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周德威与李嗣昭前嫌尽弃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12月27日】

【原文】

晋王命周德威(1)、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德威攻西北隅(2),嗣源攻东北隅,填堑(3)烧寨,鼓噪而入(4)。梁兵大溃,南走,招讨使符道昭马倒,为晋人所杀。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
周德威等至城下,呼李嗣昭曰:“先王已薨(5),今王自来,破贼夹寨。贼已去矣,可开门!”嗣昭不信,曰:“此必为贼所得,使来诳(6)我耳。”欲射之。左右止之,嗣昭曰:“王果来,可见乎?”王自往呼之。嗣昭见王白服,大恸几绝,城中皆哭,遂开门。初,德威与嗣昭有隙(7),晋王克用临终谓晋王存勖曰:“進通忠孝,吾爱之深。今不出重围,岂德威不忘旧怨邪!汝为吾以此意谕之。若潞围不解,吾死不瞑目。”進通,嗣昭小名也。晋王存勖以告德威,德威感泣,由是战夹寨甚力;既与嗣昭相见,遂欢好如初。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六.后梁纪一》)

【注释】

(1)周德威:(?~918)字镇远,小名阳五,五代时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县)人。最初跟随李克用,骁勇而擅骑射。不但勇猛过人,而且智谋和胆略也非常出众。因为长期在边塞地区,所以军事经验非常丰富,他仅凭观看烟尘便可以判断出敌人的数量。
(2)隅:角。
(3)堑:绕城之河或深凹的坑。
(4)鼓噪而入:擂鼓呐喊长驱直入。
(5)薨(音轰): 诸侯死称“薨”。
(6)诳(音狂):欺骗。
(7)隙:仇怨。

【语译参考】

晋王李存勖命周德威、李嗣源兵分二路,周德威攻西北角,李嗣源攻东北角,填起壕沟,放火烧寨,擂鼓呐喊长驱直入。梁朝军队大败,向南逃走,招讨使符道昭的坐马跌倒,被晋兵杀死。逃失死亡的将士有几万人,丢弃的物资、粮草、器械堆积如山。

周德威等到了潞州城下,呼唤李嗣昭说:“先王已经去世,现在继位的晋王亲自来,攻破梁贼夹寨。梁贼已经逃走了,可以打开城门!”李嗣昭不相信,说:“这一定是被梁贼俘虏,派来欺骗我。”想要用箭射周德威。左右的人阻止他,李嗣昭说:“继位的晋王如果真的来了,可以见见吗?”晋王李存勖亲自到城下呼唤他。李嗣昭看见晋王穿着白色丧服,放声大哭,悲痛欲绝,城中的晋兵也都哭了,于是打开城门。起初,周德威与李嗣昭有仇怨,晋王李克用临终时对晋王李存勖说:“進通忠诚孝敬,我爱他很深。现在没有出重围,难道是周德威忘不了旧日仇怨吗!你替我把这个意思告诉他。如果潞州不能解围,我死了也不能瞑目。”進通是李嗣昭的小名。晋王李存勖把父王的意思告诉周德威,周德威感激哭泣,因此攻打夹寨非常卖力;在与李嗣昭相见后,两人重新和好像当初一样。

【研析】

周德威与李嗣昭都是李克用的重要大臣,身为领导者当然希望部属能一团和气,为其所用,尤其两位都是很好的部属,焉能为了彼此有仇怨,而影响整个大局呢?故临死之际,仍念念不忘李嗣昭被困在潞州尚未解围,特地交代儿子,如果没救他出来,死也不瞑目,周德威感于李克用的用心,所以攻打夹寨特别卖力。但起初李嗣昭还演出一段不信任的戏,幸好他们都是忠诚理智之人,后来明白了,以大局考量,冰释前嫌,和好如初。的确,如果不是气度广阔之人,一旦产生仇怨,欲卸下先前的纷争,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可是他们两人做到了。此告诉我们,如果能先放下原先自我主观观念,站在不同思维去思考问题,可能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同样的,我们如果能从各种角度去看待人、事、物,必定更能看到事情的全貌,才不会有瞎子摸象之憾。

【延伸思考】

1. 当两人因某种原因不合时,该如何做才能令他们和好如初?请你以当事者身分及旁观者立场,提出可行之方法?
2. 李克用临死之际,仍关心着部属的安危,至诚之心令人感动,难怪周德威会尽弃前嫌。读了这这段故事,让你体悟到什么?
3. “冤家宜解不宜结”,请你分析有冤家及没有冤家的心理状态。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64)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今注》(十四)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3.《白话资治通鉴》(第十八册)沈志华 张宏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