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11月12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原文】
人有上书告长乐(1)非所宜言,事下廷尉(2)。长乐疑恽(3)教人告之,亦上书告恽罪:“……恽闻匈奴(4)降者(5)道单于(6)见杀(7),恽曰:“得不肖(8)君,大臣为画(9)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10)。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11)亲任大臣,即至今(12)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恽妄引亡国以诽谤当世(13),无人臣礼。……”上不忍加诛,有诏皆免恽、长乐为庶人。(《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
【注解】
(1) 长乐:戴长乐,为汉宣帝宠臣。
(2) 廷尉:职官名。
(3) 恽:音“运”。杨恽,为司马迁外孙,杨敞之子。
(4) 匈奴:古代时北方的游牧民族。
(5) 降者:投降的人。
(6) 单于:单,音“禅”。于,音“鱼”。汉时匈奴君王的称号。
(7) 见杀:被杀。
(8) 不肖:没有才能。
(9) 画:设计、筹谋。
(10) 身无处所:没有可容身之处,意指死亡。
(11) 令:假使。
(12) 至今:延续到今天。
(13) 当世:指当朝的汉宣帝。
【故事阐述】
汉朝有一个叫杨恽的人,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官封为丞相的杨敞,母亲则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千金。且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在未成年之时就成了朝中要人,被封为平通侯。
当时朝廷中贿赂之风盛行,有钱的人往往可以用钱行贿,而且经常在外玩乐,不做正事;没有钱行贿的人,整天忙碌,甚至整年都得不到休息。可是自从杨恽担任中山郎这个官位后,便以身作则,把这些弊病全部都革除了,满朝官员无不称赞他的廉洁。
杨恽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不久便骄傲自满了起来,结果与长乐(长乐是宣帝宠臣)发生了争执。此事长乐一直积怨在心中。
有一次,长乐被人告了一状,他怀疑是杨恽指使的,于是他也上书控告杨恽诽谤当朝的皇帝。其中一条罪状是:杨恽听见降汉的匈奴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恽便感触良深的说:“像单于这样的君王,他的大臣们为他拟定好治国的策略却不被采纳,最后自己白白送了命,这不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听信小人的话,杀害忠臣良将,结果国家灭亡了。如果秦王当年不如此,肯采纳别人的意见,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着呢!从古到今的君王都喜欢听信小人的话,他们真像在同一山丘上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就这样,杨恽被免职了。
后来的人把它浓缩成“一丘之貉”一句成语,来此喻同类之间一样低劣、没有差别,就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的貉一样。
【讨论】
(1)杨恽革除了当朝中的什么弊病,获得文武百官的赞赏?
(2)杨恽和长乐产生心结,长乐上书控告杨恽,是导因于哪一件事呢?
(3)你觉得杨恽认为“自古君王都喜欢听信于小人”的一番话,是否过于偏激呢?把你的想法和同学分享一下。
【造句练习】
例:这些坏人全都是一丘之貉,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例:一个是利用职权欺负人,一个是利用职权办自己的私事,你们这样做,分明都是一丘之貉啊!
【相似成语】
全无分别
【课后时间】
汉字的“貉”和“貂”,外形看似差别不大,但却是不同的两种动物,请你查一查它们上分别指的是什么呢?也可以找找图片和同学分享喔!
【参考解答】
貉:一种形似狐狸的动物。
貂:食肉类动物,属于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