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10月3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原文】
长勺之役(1),曹刿(2)问所以战于庄公(3)。公曰:“余不爱(4)衣食于民,不爱牲玉(5)于神。”对曰:“夫惠本(6)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7),莫不共祀(8)。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9),独恭不优(10)。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11)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听狱(12)虽不能察,必以情(13)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14),智虽弗及,必将至焉。”(出自《国语・卷四・鲁语上》)
【注释】
(1)长勺(音韶)之役:齐鲁之间的一场战争。长勺:鲁国地名。
(2)曹刿(音贵):鲁国人。他后来为鲁国大夫。
(3)庄公:即鲁庄公,姓姬名同,鲁桓公的儿子。
(4)爱:吝惜。
(5)牲玉:牺牲玉帛。祭祀用的东西,就是猪牛羊和?璧之类。
(6)惠本:从根本上施恩惠。本:指民。
(7)财用不匮(音愧):财用不缺乏。
(8)莫不共祀:不但自己有财用供给祭祀,百姓也有。
(9)咸:全面,普遍。
(10)优:优厚,富厚。
(11)享:献。
(12)听狱:处理诉讼案件。
(13)情:实情,情理。
(14)图民:考虑民事。
【语译参考】
长勺那次战争前,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条件与齐国作战。鲁庄公说:“我对百姓从不吝惜衣食,祭祀神明从不吝惜牺牲和玉帛。”回答说:“从根本上施恩惠,百姓才能归附你。老百姓安宁,然后鬼神才会降福。如果能对民众普遍布施恩德并且公平处理政事,让君子致力于管理,小人致力于劳动;耕田不违背农时,财用不过度耗用;国家财用不匮乏,不但自己有财用供给祭祀,百姓也有。因此使用民力没有不听从的,求神没有不降福的。现在施的恩惠都是小恩小惠,祭祀也只是自身恭敬。小恩小惠不能普及民众,祭祀独自恭敬,礼品不会丰厚。施恩不普遍,百姓不会归附;祭品不丰厚,鬼神不降福。还凭什么打赢这场战争呢?民众追求的是财用不缺乏,鬼神希望的是祭品要丰富,所以不可不寻求治理好国家的根本。”鲁庄公说:“我审理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必定以情理断案。”曹刿说:“这就有条件打赢这场战争了。假如出自内心考虑民事,智慧即使有所不及,也一定会达到胜利的目的。”
【研析】
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当时鲁是小国,齐是大国,鲁弱齐强,战争的结果却是鲁胜齐败。本篇记述的就是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说明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而想得到民心,必须对民众普遍施恩德,取信于民,寻求治好国家的根本。
中国传统的军事家不是凭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经验来指挥作战,而是靠读书识理的智慧来筹划军计。在战争当中,一个优秀的谋略家,抵得上成千上万的将士。他虽然没有将士的勇猛,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却能凭借智慧,以弱胜强,以小取大。这一点在崇尚实战经验的西方军事家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而在我们看来却是十分自然。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次战争都证明着,成功的战例是文人运筹帷幄的杰作。如此看来曹刿也称得上是优秀的军事家。
【延伸思考】
1、民心的向背是致胜的关键,如何才能获得民心呢?
2、诸葛亮是三国时代蜀国著名的军师,请你找出他的作战计划与大家分享。
3、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如何才能免于战争的损伤?
【参考数据】
1.国语 左丘明原著 黄永堂译注 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5月出版
2. 国语译注 王连生 薛安勤 注译 建弘出版社 1995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