诗歌《胡旋女》中了解一二。
胡旋舞的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在弦鼓声响起的同时,胡旋女双袖举起迅速起舞,“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1),意即象雪花一样在空中飘摇,象蓬草一样迎风飞舞,来回的旋转根本不知疲倦,转啊转啊,转了无数个圈都没有停止。此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2),意即连飞奔的车轮都觉的比她慢,连急速的旋风也稍加逊色。而穿着短裙长袖紧身舞衣、腰间束着佩带、下着绿裤、红皮靴、披着轻柔纱巾、佩带着许多装饰品的舞者,也愈加显的美丽动人。在飞旋的舞蹈中,观众已经是“万过其谁辨始终,四座安能分背面”(3),连观者也眼花缭乱,分不清楚胡旋女的脸和背了。在新疆龟兹和敦煌的石窟壁画中,有大量的旋转舞女形象,她们两脚足尖交叉、左手叉腰、右手擎起。全身彩带飘逸,裙摆旋为弧形,十分美丽。
那么,胡旋舞的舞者究竟是在地面上、圆形的地毯上还是在圆球上舞蹈呢?《新唐书・礼乐志》记载:“胡旋舞,舞者立球上,旋转如风。”唐段安节著的《乐府杂录》也说:“胡旋舞居一小圆球于以舞,纵横腾掷两足终不离球上,其妙如此。”但元、白二诗中描写的胡旋女是独舞,是在地面上進行的,并没有提到立在球上表演。或许胡旋舞的表演形式并不止一种,前一种可能加入了一些杂技技巧。宋代《太平御览》说胡旋舞是在一小圆毯子上跳的。在地毯上跳舞是西北少数民族的习惯,所以也不能排除胡旋在毯子上跳的可能性。
史料载,胡旋舞从西域传入中原后,成为当时最受人们喜爱的舞蹈之一,大约五十年的时间盛行不衰。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宠臣胡人安禄山最擅长舞胡旋,据说杨贵妃跳的胡旋舞变化多端,令玄宗为之倾倒。可见胡旋舞男女都可以跳。有独舞,也有三、四人舞。不过,唐朝汉人女子能跳胡旋舞,汉人男子中有身份的人一般不跳。
注释:
(1)白居易《胡旋女》。
(2)白居易《胡旋女》。
(3)元稹《胡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