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生理病理概述(二)

陈乃菁


【正见网2008年11月23日】

中医妇产科的致病因素可归纳为感染邪气和生活所伤两大类;感染邪气多见于感受寒邪、湿邪和热邪三种,而生活所伤则包含了精神因素、饮食不洁、劳逸失常、房劳多产、跌仆损伤等五项。

一、感染邪气

1.寒本为六气之一,是指温度降低而造成的寒冷。而人体感染寒邪一般分为外寒及内寒两种;寒邪从皮肤肌表侵入的称外寒,如冒雨涉水、气温骤降等等;若素体阳虚又过食生冷,导致寒从内生的则称为内寒,内寒往往易造成血行凝滞,并会影响气机的运行,因为寒为阴邪,主收引、凝聚之故。《妇人良方大全•月水不调方论》云:“夫妇人月水不调者,由劳伤气血致体虚,风冷之气乘也。若风冷之气客于胞内,伤于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络之海。”《妇人规•血寒经迟》云:“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然血何以寒?亦惟阳气不足,则寒从内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谓寒也。”《灵枢•水胀篇》说:“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於女子,可导而下。”故可知内寒往往与体质虚弱有关,且不论外寒或内寒,均可致月经失调、闭经、痛经、带下增多、胎动不安、症瘕、不孕、阴冷等妇产科疾患。另外,内寒除上述妇产科疾患外亦可伴有形寒畏冷、面色苍白或发青、小腹冷痛、腰膝酸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象沉迟等临床症状。

2.热邪即是指六淫中的火,火、热皆为阳盛所致,两者为同一属性,火能生热,但两者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一般认为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可以耗气伤津、损伤血络或迫血妄行。热邪亦有外热、内热之分,如因感受火热之邪而出现发热、下血者,此为外热,临床可见于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等等;如素体阳盛,又过食辛热温燥之品,或七情过度,五志化火则属于内热,临床可见月经过多、崩中漏下、胎漏、胎动不安、子烦、恶露不绝等等。这都是正、邪之间交争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病理现象。

热邪致病还可分为实热、虚热和热毒三种,这里的实是指邪气实,虚是指正气虚,实热为正邪交争激烈所致,虚热则是气阴已伤,正邪交争不剧,往往可迁延日久不愈,热毒则是邪热炽盛,重伤正气的一种急重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妇人规•经不调》说:“然先期而至,虽曰有火,若虚而挟火,则所重在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内经》亦提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3.湿邪是重浊黏腻之阴邪,容易阻遏阳气,也容易与其他邪气合并,如寒湿、湿热、痰湿、湿毒等。湿邪亦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如生活在空气湿度大的地区或久卧湿地,致使肢体疲倦疼痛、头重纳呆或发热缠绵不退、舌苔白腻、脉浮濡缓等,这是属于外湿;又如脾土虚弱,运化失职以致水湿停滞内留,停住下焦,影响冲脉、带脉,可致白带增多、泄泻、妊娠水肿、不孕、闭经等,此则为内湿。因泄泻和水肿都属于湿邪为患,所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湿盛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二、生活所伤

1.饮食不节:包括饥饱失常、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则提到:“膏梁厚味,足生大疔。”

若饮食过多,会影响脾胃消化能力,引起肠胃病变;但饮食不足,亦会使气血生化之源匮乏,而引起冲任虚损、发育不良,出现月经不调或妊娠疾患,如:月经量少、闭经、不孕、胎萎不长等等。

若饮食偏嗜,过寒过热亦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偏盛偏衰。如过食寒凉,易损伤脾阳,致使寒湿内生,而出现带下、崩漏、不孕、月经后期、闭经、痛经、泄泻等疾患;反之,若过食辛热助阳之品,或饮酒无度,则易导致湿热内蕴,热扰胞宫,损伤冲任,而出现月经过多、月经先期、崩中漏下、胎漏、胎动不安、子烦、恶露不绝等疾患。故《灵枢•五味篇》云:“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

若饮食不洁,不仅可导致肠胃诸疾,易会感染诸虫,而致血虚经闭、带下、阴痒等疾患。

2.劳逸失常:适当的劳动,有助于气血流畅,但若劳动过度或过于安逸,也容易成为致病的诱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举痛论》中说:“劳则耗气。”气足才能摄血,也才能载胎,故行经期、妊娠期、产褥期或产后均不宜过劳,以免耗气动血,饮食要有所节制,才不会损伤脾肾功能。否则容易出现月经过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疾患。《素问•宣明五气论》和《灵枢•九针论》的五劳篇中均提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妇人规•产要》中则说:“凡富贵之家,过于安逸者,每多气血壅滞,常致胎元不能转动。此于未产之先,亦须常为运动,庶使气血流畅,胎易转则产亦易矣,是所当预为留意者。”可知妇人一方面要避免过重或不适当的体力劳动,以免影响经、孕、产、乳;另一方面又不宜太过安逸,以免影响气血运行。

3.房劳多产: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及产育期,由于生理上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导致月经病、妊娠病及产后病的发生。在《妇人规•妊娠寡欲》中云:“妊娠之妇,大宜寡欲。其在妇人多所不知,其在男子而亦多有不知者,近乎愚矣。凡胎元之强弱,产育之难易,及产后崩淋经脉之病,无不悉由于此。其为故也,盖以胎神巩固之日,极宜保护宫城。使不知慎,而多动欲火,盗泄阴精,则藩离由不固而伤,血气由不聚而乱,子女由元亏而夭,而阴分之病,亦无不由此而百生矣。此妇人之最宜慎者,知者不可不察。”张景岳又在《妇人规•小产》中说:“故凡受胎之后,极宜节欲,以防泛溢。”《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提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由此可知古人强调节欲防病的重要。

4.跌扑创伤: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及产育期亦应注意生活上要安静稳定,避免跌扑闪挫、登高涉险、用力负重,否则易影响冲、任、督、带或伤及气血,而导致月经异常、崩中漏下、胎动不安、小产等疾患。

5.七情内伤: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属于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但若因情志刺激而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因此而产生疾病则称为“内伤七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另外,篇中亦提到“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而《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些情志失调而导致脏腑气血逆乱,若進一步影响冲、任、督、带,则会产生许多妇产科疾病,如月经失调、痛经、闭经、崩漏、不孕、胎动不安等。古人深知对于内伤七情致病,除药物调理外,心理的调治更为重要。故《灵枢•师传》中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可知医者对于病患必须怀有同理心,才能针对其心理状态在言谈中给予疏导。

上述的致病因素,只是足以构成疾病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决定疾病是否会发生的根本原因。在《内经》中提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为何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有些人百病丛生,有些人则安然无恙?其实,两者之间的差别乃取决于其本身正气的强弱(即抗病能力的强弱)。不论外在的邪气如何猖獗,正气强的人依然自在生活,丝毫不受影响,而正气弱的人,就会整日为疾病所苦,郁郁寡欢的度日。所以一个人在平时就应培养自身的“正气”,那么,要如何培养自身的“正气”呢?中国人讲“无欲则刚”,《素问•上古天真论》则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首先必须学会渐渐放淡自己的各种欲望及执著心,凡事不强求,不执著,不要一味的羡慕或妒忌别人,《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另外,要守住自己的“真气”,不要常常起心动念,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只要是带有负面能量或者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一切人、事、物一概都不接触,就算无意中接触到了也不为所动,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自会知足常乐,轻安自在,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