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6月24日】
以洞奇、石怪、山幽、水秀闻名,并被誉为“仙游胜地”的金华山位于浙江金华城北,它绵延79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200米,如今分为溶洞、鹿田、大盘、黄大仙、尖峰山、大篑山、鹤岩山、后园等9个景区。宋元右六年,婺州太守在金华山的北山上祈雨,该山从此名声大振,成为天下名山之一。
金华山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在历史上就是修道之人游历或修行之所。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东汉时期的皇初平。根据东晋葛洪写的《神仙传》记载,皇初平是丹溪人。十五岁时,他放羊时遇见一位道士。道士见他善良谨慎,就把他带到浙江金华山的山洞里去修炼,一去四十多年,他也不再念家。初平的哥哥皇初起,见弟弟放羊不归,就進山寻找,找了多年都没找到。
后来,初起在集市遇见了一个道士,就向他打听初平的下落。道士说:“金华山中有一个牧羊童,姓皇字初平,是你弟弟无疑了。”初起于是就跟随着道士,来到金华山里见到了失散了四十多年的弟弟。兄弟俩相见,悲喜交加,诉说着离情。初起问初平他放的羊是否还在,初平说,“就在东边山坡上。”初起就到东山坡上去看羊,没有一只羊的影子,只见一堆白石头。就回来对初平说,“我在东山坡上没见到有羊啊?”初平就与哥哥一道来到东山坡。初平吆喝了一声:“羊起来吧!”转眼之间,那些白石头变成了几万头羊。初起惊诧之余,开始向弟弟学道。后世用的成语“叱石成羊”就是源于这一典故。
修到五百岁时,他们坐在那里,身体能够突然从这个空间消失,大白天走路,见不着影子,面容也长的像孩子一样。初平后改名为赤松子,初起改名为鲁班。后来兄弟俩双双在此成仙。
自皇氏二仙后,有诸多道士在此修行,如后晋著名道士非丘子;亦有修佛之人在此静修。比如《神僧传》记载,南朝高僧释慧约就曾来到金华山修行。慧约十六岁时出家为僧,十七岁拜慧静为师,跟随他住在剡州的梵居寺。慧静圆寂后,慧约继续在此修炼,后来不再吃粮食。南朝齐太宰文简公褚渊,遇疾白天睡觉作梦,梦见有天竺僧人说:“菩萨当至。”于是他派人寻找有德行的人。不久,慧约来到,褚渊的病立即就好了,因此请受五戒。
后来,慧约来到金华山修行,有时停留在赤松涧。当时有个叫丁德静的道士,在居所暴亡。人们传说,是为山精所杀。长山令徐伯超马上请慧约移居于此,不久神魅弭息。后来慧约白天静卧时,见二青衣女子从涧水中出来,行礼后忏悔说:“因为夙障深重,堕此为水精,昼夜烦恼。”慧约立即为她们授以归戒,自此该地的灾怪永绝。
大同元年八月,慧约涅~",异香满室。涅~"前,他对弟子们说:“我梦见四部大众,幡花罗列,空中迎我,凌云而去。福报当讫。”
因为有众多的仙家在此修行,自然有很多仙迹的存世。
皇氏二仙当年生活过的洞穴后被称为“二仙洞”。洞口海拔373米,洞内有石花、石笋、石钟乳、石幔、瀑布等,其中“黄帝散花”(金华名称的由来)、“群羊迎客”、“轩辕宝伞”、“兄弟相聚”、 “初起角尺”、“二仙笔架”、“二仙棋盘”、“水晶宫”、“二仙梯田”、“大仙花生”、“金华佛手”、“七龙仙瀑”等景观,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充满了仙家之气。此外,金华山上与二仙有关的仙物和仙迹多达100多处。
离“二仙洞”200米左右的地方是双龙洞。其洞口海拔为520米,洞口右面有一条青色龙状钟乳石,有鳞有爪,形象逼真;左侧则有一条黄色钟乳石,呈俯伏状,因此该洞被称为“双龙洞”。洞有内洞和外洞之别,外洞已是钟乳林立,惟妙惟肖;走入内洞,则宛如置身仙境龙宫,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石钟、地下泉水众多,似乎在将龙宫的奇珍异宝悉数展出,什么“仙人挂衣”、 “仙人床”、“倒挂蝙蝠”、“彩云追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等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其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
从双龙洞穿越一条百米长的地下河,就来到了洞口小、肚大、洞深,内有飞瀑,形似冰壶的“冰壶洞”,真是“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飞”。其洞口海拔约580米,从洞口至洞底筑有石阶260 余级,盘曲通达洞底。洞中遍布的石笋、钟乳石是千姿百态,动人心魄。
出冰壶洞由东向西而上约一公里,即为朝真洞。它又名真人洞,据传洞内曾有石真人。朝真洞海拔为887米,洞口向西,前临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只见四周芙蓉、鹿田诸峰挺立,宛若百僧朝圣求真,因而得名。除此而外,还有景观奇特、洞中瀑布落差达73米、堪称世界之最的仙瀑洞,传说是仙人皇初平拯救百姓逃避灾难之地。
1996年,今人在鹿田湖东侧修建了黄大仙祖宫,以纪念皇氏二仙。
南朝梁时的文人沈约曾作《游金华山》一诗,赞美了金华山的仙家气派,诗曰:
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
未乘琴高鲤,且纵严陵钓。
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
高驰入阊阖,方忧灵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