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五律(十四)登兖州城楼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11月1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dēng yǎn zhōu chéng lóu
登兖州城楼

dù fǔ
杜 甫

dōng jùn qū tíng rì ,nán lóu zòng mù chū 。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fú yún lián hǎi dài ,píng yě rù qīng xú 。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gū zhàng qín bēi zài ,huāng chéng lǔ diàn yú 。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cóng lái duō gǔ yì ,lín tiào dú chóu chú 。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ㄉㄥ ㄧㄢˇㄓㄡ ㄔㄥˊㄌㄡˊ  ㄉㄨ ˋㄈㄨˇ 
登兖州城楼 杜 甫

ㄉㄨㄥ ㄐㄩㄣˋㄑㄩ ㄊㄧㄥˊㄖˋ,ㄋㄢˊㄌㄡˊㄗㄨㄥˋㄇㄨˋㄔㄨ。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ㄈㄨˊㄩㄣˊㄌㄧㄢˊㄏㄞˇㄉㄞˋ,ㄆㄧㄥˊㄧㄝˇㄖㄨˋㄑㄧㄥ ㄒㄩˊ。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ㄍㄨ ㄓㄤˋㄑㄧㄣˊㄅㄟ ㄗㄞˋ,ㄏㄨㄤ ㄔㄥˊㄌㄨˇㄉㄧㄢˋㄩˊ。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ㄘㄨㄥˊㄌㄞˊㄉㄨㄛ ㄍㄨˇㄧˋ,ㄌㄧㄣˊㄊㄧㄠˋㄉㄨˊㄔㄡˊㄔㄨˊ。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作者】

杜甫,字子美,唐河南人,祖籍杜陵(陜西长安),杜审言之孙,官至左拾遗。生于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卒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忧国爱民,为人忘己,有仁者悲天悯人的胸怀,被尊为“诗圣”。诗作大多描述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苦难,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也称“诗史”。诗风沉郁,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合称“李杜”。

【批注】

﹙1﹚ 登兖州城楼:兖州城,唐时在瑕丘县﹙今山东省兖州﹚。当时杜甫的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杜甫前往探视父亲,顺便登楼作了这首诗。
﹙2﹚ 东郡:郡名,地方的行政单位,郡以下辖有州县。诗中东郡指杜甫到达的兖州。
﹙3﹚ 趋庭:子承父教曰趋庭。典出《论语‧季氏》。
﹙4﹚ 南楼:即杜甫所登临的城楼。
﹙5﹚ 纵目:放眼望去。
﹙6﹚ 海岱:海,指东海。岱,是泰山的别名。
﹙7﹚ 青徐:指青州、徐州都是古九州岛之名。青州在山东半岛,徐州在河淮平原。
﹙8﹚ 嶂:高峻像屏障般的山峰。
﹙9﹚ 秦碑:指秦始皇所立赞颂泰山的石碑。
﹙10﹚ 鲁殿:指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的鲁灵光殿,在兖州曲阜县城内。
﹙11﹚ 古意:怀古之意。
﹙12﹚ 临眺:居高远望。
﹙13﹚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译文】

我到东郡探望父亲的那天,也正是我初次登上南楼放眼远眺的日子。
天上的浮云把东海与泰山连成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直延伸到北边的青州和南边的徐州。在那孤寂的深山里,如今只有秦始皇所立的石碑还在。荒凉的古城中,也只剩下一些汉时灵光殿的遗迹了。向来我对文物古迹就充满着一种思慕的幽情,可是今天的登高望远,心中却感到有点怅然若失。

【诗中有话】

这是杜甫到兖州探望父亲,登上兖州城楼观赏风景的有感之作。

诗的首联“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是诗人说明登楼的起因,并告诉我们这是初体验,往往第一次的感觉总是比较真实的。

诗的次联“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是诗人描述所看到的壮阔山河,让人心胸不由得兴起一种豪情壮志。

诗的第三联“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所引起的联想,他想到当年秦、汉帝国是何等的强大,如今只剩残碑余殿供人凭吊,怎不令诗人噫呜不已。

诗的第四联“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是诗人总结这次登临的感触,他用“独踌躇”三个字把所有的感受全部包括進去,颇有无语问苍天的意思。

从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历史的过往,再强大的帝国也会倾覆,再风光的殿宇也会颓圮变色,但是帝国为什么会倾覆呢?殿宇为什么会颓圮呢?任何生命、物质都难逃宇宙法理的安排,所以有的朝代立国数百年,有的朝代立国仅十数年,道理就在行事是否合乎宇宙法理,顺乎天就能福祚绵延。逆法而行必然会加速灭亡,个人亦是如此。诗人看到孤碑余殿,定然也想到这是宇宙法理的必然,所以也就只好独自踌躇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