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王晏居功被杀(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8月12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初,尚书令王晏,为世祖所宠任,及上(1)谋废郁林王(2),晏即欣然推奉。郁林王已废,上与晏宴于东府,语及时事,晏抵掌曰:“公常言晏怯,今定何如?”上即位,晏自谓佐命新朝,常非薄(3)世祖故事。既居朝端(4),事多专决,内外要职,并用所亲,每与上争用人。上虽以事际须晏,而心恶(5)之。尝料简(6)世祖中诏,得与晏手敕三百余纸,皆论国家事,又得晏启谏世祖以上领选事,以此愈猜薄之。始安王遥光劝上诛晏,上曰:“晏于我有功,且未有罪。”遥光曰:“晏尚不能为武帝,安能为陛下乎!”上默然。上遣心腹陈世范等出涂巷,采听异言。晏轻浅无防,意望开府,数呼相工自视,云当大贵;与宾客语,好屏人清闲。上闻之,疑晏欲反,遂有诛晏之意。(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一・齐纪七》)

【注释】

(1)上:皇上,即明帝萧鸾。
(2)郁林王:萧昭业。
(3)非薄:批评非议。
(4)朝端:朝臣之上。时王晏任尚书令,尚书令位居朝臣之右。
(5)恶(音勿):讨厌。
(6)料简:整理挑选。

【语译参考】

当初,南齐尚书令王晏,受世祖宠爱任用,等到明帝萧鸾谋划废去萧昭业,王晏欣然推举尊奉。萧昭业被废以后,萧鸾与王晏在东府宴饮,谈论到这件事,王晏拍掌说:“您常说我胆怯,现在认为如何?”萧鸾即位,王晏自认为辅佐大命,对新朝有功,经常批评非议世祖过去的事。既做了尚书令,位居朝臣的首位,做事多数独断裁决,朝廷内外重要职位,都任用自己的亲信,经常与萧鸾在用人方面争执。萧鸾虽然用人之际,必须依赖王晏,但心里非常讨厌他。萧鸾曾整理挑选世祖的诏令文书,找到给王晏三百多张敕书,都是谈论国家政事,又找到王晏启奏劝谏世祖,不要让自己负责遴选的奏章,因此更加猜疑鄙薄他。

始安王萧遥光劝萧鸾诛杀王晏,萧鸾说:“王晏对我有功劳,而且也没有犯罪。”萧遥光说:“王晏尚不能为武帝尽忠,怎能替陛下尽心呢!”萧鸾没有说话。萧鸾派遣心腹陈世范等人出入街巷,收集关于王晏的传言。王晏轻薄浮躁,没有戒备,一心想做开府仪同三司,好几次叫相士给自己看相,说是应当大富大贵;与宾客谈话,喜欢屏退左右,单独密谈。萧鸾听说了,怀疑王晏想谋反,于是有诛杀王晏的意思。

【研析】

郁林王萧昭业将废黜时,王晏堂弟王思远认为他受世祖宠爱任用,却推举萧鸾,无法自我立足,曾劝他自杀,保全门户,才不会污了身后名节。但王晏却回答:“正吃粥,没空闲考虑这事。”等到官拜骠骑将军,还对王思远的哥哥王思征说,如果听了王思远的话,哪有今天。不但不知道死亡将届,还自认为没听堂弟的劝是对的。殊不知,人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王思远知道皇上外表对王晏深厚,而内心已经怀疑猜忌,只是表面上敷衍着他,背地里已派人搜集证据,准备除掉他,果不其然,王思远说完话,经过十天,王晏就被杀了。

分析王晏之所以被杀,应是如下原因:他忘恩负义,既不能为武帝尽忠,当然明帝会对其忠诚度存疑;再者他自恃有功,独断裁决,重要职位,都任用自己的亲信,无法做到真正为国举才;另一方面他轻薄浮躁,认为他自己应大富大贵,一心想做开府仪同三司;最后则是做事不够光明磊落,喜欢辟密室私谈,当然容易引人非议。从这些林林总总事项看来,王晏无品德、无操守,哪有福分享荣华富贵呢?

【延伸思考】

1、王晏专权,在用人方面,引起明帝不满。因为他没有做到尊重长官的想法,一意孤行。如果你的部属,独断独行,你会如何处理?
2、有德者才能大富大贵,王晏的所行所为,恰好背道而驰,你从中体悟到什么?
3、王晏因“与宾客语,好屏人清闲”,才会遭人质疑心怀不轨,惹来杀身之祸。好比我们日常生活,如果有人常窃窃私语,别人也会怀疑,他们是否在说别人是非,你由此例想到,与人交谈该如何做,才合乎端正的行为?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33)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轻松读3》 欧惠章编写 希代书版
3、《资治通鉴今注》(八)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